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全麻
复合全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9739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麻醉剂疼痛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等;复合全麻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华、钟慧红、周骞等。
复合全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7394篇
占比:99.99%
总计:597483篇
复合全麻
-研究学者
- 刘华
- 钟慧红
- 周骞
- 刘桂芳
- 张禾田
- 林树桥
- 王天元
- 郑艳
- 丁月东
- 严火荣
- 于海芳
- 于礼
- 任颖
- 余莉
- 傅善忠
- 冯亚松
- 冯志顺
- 凡明华
- 刘东升
- 刘伯娥
- 刘军
- 刘华盛
- 刘巨兵
- 刘曙光
- 刘更新
- 刘焱鸣
- 刘禄
- 刘秀金
- 刘秋菊
- 刘红曼
- 刘谋荣
- 努尔
- 吕容
- 吴仁庆
- 吴冰
- 吴新海
- 吴珏
- 周丽
- 周先烁
- 周旭明
- 周清河
- 和优娟
- 喻倩
- 孙慧珍
- 孙淑芳
- 孙福德
- 孙靖
- 孟加林
- 孟宪姝
- 安尔丹
-
-
孙淑芳;
吕容;
魏闯
-
-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I组与C组各20例。两组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后手术切皮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胸8、胸9、胸10肋间神经阻滞,I组神经阻滞注射液为罗哌卡因75 mg、吗啡2 mg、地塞米松10 mg与生理盐水共20 ml,C组神经阻滞注射液为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镇痛评分、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与C组比较,I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较小;术后24 h镇痛评分较低,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较滞后;术毕拔管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显著减少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
-
赵中保;
吴新海;
刘东升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实施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以1:1随机分为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IPBP-G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应用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IPBP-GA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最高值和最低值均较G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BP-GA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剂量较GA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BP-GA组麻醉清醒时间较GA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PBP-GA组患者2h、12h、24h以及48h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较G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BP-G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GA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效果显著,相较于单纯全麻而言更利于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操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睡眠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
-
齐超;
张哲哲;
张晓玲;
张孟田;
刘红曼;
陈鑫
-
-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拟择期行全麻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10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1μg/kg的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2μg/(kg·h)速度维持至术毕;对照组不使用右美托咪定,以等量生理盐水泵入替代.2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其他处理方案相同.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麻醉诱导后5 min、手术开始后2 h、术毕和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诱导前10 min、手术开始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统计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术后24 h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诱导后5 min、手术开始后2 h、术毕时,实验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开始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时,实验组IL-6、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感染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下行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有利于控制炎症因子释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
王文君;
任颖;
骆僡
-
-
摘要:
目的:在胫骨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结合全麻方法,观察此种方法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7月需要进行胫骨骨折手术的90例,分成一组与二组,二组采用全麻的手术方式,一组在二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方式,对照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1级麻醉有效率对比中,一组为77.78%,二组为6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结合全麻应用于胫骨骨折手术患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吴仁庆
-
-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患者,按电脑排列序号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在双侧T5、T6水平间隙分别注入10ml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组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在双侧T5、T6水平间隙分别注入罗哌卡因(浓度0.5%)10ml.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的DBP、MA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3时间点的HR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5时间点的SB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双侧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应用.
-
-
李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纳入60例在我院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入院治疗,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全麻,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低,(p<0.05).结论:临床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麻醉起效快,阻滞持续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值得借鉴推广.
-
-
-
-
张玉林
-
-
摘要: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借助于随机数字表法的使用,将他们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与B组(B超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喉罩下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与A组对比,B组患者术中各类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显著降低(P<0.05)、在麻醉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情况良好.
-
-
-
刘华;
钟慧红;
林海荣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中切皮时心率、血压变化.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切皮使得两组的SBP升高,A组(2.8%)比B组(23.6%)升高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切皮使得两组的HR升高,A组(1.2%)比B组(36.3%)升高的少,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切皮时A组SBP、HR升高比B组少,对循环的影响小,说明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在切皮时比芬太尼全麻组镇痛强度高,麻醉深度更理想.
