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39039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科技成果峰会暨2015年度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2014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分会学术年会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相关文献由15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帆、刘勇、吴超等。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9039 占比:99.93%

总计:539422篇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发文趋势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研究学者

  • 杨帆
  • 刘勇
  • 吴超
  • 宋彦龄
  • 成志勇
  • 朱志
  • 杨朝勇
  • 王腾
  • 陈小锋
  • 黄梦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景建军; 吴佳骏
    • 摘要: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尤其是针对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检查点抑制剂亦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概要介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袁萌钰; 郭志娟
    • 摘要: 近年来在肿瘤领域中免疫治疗发展迅猛,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D-1/PD-L1抑制剂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免疫抑制剂具有一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会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研究发现,在趋化素样因子MARVEL跨膜结构域家族(CMTM)蛋白中,CMTM6和CMTM4可以通过调控多种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MTM6和CMTM4在肿瘤中的表达、潜在功能及其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相关性,并分析了CMTM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李杨; 闫艳菊; 陈贡斌; 周倩宇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6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30,采取常规化疗方案)和联合组(n=26,采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诊断指标[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nti-TPOA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2.31%和80.77%,与对照组患者的26.67%和7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TT_(3)、TT_(4)、FT_(3)、FT_(4)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TT_(3)、TT_(4)、FT_(3)、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ti-TGAb、anti-TPOA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anti-TGAb、anti-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皮疹、恶心呕吐、肝肾功能不全及治疗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腹痛腹泻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但治疗过程中应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视,避免全身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出现。
    • 黄小玉; 李颖霞; 姜利彬; 周明霞; 何益信; 温洪涛
    • 摘要: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组(SOXP组,30例)和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组(SOXAP组,30例),并接受相应治疗,每隔2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OXAP组患者总有效率40.0%,明显高于SOXP组的16.7%(χ^(2)=4.022,P=0.045);SOXAP组患者总疾病控制率93.3%,明显高于SOXP组的70.0%(χ^(2)=4.007,P=0.045);SOXAP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SOXP组(t=10.095,P<0.001)。SOXAP组血管瘤发生率明显低于SOXP组(χ^(2)=4.706,P=0.030)。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多因素分析显示,SOXAP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SOXP组(P=0.038)。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优异,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 贾岩; 佟仲生
    • 摘要: 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化疗是TNBC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TNBC的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化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成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其中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通过阻断PD-1/PD-L1的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使用已被证实可用于PD-L1阳性表达的晚期TNBC患者。
    • 张学富; 张彦
    • 摘要: 分析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的相关性。随访直肠间质瘤患者100例,分析PD-1/PD-L1在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肿瘤切除部位和分化程度细胞PD-L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 黄慧; 龙亚辉; 谭玲霞; 税明才
    •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树状突细胞(DC)和DC/单核巨噬细胞(PBMC)]和血清PD-1、PD-L1水平,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7.50%(31/40),较对照组(55.00%,22/4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PD-1、PD-L1的表达,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生存期更长。
    • 冯一鸣; 乔保平
    • 摘要: 目的评价安罗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临床诊断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案为口服安罗替尼12 mg,每天1次,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同时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PD-1抑制剂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结果10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为30.0%(3/10),疾病控制率为90.0%(9/10),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7.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4例)、恶心(3例)、蛋白尿(3例)、呕吐(2例)、高血压(2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转氨酶升高(2例),大多为Ⅰ、Ⅱ度。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疗效较好,且耐受性良好。
    • 白小英; 赵瑾; 闫飞艳; 陈琳
    • 摘要: 目的探讨Yes相关转录调节因子1(YAP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另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生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比较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YAP1、PD-1表达情况及不同临床特征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AP1、PD-1表达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AP1、PD-1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侵袭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AP1、P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YAP1、PD-1与肿瘤侵袭程度均呈正相关(r=0.657、0.671,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YAP1、PD-1呈异常表达,且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可作为临床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 高一鸣; 陈思远; 韩馥馨; 胡毅
    • 摘要: 背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可显著延长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但如何筛选高受益人群,探索成熟的预测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仍具挑战。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筛选PD-1抑制剂治疗高获益人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7月-2021年6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一般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患者生存数据和外周血检验结果,预后评价采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使用ROC曲线计算外周血LMR最佳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2.708)和低LMR组(<2.708),分析基线和应用PD-1抑制剂治疗2周期后LM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食管癌患者202例,男性182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为61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整体中位PFS为29.2个月,中位OS为35.3个月。相比于基线高LMR水平,基线低LMR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FS为终点,HR为2.383(1.355~4.191)(P=0.003);以OS为终点,HR为2.702(1.542~4.733)(P<0.001)。结论对于应用PD-1抑制剂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LMR水平或可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