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山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三晋康复学术论坛
山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三晋康复学术论坛

山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三晋康复学术论坛

  • 召开年:
  • 召开地:
  • 出版时间: -

主办单位: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疗程,通过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避免手术痛苦. 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推拿方法,治疗组用综合康复疗法(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指导家属日常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3-6个月后二组患儿的疗效、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疗法,能缩短疗程,效果显著.
  • 摘要:(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增加趋势,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系统的功能改变,易导致平衡失调.良好的平衡功能是人们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动作的保证.因此,帮助患者恢复其良好的平衡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综合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新治疗进展,旨在为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一方面做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应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其中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7例,对照组应用理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应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颈部活动(侧屈、前屈、后伸、旋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颈部活动(侧屈、前屈、后伸、旋转)情况,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患者的VAS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更佳,患者的颈部活动情况明显缓解,颈部疼痛情况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减重支持和功能性电刺激,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行走能力、胫前肌肌力进行测试. 结果:在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AC、FIM、10m步行速度和步长和胫前肌的肌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改善较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减重平衡、减重平板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提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刺、药物穴位注射、推拿、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及中西药物等对354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照.结果:显效161例,有效175例,总有效率94.92%.结论:儿童脑瘫的疗效与接受治疗的年龄、类型、病情、疗程及有无合并症有关.接受治疗早、年龄小、痉挛型、病情轻、疗程长、无合并症,有效率高;接受治疗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疗程短、有合并症,有效率低;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有效率高.
  • 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脑瘫患儿父母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对304名脑瘫患儿父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患儿父母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男性高于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历高、收入高的患儿父母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方面高于农村、低学历及收入低的患儿父母(p<0.05),有统计学意义;残疾程度轻的患儿父母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方面高于残疾程度重的患儿父母(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瘫患儿父母的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区、家庭收入以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影响父母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先对患肩进行推拿,然后行针刺,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对照组进行肩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每隔4天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对比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后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月后随访观察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对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中远期恢复良好,无副作用,患者满意度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通过使用Power-breathe训练仪加强吸气肌训练后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方法:收集共60例呼吸功能受限的慢阻肺患者,通过CT等影像学及肺功能评价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除基本肺康复治疗外,加强吸气肌功能训练,一组进行常规传统肺康复功能训练,通过对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生存质量评估等多项指标数据收集,并进行相关测量工作.最后用数据的结果与患者或亲属进行训练后结果比较,设置问卷谈话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分. 结果: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行肺部CT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为轻度至中度COPD患者临床稳定期患者60例,实验组接受使用Power-breathe-K5设备与Breathe-Link软件系统指导下吸气肌训练(IMT),经过6-8周的训练,可以有效训练及改善吸气肌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效能,数值分析结果优于基础肺康复组. 结论:患者在实施肺康复并加强吸气肌训练后,吸气肌收缩能力与耐受力提高,通过长时间系统训练后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而仅采取基础肺康复治疗的患者吸气肌收缩能力无明显提高.不论是通过加强吸气肌功能训练还是基础肺康复的治疗,患者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均显著提高,但两组差异性不大.
  • 摘要:目的:通过药物治疗配合音乐舞动干预,探讨对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方法:选40例具有强迫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0例,给予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音乐舞动治疗,治疗前、后应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进行干预8周后,评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舞动治疗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可以帮助患者培养兴趣,建立起与他人的交往,获取快乐的社会与情感纽带,改善患者的注意力、自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结论:强迫症状的改善与合理的健身运动有关,抗精神病药物配合音乐舞动治疗前后的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证明音乐舞动治疗对强迫症状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是指为脑瘫儿童提供专业的社区型个性化康复训练服务,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脑瘫儿童在相应的康复机构进行常规化康复训练后,在社区环境中再进行相应的补充性训练,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根据相关文献和调查发现国际上发达国家对脑瘫儿童社区康复较为重视,目前国内脑瘫儿童家长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社区康复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接受相应的服务,但是缺乏相应的完整的社区康复理念和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儿童的现有康复效果.通过社区这种轻松的环境氛围,使脑瘫儿童全身心得到应有发育.