-
-
刘华;
钟慧红;
王德俊;
刘伯娥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曲马多复合丙泊酚或异氟醚全麻的最佳药物配伍方法.方法:30个病例随机按A(n=10)、B(n=10)、C(n=10)3种设定的药物配伍方案实施复合全麻,记录各组:诱导给药前,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拔管前后、麻醉维持中每5分钟的血压、心率值;苏醒时间;术后24hSpO2、PET-CO2变化值;VAS法术后镇痛得分.计算麻醉维持中SBP、HR稳定指数,纳络酮、丙泊酚用量.结果:诱导后A组SBp下降值大于B、C组;A组HR减慢、B、C组增加.气管插管后SBpA组升高值大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管插管后A组HR升高值大于B、C组.切皮后A组SBp、HR升高与B、C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麻醉维持中SBp和HR稳定指数,A组与B、C组间差距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镇痛效果得0~1分且时间达72h的,B组和C组各为80%,A组为60%.结论:C、B组的药物配伍方案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清醒速度,安全性,术后镇痛效果均超过A组,适和临床应用.
-
-
刘华;
钟慧红;
周骞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用VAS(10分)法评级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A组术后VAS评分0~1分且时间达72h的有83例,B组有12例,组间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A组无需另使用镇痛药的病例占93%,B组占1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的术后镇痛效果远远超过芬太尼组,已接近吗啡、丁丙诺啡硬膜外镇痛效果.
-
-
刘华;
钟慧红;
林海容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中从气管插管后5min始到停止给静脉维持药时的这段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A组SBP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的差值(15.48±8.62)比B组(30.71±10.69)小,A组HR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的差值(18.48±9.28)比B组(23.35±9.40)小,组间比较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压稳定指数A组为(2230.93±1017.00),B组为(3804.17±1653.16),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率稳定指数A组为(1749.40±920.00),B组为(1914.57±918.3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A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B组更小,麻醉更平稳.
-
-
刘华;
钟慧红;
周骞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与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麻醉中、后的各种并发症.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00例)和对照组(B组:100例).A组给予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观察记录麻醉中、后的各种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有1例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B组有6例;两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术后24hSpO2均在95%以上,PET-CO246cmH2O以内,A组有1例发生迟发性呼吸抑制,B组无;A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有22例,B组有19例;A组术后出汗有87例、B组8例,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麻醉中的并发症比B组少;麻醉后的并发症比B组多,有并发迟发性呼吸抑制的可能性.
-
-
刘华;
钟慧红;
周骞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的清醒时间、纳络酮用量和术中知晓发生率.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注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苏醒时间A组(9.30±5.47)min,B组(9.23±4.39)min,两组间比较差虽无显著性意义(P>0.05).催醒纳络酮用量:A组是0.54±0.21mg,B组是0.54±0.21mg,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未出现术中知晓,B组有6例出现术中知晓.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的清醒时间与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一样快,并且术中无知晓发生.
-
-
刘华;
钟慧红;
周骞
- 《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气管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方法: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停止给静脉维持药时(催醒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催醒后气管导管拔出时,A组SBP升高8%、B组升高21%,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HR升高14%、B组升高2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比芬太尼全麻组气管拔管反应轻,对循环的影响更小.
-
-
-
-
-
-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2-15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全麻苏醒病人康复的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内壁下表面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每个电动推杆上端均设置有升降支撑台,升降支撑台上表面一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槽,升降支撑台上侧设置有床体角度调节组件,床体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上表面的凹槽内均嵌入有按摩仪,第一床体上侧的一个顶角位置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唤醒组件,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可以对刚刚苏醒且意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的患者进行辅助唤醒,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的活性,提高了康复护理效率,安装方便,容易操作,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价值。
-
-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4-26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全麻苏醒病人康复的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内壁下表面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每个电动推杆上端均设置有升降支撑台,升降支撑台上表面一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槽,升降支撑台上侧设置有床体角度调节组件,床体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上表面的凹槽内均嵌入有按摩仪,第一床体上侧的一个顶角位置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唤醒组件,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可以对刚刚苏醒且意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的患者进行辅助唤醒,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的活性,提高了康复护理效率,安装方便,容易操作,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