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8篇、会议论文149篇、专利文献327071篇;相关期刊580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循证医学、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6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等;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文献由4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泽飞、宋三泰、徐兵河等。
内分泌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7071篇
占比:99.43%
总计:328948篇
内分泌治疗
-研究学者
- 江泽飞
- 宋三泰
- 徐兵河
- 王涛
- 吴世凯
- 邵志敏
- 马飞
- 张少华
- 王晓稼
- 沈坤炜
- 王爱平
- 陆劲松
- 刘晓晴
- 孙颖浩
- 张瑾
- 李惠平
- 胡雁
- 陆箴琦
- 叶定伟
- 朱叶卉
- 武正炎
- 沈镇宙
- 胡夕春
- 裘佳佳
- 邸立军
- 黄嘉玲
- 于丁
- 吴密彬
- 吴炅
- 徐蕾
- 洪宝发
- 王坤
- 傅志超
- 刘诗盈
- 廖宁
- 朱耀
- 程惠华
- 陈波
- 骆华春
- 刘杰
- 刘锦平
- 姜军
- 张凤春
- 张英
- 戴波
- 景丽伟
- 林毅
- 王佳玉
- 王俊杰
- 王建六
-
-
周静;
于文洲
-
-
摘要:
资料患者女性,49岁,左眼近内眦部眼眶疼痛伴眼前黑影遮挡1月余,2021年1月21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既往史:患者2006年于外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浸润性乳腺癌(左),免疫组织化学:ER(++)、PR(++)、CerB-2(++),术后行化疗(环磷酰胺+多柔吡星+氟尿嘧啶)方案3周期,后服三苯氧胺行内分泌治疗半年。2017年10月患者因“左胸壁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肺转移”行4周期化疗。
-
-
刘金;
明佳
-
-
摘要:
雌激素受体(ER)状态对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决策和预后预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激素受体检测主要用于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然而,确定ER状态和内分泌治疗资格的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过去认为乳腺癌细胞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 ≥ 1%时即为ER阳性,但最新的指南将ER表达1%~10%的乳腺癌定义为“ER低表达”,这一亚组可能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它与ER高表达的肿瘤相比,对内分泌疗法的治疗反应仍不清楚。最新的指南没有对这些患者提供详细的描述,导致治疗策略不一致。因此,我们对近期ER低表达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分析,为ER低表达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可能的建议。
-
-
苏俊强;
辛积华;
赵欣然;
关明光
-
-
摘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疾病特点,评价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整体效果与可行性,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治疗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总计60例。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前列腺癌患者分组,取随机法(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3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取调强放疗治疗方法,试验组前列腺癌患者加行内分泌治疗方法。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情况,包括临床疗效、生存率(1、2年后)、生存质量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90.00%以及随访1年、2年后的生存率(96.67%、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的平均PSA(15.70±3.20)ng/mL、fPSA(2.12±0.55)ng/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泌尿功能(90.80±6.00)分、肠道功能(94.50±5.00)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调强放疗治疗治疗比较,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可以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等改善,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
-
于普光;
胡振兴;
占学康;
李健;
任帅;
何瑞;
李广永
-
-
摘要:
小阴茎是指阴茎伸展长度较正常同龄人相比低于平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但解剖结构和外观形态正常[1]的一种阴茎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目前,导致小阴茎的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异常、内分泌紊乱有关。临床中小阴茎的治疗主要因年龄不同分为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儿童的小阴茎,主要采取随访观察和小剂量的激素治疗;对于成人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
-
程蕾蕾
-
-
摘要:
研究显示,部分抗肿瘤药物可直接导致或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近半数肿瘤患者并非死于肿瘤进展,心血管疾病是非肿瘤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肿瘤心脏病”包含这些情况1.肿瘤治疗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各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毒性。
-
-
贾红燕
-
-
摘要:
乳腺癌患者还能怀孕吗?会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后期治疗会影响生育吗?当怀孕遭遇乳腺癌时,“保大还是保小?”这个看似戏剧性的问题一旦出现在很多年轻妈妈身上,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跌入绝望。下面就来谈谈怀孕遇上乳腺癌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什么是妊娠合并乳腺癌妊娠合并乳腺癌指在妊娠期或分娩后1年内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该病在正常妊娠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10000~1/3000。适龄生育和多次足月生育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重要保护因素。