  • 摘要:介绍一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结合患者和家属意愿,经指导患者进行有意义的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措施,患者出院时可自行排尿,膀胱功能恢复,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疼痛的疗效,阐述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良肢位摆放及肩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肩胛骨松动术,肩关节PNF技术,肩部肌力训练,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此基础上联合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时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法)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定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患侧肩手综合征疼痛程度.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评分(FMA)及患侧疼痛功能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3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评分(FMA)及患侧疼痛功能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评分(FMA)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侧疼痛功能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和炎症;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上肢及肩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上肢肌力,有效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的脑瘫患儿5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完成本次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0T)、按摩、针灸、引导式教育等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每一例患儿在中心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个月,每天的训练时间不低于3个小时.住院前后患儿采用GMFM88项量表、ADL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意义;患儿经过3个月的训练之后,通过GMFM量表及ADL量表的前后对比,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有效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 摘要:脑卒中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脑血管病.它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致残率高,指导下进行主动运动,如仰卧位伸展上肢、下抬下肢、大小关节屈伸运动,逐渐床上翻身,由卧→坐,坐→站,站→走,再由走→站,站→坐,坐→卧,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平衡功能、完善运动协调性.同时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伸展、剪指甲、持钱包、系鞋带、翻书本、拧螺丝等作业训练,提高生活、工作技能,增强患者的社会属性.
  • 摘要:功能性电刺激(FES)在患者手术之后的康复领域有广大的应用.由于其特殊的治疗作用,FES已成为脑卒中偏瘫,截瘫,吞咽障碍等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常规方法.现在就FES的原理及作用和其在偏瘫、截瘫等的康复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 摘要: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作为当今社会一种危害性高、死亡率高的健康杀手,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期,甚至急性期常见的病理现象.本文对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进行简述,尤感普通针刺加董式奇穴中的“木火穴”效果颇好.且对该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联合超短波及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和超短波及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2次,15d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改善幅度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达91.3%,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3.9%),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联合超短波及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协同疗效,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
  • 摘要:目的:观察冲击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筛选Ⅲ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况.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张口度及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JN)、关节压诊(JP)及功能障碍指数(D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IO及D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患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成功脱机.方法:分析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为呼吸肌无力及呼吸机肌废用性萎缩,通过深度呼吸训练器及肺功能训练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结果: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连续十天,成功撤机拔管.结论:在护理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应用呼吸机的患者时运动及呼吸康复训练对呼吸机依赖患者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康复教育提高患者主动性、积极性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常规康复治疗组A,和个体化教育康复治疗组B,A组不设专人进行康复教育,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康复治疗.B组在康复治疗同时由专人负责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康复教育,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给予干预措施之前和三个月后对A组和B组分别进行康复疗效评定.结果:三个月后,B组康复疗效评分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康复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实施康复教育指导增强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方面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个体化康复治疗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工娱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另外实施8周的个体化康复治疗.个体化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模式,个体化康复治疗流程包括收集资料→康复评定→明确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措施→康复疗效评定.个体化康复治疗包括音乐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等内容,患者每周参加个体化康复治疗4~5次,每次治疗时间为60min~70min.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在患者干预前、干预8周末分别进行评定并比较. 结果:实际完成86例,由于患者中途出院导致干预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训练前两组患者的各观察指标(IPROS、GAF)的评分((x)±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8周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后,干预组大体功能量表GA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4,p<0.05).干预组IPROS量表评分中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IPROS总分分别为(10.3±5.5)分、(12.1±5.7)分、(6.2±3.5)分、(3.3±3.3)分、(9.6±4.5)分、(44.6±2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4±4.5)分、(16.5±4.7)分、(13.6±4.1)分、(5.5±3.1)分、(18.2±4.2)分、(73.2±16.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60、4.188、6.165、2.568、6.632、8.259,均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相比,GAF评分、IPROS各因子及总分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73、8.890、7.923、8.321、3.195、8.21、9.852,均P<0.01). 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康复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的综合康复疗对脑卒中病人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30天以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FMA及MBI.结果:治疗后的两组FMA和MBI分值明显比治疗前的高(P<0.05),而且实验组的分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偏瘫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摘要:综述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从心理护理、专科康复护理、延伸康复护理三方面来阐述.将专科护理通过摄食的训练、常规吞咽的训练、呼吸的训练、经间歇鼻饲管的应用,球囊扩张术、穴位按摩、时间管理、营养的管理,运动想象疗法等进行细致的总结.对于延伸护理,从orem自理模式、进食指导、家属参与、呼吸操、吞咽操、口护的改良等进行延伸护理.通过这次综述想帮助大家重视吞咽的康复护理,改变护理理念,加强康复护理.
  • 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脑瘫儿童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与治疗时采用Biondex BalanceSystem(BBS)对其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在治疗后平衡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运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脑瘫患者平衡功能,是脑瘫患者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患病者接受全面宣教的效果,探讨康复宣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接收的脑卒中病人8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既定康复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康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其日常生活的独立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得分明显提高,P<0.01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康复宣教可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康复结局的独立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回归家庭生活.
