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化复发

生化复发

生化复发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636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全国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等;生化复发的相关文献由472位作者贡献,包括钟惟德、高旭、吴永定等。

生化复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636 占比:99.22%

总计:12735篇

生化复发—发文趋势图

生化复发

-研究学者

  • 钟惟德
  • 高旭
  • 吴永定
  • 韩兆冬
  • 孙颖浩
  • 薛蔚
  • 何慧婵
  • 杨盛帮
  • 梁应科
  • 江福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方三高(摘译); 魏建国(审校); Rehman A; El-Zaatari Z M; Han S H
    • 摘要: 2020年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1%,病死率为10%。术前血清PSA、预后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格里森评分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ISUP)分组]被列为最高级别(Ⅰ类)证据。AJCC第8版TNM分期将前列腺癌pT3分为pT3a和pT3b,前者仅前列腺腺外扩散(EPE),后者为精囊侵犯(SVI)伴或不伴EPE。
    • 高文治; 何宇辉; 夏漫城; 巩艳青; 何世明; 张建烨; 周利群; 郭跃先; 李学松
    • 摘要: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预测模型,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1年3月—2016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42例患者的临床信息作为变量,应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将其划分为训练集(n=412)和验证集(n=30),采用深度学习算法(CNN-BiLSTM、CNN-LSTM、BiLSTM、CNN-BiGRU)建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预测模型,其中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性能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在4种深度学习的算法中,CNN-BiLSTM算法准确率最高为76.7%,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1。结论基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多种临床信息,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建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预测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提供一定参考。
    • 陈雯; 姚稚明; 张文杰; 刘甫庚
    • 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前列腺癌生化复发转移灶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因临床诊断生化复发行^(18)F-FDG PET/CT的成年男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9岁。完善同期MRI、CT及骨显像结果的收集,以及PET/CT检查后随访。以最终临床医生综合影像及病理等各方面信息后做出的最终诊断为诊断标准,分析PET/CT图像的影像学结果,并和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比较PET/CT及其他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显像阳性率67%(10/15),尿道转移漏诊1例,总体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100%及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0%。^(18)F-FDG PET/CT与同期MRI对比,同一显像范围内二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和71%、100%和86%、93%和79%。骨盆外转移灶,^(18)F-FDG PET/CT阳性率为33%,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同期行CT及骨显像者,检查结果准确性均低于PET/CT。结论^(18)F-FDG PET/CT能够较传统影像检查更准确地探测生化复发的转移灶,对盆腔以外的病灶更具优势。
    • 郑展; 陆琪俊; 王立芳; 邓海滨; 王中奇; 徐振晔
    •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给予清热解毒化瘀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PSA水平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PS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1%。结论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疗效满意,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PSA水平。
    • 魏振宁; 王希涛; 史振铎; 郝林; 周家合; 夏天; 杜骏飞; 韩从辉
    • 摘要: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生化复发患者行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生化复发并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依据生化复发后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外放射治疗组(36例)、内分泌治疗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外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51例)。收集并比较三组临床资料,随访后比较三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PSA倍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24~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外放射治疗组、内分泌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为50.0%、51.1%和66.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0、67.9、78.1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高于外放射治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生化复发的患者,外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在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更能获得生存获益与治疗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 李婉萍; 蒋重敬; 杨嵘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钙离子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7(ANO7)的表达及其与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NO7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根治术后3年内生化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化复发组(n=30)与未生化复发组(n=138),分析前列腺癌组织ANO7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ANO7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生化复发组前列腺癌组织ANO7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生化复发组(P<0.05);临床分期、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标本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是否阳性,有无包膜侵犯、精囊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血管侵犯,以及前列腺癌组织ANO7表达均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ANO7呈低表达,且ANO7阳性表达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生化复发的保护因素。
    • 贺大千; 王昕凝; 王琨翔; 闫伟华; 张弛; 张铭鑫; 杨学成
    • 摘要: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或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209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应用bayesiaLab软件构建生化复发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209例患者中共43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的发生比例为20.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辅助治疗、临床及病理分期、切缘性质、包膜侵犯、精囊侵犯、淋巴血管及周围神经侵犯、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及手术方式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χ^(2)=2.026~26.306,P<0.05),基于上述10个因素建立贝叶斯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患者生化复发的AUC为81.43%,准确度为80.95%,灵敏度为88.37%,特异度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80.00%。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
    • 穆靖军; 马增妮; 曹晓明; 李晶晶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缘阳性组中发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指标与切缘的相关性,并且采用Cox回归探讨切缘阳性组中发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穿刺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术后病理分期、预后风险分组为前列腺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而穿刺前tPSA、切缘阳性数目、术后Gleason评分及术后病理分期为切缘阳性组中发生PSA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刺前高tPSA、术后病理高分期既是切缘阳性又是导致其疾病进展的关键危险因素,需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 陈之灏; 孙可宁; 何奕俊; 吴昕; 张锦雄; 吴建红; 盛璐
    • 摘要: 目的 确定生化复发相关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特征,寻找前列腺癌远期生化复发风险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210例患者临床资料,63例患者出现术后生化复发,作为生化复发组,其余147例未出现生化复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磁共振结果及病理学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构建模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该模型在术前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 生化复发组MRI病灶长径[(16±8) mm vs(12±5) mm]、MRI下包膜外侵犯率(42.9%vs 20.4%)、MRI下精囊侵犯率(23.8%vs 5.4%)、PI-RADS评分、活检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ISUP)分级分组均高于对照组(P23 mm、术前靶向穿刺ISUP分级分组≥3分和磁共振精囊侵犯,建立风险预测分层模型,精准预测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AUC=0.692,P<0.001),对于传统的d’Amico风险评分在同一队列中检验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结论 生化复发与术前MRI病灶长径、包膜外侵犯、精囊侵犯、PI-RADS评分和ISUP分级分组有关,认知靶向融合穿刺病理联合mpMRI参数能够用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化复发风险,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参考。
    • 严于昊; 胡广漠; 谢超; 耿振翔; 薛波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59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失访及随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总共纳入384例接受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化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过程中连续2次PSA>0.2 ng/ml。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生化复发分为生化复发组和未生化复发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生化复发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多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单独赋值,并构建生化复发预测模型。结果随访时间3~1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26,62)个月,共有115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总体生化复发率为29.95%。术后3年和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0%和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化复发组与未生化复发组在术前PSA、游离PSA、穿刺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级、精囊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阳性和标本切缘阳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SA≥23.25 ng/ml(P=0.002)、穿刺Gleason评分≥4+3分(P=0.009)、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出现升级(P=0.003)、病理淋巴结阳性(P<0.001)和精囊侵犯(P=0.016)是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出现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A≥23.25 ng/ml、穿刺Gleason评分≥4+3分、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级、病理淋巴结阳性和精囊侵犯是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出现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符合预测模型中风险和高风险的患者进行密切的术后随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