-
-
欧阳蝶;
张男;
袁书琪;
袁晓玲
-
-
摘要: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感知认知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对36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患者感知认知功能总分108.46±16.2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激素替代治疗、静坐时间、疲乏、焦虑与日间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认知功能的变化,通过改善疲乏与焦虑、缩短静坐时间、减轻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制定干预策略,改善患者感知认知功能水平。
-
-
-
吕丹;
吴云;
马飞
-
-
摘要:
本文对2021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汪旻琦;
洪月光;
赵莉娜;
王晓玲;
郑艺
-
-
摘要:
目的 :观察慈菇平岩方联合内分泌治疗对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CD39、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临床预后与CD39、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对照研究法,以确诊为晚期LuminalA型乳腺癌为研究起点,将接受内分泌治疗(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来曲唑片)的病例作为内分对照组(35例),将与内分对照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接受内分泌治疗+慈菇平岩方治疗的病例作为慈菇内分组(35例)。观察内分对照组和慈菇内分组临床预后情况(总生存月数)、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指标(CD39、PD-1)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时间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39、PD-1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慈菇内分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1.71±1.10)个月,长于内分对照组(15.06±0.48)个月(Chi-Square=3.419,P=0.044)。慈菇内分组的骨不良事件率(5.71%)、妇科不良事件率(2.86%)、心血管事件率(5.71%)、胃肠道不良事件率(2.86%)、实验室指标异常率(5.71%)低于内分对照组(22.86%、17.14%、25.71%、20.00%、22.86%)(P<0.05)。内分对照组和慈菇内分组治疗后的CD39、PD-1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但慈菇内分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内分对照组(P<0.05)。CD39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1.60±1.19)个月,长于CD39阳性表达病例(18.79±1.00)个月(Chi-Square=5.681,P=0.017)。PD-1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0.09±0.92)个月,长于PD-1阳性表达病例(18.49±1.15)个月(Chi-Square=5.828,P=0.016)。结论:与内分泌治疗方案比较,慈菇平岩方+内分泌治疗方案能够使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慈菇平岩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改善患者免疫相关因子CD39、PD-1表达,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关。
-
-
王静萱;
杨岩;
周静;
张清媛
- 《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当今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我国女性每年乳腺癌发病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亚型的60%~75%,内分泌治疗是这类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内分泌耐药给疾病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HR+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国内外各大指南相继达成共识:内分泌治疗是HR+疾病的优选治疗方案,即使对于存在内脏转移的患者而言,除非存有对内分泌耐药的顾虑,或疾病需要快速缓解,则也应优选内分泌治疗.本文对指南一线治疗的选择成因和内分泌治疗在HR+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现状做一综述.
-
-
-
-
-
-
-
-
-
-
Chenxikang;
陈锡康;
王斌;
刘鑫佳;
黄泳立;
田华琴
- 《首届广东中医科学大会暨中美肿瘤学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其中一个亚型,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piclenn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状态均阴性.TNB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较其他亚型的乳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以及无病生存期较短,软组织及内脏转移率高,五年内死亡率明显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高.目前治疗乳腺癌主要以ER,PR,HER2为靶点,但TNBC患者因为缺少这些靶点,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中获益,导致了其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因此TNBC成为近几年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对TNBC治疗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TNBC局部复发率高、易转移和预后差,目前治疗方法除一般的手术、放疗外,主要以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尚少,但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临床试验,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新途径、新药也给TNBC的治疗带来曙光,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祖国医学对乳腺癌这种疾病的治疗可以追溯到金元时代以前,但对乳腺癌中的TNBC亚型的专项研究方兴未艾,针对乳腺癌中危险程度较高的亚型,制定何种中医治疗策略仍需我辈人进一步探索。总的来说,TNBC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