  • 摘要:目的:应用ICF肥胖综合核心组合评估慢性病患者超重和肥胖,初步探讨慢性病患者肥胖特征中影响健康状况的功能障碍因素.方法:使用ICF综合核心组合对50例超重和肥胖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大于10%的患者报告障碍并且与患者的一般健康和功能变量有确切相关的条目被选出.结果:50例患者中,有8个条目被选择与功能和健康变量相关.其中,身体功能领域有6条(占全部被选择条目的75%),活动受限与参与局限性领域有1条,环境因素领域有1条.结论:与功能和健康变量最相关的肥胖ICF核心条目可用于描述慢性病患者超重和肥胖的功能障碍,为临床应用ICF核心组合评估肥胖型慢性病患者的功能障碍提供了可能.
  • 摘要:目的:评价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 ine(OVID)(1950-2016)、Embase(OVID)(1980-2016)、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2016年第二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6)、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6)、中文生物医学会议文献数据库(CMCA)(1994-2016)、万方数据库(Wanfang)(1978-2016),收集关于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4篇已发表的文献,包括3647名心脏衰竭患者.死亡率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10.74-1.00,P=0.05),但再入院率显著下降(RR=0.71,95%C10.59-0.85,P=0.0003),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MD=-9.0995%C1-12.06--6.13,P<0.05). 结论:可获得的证据显示,对于心衰患者而言,运动康复治疗并不会增加死亡的风险,而会显著降低患者的入院率同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我们的证据显示运动康复治疗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是有益的.
  •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由不同诱发因素而引起脑血管狭窄、阻塞甚至破裂而导致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阐述了核心区训练的研究背景、核心区训练的概念、核心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机制、核心区训练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训练方法及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旨在探讨核心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更快恢复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理论的推陈出新提供新视域及新思路.
  • 摘要:通过检索近年来肌内效贴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肌内效贴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时机,相关机制及其贴扎方法的研究进展,发现肌内效贴布对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在合适的时机及个体化贴扎方法下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 摘要: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好发年龄在50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
  • 摘要:目的:脑外伤是导致认知障碍较为常见的病因,但目前临床研究还较少,尤其缺乏关于脑外伤后常用认知障碍筛查量表的比较研究. 方法:选择脑外伤恢复期的住院患者共103例,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进行MMSE(中文版)和MoCA(北京版)测试,对两个量表的总分和分项得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MMSE的灵敏度为69.90%,MoCA的灵敏度为94.17%,两个量表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 value=0.1314,其95%CI为(-0.0258,0.2887).MoCA和MMSE均正常者仅4例,即MoCA和/或MMSE异常者达到99例,两个量表的总体灵敏度达到96.12%. 结论: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较为严重、广泛,尤其以定向和记忆障碍更为突出,需要特别重视.MoCA作为简单方便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也适用于脑外伤患者,其敏感性较MMSE明显更高,但由于两者侧重点不同,建议同时使用以提高检出率.
  • 摘要:目的:观察PNF技术配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所导致的偏瘫肢体足内翻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足内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和常规组),两组的病情情况要基本相同,评价两组的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ugl-meyer,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然后对治疗组患者使用PNF技术和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都为一个月,最后再次评价两组的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ugl-meyer,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并与初次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统计学结果. 结果:经过一个周期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ugl-meyer,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NF技术配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足内翻患者有较明显效果,对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大作用.
  • 摘要:本篇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于肩袖损伤的了解及不同情况下的康复指导.本文包括肩袖的组成及作用;肩袖损伤的常见病因包括血运学说、退变学说、撞击学说、创伤学说等;疼痛等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肩袖损伤后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后续康复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在彩超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5例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20例,采用一般药物治疗与超短波理疗结合;曲安奈德组20例,采用利多卡因5毫升与曲安奈德10毫克、关节腔注射、共2-3次、每周一次;肉毒素注射组15例,采用彩超引导下关节腔注射100单位A型肉毒毒素、一般注射1次、3个月后注射第2次;分别利用VAS评分系统、JOA膝关节功能评价系统、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评价膝关节的疼痛与功能情况. 结果:VAS评分结果: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曲安奈得注射组VAS评分、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肉毒素注射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肉毒素注射组与其他2组差异有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结果: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曲安奈得注射组JOA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肉毒素注射组JOA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JOA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肉毒素注射组与其他2组差异有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A型肉毒毒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远期疗效好、与常规治疗比较、具有优势、无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综合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心理治疗,疗程为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arthel index,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36-itemshort-from heath survey)对2组患者抑郁焦虑、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HAMA、BI、FIM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及组内治疗前明显好转,统计学有差异性(P<0.05). 结论:心理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综合疗效.
  • 摘要:中西医结合康复包括中医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从辩证与统一的自然观来看,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的关系,既矛盾又融合交叉.现代康复医学是从国外引进中国,而传统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两种不同的思维的强烈撞击下,必将迸发出一些新的东西.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本文从辩证与统一两个方面来谈中西医结合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和可信度.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体会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本文从康复角度思考神经源性膀胱的传统推拿治疗,认为传统推拿应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理念来整体调节功能障碍,借鉴现代康复的评价系统、康复技术和康复理念,针对具体问题辨证施术,将有利于提高推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推动康复推拿的发展.
  • 摘要:脑损伤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常发生的一种神经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以及思维和判断等各种能力的缺失,不同于肢体与感觉功能的恢复,对于大脑高级功能的康复目前尚无完整的康复认知理论,目前对中轻度外伤患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高压氧治疗以及中医学中的针刺等,通过分析各种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鼓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将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2016年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90例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经t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可比性良好.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观察组另接受鼓圈音乐治疗,每周2次,每次1小时,观察12周.治疗内容:第一阶段(第1-4周):节奏模仿;第二阶段(第5-7周):创造性节奏律动的加入;第三阶段(第8-10周):声势节奏与歌曲的加入;第四阶段(第11-12周):游戏的加入.每一次活动分别包含了四个步骤:开始的歌;主要活动;次要活动;结束的歌.在治疗前、后采用容纳他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评定.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处理t检验,分析康复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鼓圈音乐治疗作为精神障碍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关节松动组、针灸组、关节松动组,其中针灸结合关节松动组20例,针灸组为20例,关节松动组为20例.3个疗程后分别评估针灸配合关节松动组、针灸组、关节松动组内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的针灸配合关节松动组、针灸组、关节松动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以及功能情况明显增高(P<0.05),并且针灸配合关节松动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针灸组以及关节松动组的患者(P<0.01).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针灸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筛选本院在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对术后患者伤口只进行常规的消炎和换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远红外线照射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结痂时间和按时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创面结痂时间、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治疗对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对67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和康复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症检查方法和Schuell刺激法对其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同时配合焦氏头针刺激相对应的言语功能区.结果:说明失语症患者头针配合语言训练疗效明显.结论:说明对卒中失语症进行精准定位、精准诊断和精准康复能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重返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小脑顶核电刺激(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是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将有效的治疗电流通过体表电极,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区,从而改善脑供血状态和神经传导失调,增加大脑血流量,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元数目,减轻脑水肿,最终达到改善脑循环功能的作用.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对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该技术能通过多种可能机制引起脑血流量增加及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FNS不仅可以应用于脑卒中等疾病,而且在改善认知功能、防治偏头痛、治疗眼部疾患及防治心肌梗死等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就FNS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病种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交技能缺陷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工娱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12周的系统化社交技能训练.系统化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社交技能训练、社交礼仪、基本社会常识,采用小组训练的方式,每组8~10名患者,每次训练时间为60min~70min,每周训练3~4次.由一名从事社交技能训练的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实施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交技能评定目录量表(SSC)在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并比较.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际各完成38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观察指标(PANSS、SSC)的评分(王±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12周的系统化社交技能训练干预后,干预组社交技能评定目录量表SSC评分(24.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2,p<0.01).干预组PANSS量表评分中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分别为(14.9±3.7)分、(24.5±3.5)分、(52.8±7.1)分,对照组分别为(20.5±4.3)分、(27.2±4.2)分、(59.1±9.5)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9、3.317、3.239,均p<0.01),而阳性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相比,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中N2、N3、N4、N6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3、5.413、4.501、4.668,均p<0.01). 结论:系统化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交技能缺陷,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和生活质量.
  • 摘要:肩手综合征(SHS)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散乱不齐,本文从SHS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探讨从整体与局部方面两者结合的思路,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的运用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蜡疗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瘫痪肢体肌肉痉挛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临床60例脑卒中后肢体瘫痪并有肌肉痉挛的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用蜡疗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30例,并与常规痉挛肌治疗仪治疗30例进行比较.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表(MA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6.7%,对照组为26.7%.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蜡疗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瘫痪肢体肌肉痉挛有积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的不错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