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05280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南京首届胆管恶性肿瘤高峰论坛暨江苏省第一届消化内镜ERCP学组学术会议、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暨胰腺癌早期诊断与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论坛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76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啸、张筱凤、李国华等。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5280 占比:99.77%

总计:105527篇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研究学者

  • 张啸
  • 张筱凤
  • 李国华
  • 李汛
  • 陈幼祥
  • 周文策
  • 张平
  • 张磊
  • 朱晓亮
  • 燕善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飞; 师恒鑫; 张永烜; 于文昊; 孔繁玉; 王志鑫; 樊海宁; 任利
    • 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直肠100 mg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其组合用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7日所有关于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14MP、ADDI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27项RCTs,术后胰腺炎患者13,496例,8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NSAIDs、高剂量NSAIDs、及NSAIDs组合用药与安慰剂相比在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均具有显著差异,NSAIDs + 硝酸甘油是预防PEP最好的药物组合(OR = 0.20, 95% CI: 0.09, 0.41),与单用NSAIDs比较,NSAIDs + 硝酸甘油也有明显预防效果(OR = 0.44, 95% CI: 0.21, 0.92)。概率排序结果显示NSAIDs + 硝酸甘油效果最优,高剂量NSAIDs疗效最弱。与安慰剂比较,单用NSAIDs (OR = 0.37, 95% CI: 0.14, 0.83)在中高风险人群中在预防PEP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结果显示NSAIDs + 硝酸甘油在预防PEP有效率上成为最好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OR = 0.22, 95% CI: 0.03, 1.57),其次为NSAIDs + 水合作用。结论:8项干预措施中,NSAIDs + 舌下硝酸甘油在总体以及高危人群中消除PEP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药物;NSAIDs + 硝酸甘油、NSAIDs + 水合作用则可能是高危人群的最佳选择。
    • 廖想; 周文策
    • 摘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中常用的技术,具有安全、有效、便利等优势。ENBD的主要作用是胆汁的外引流,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灌注治疗、预防感染及复查残余结石等)也不容小觑。本研究通过回顾ENBD在ERCP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主要介绍ENBD的应用范围及不足之处。
    • 许刚; 沈文拥(综述); 范德庆(审校)
    • 摘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无法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胆管感染是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作者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ERCP术后胆管感染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防治措施。
    • 王全良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RCP术取石,依据胆囊是否切除分为胆囊保留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比较两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评分(ZPS)、功能状态评分(KPS)]及胆道事件发生率。结果胆囊保留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胆囊切除组(P0.05)。结论保留胆囊能够缩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ERCP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针对不存在胆囊切除绝对手术指征患者,推荐ERCP术取石后保留胆囊。
    • 张红艳; 谢萍; 范惠珍; 廖远行; 钟谷平; 张善金
    • 摘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胆道和胰腺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兼治疗手段。但无论是诊断性ERCP还是治疗性ERCP都是有创的,导致其并发症的出现在所难免,主要的并发症有术后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其中穿孔是最严重的。
    • 矫元君; 尹耀新; 李桂贤; 刘吉奎; 林齐睿
    •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427例行ERCP患者,根据有无JPDD分为憩室组(104例)、无憩室组(323例);憩室组按十二指肠乳头在憩室内或外分成憩室内型组(14例)、憩室外型组(90例)。比较憩室组与无憩室组、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年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情况[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并发症(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 憩室组平均年龄(60.76±15.2)岁、年龄≥60岁占比59.6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41.35%均高于无憩室组的(50.25±15.78)岁、29.72%、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平均年龄、年龄≥60岁占比高于憩室外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行EST占比、术中行ENBD占比及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JPDD的可能性增加。不同憩室分型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可能还需要多中心大数据的分析来证实。
    • 谭祖双; 谢剑恒
    •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消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医医院外一科收治的24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LC+LCBDE)130例,对照组(LC+ERCP)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前术后血清生化指标(DBil、ALP及GGT)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51.26±19.75 min)及住院费用(2.62±0.54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72.47±15.13 min,住院费用3.59±0.76万元)(P0.05)。两组术后的DBiL、ALP及GGT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LC+LCBDE治疗组的远期预后更佳。结论:LC+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疗效确切,但LC+LCBDE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费用低,远期预后更好,应在临床开展推广。
    • 冀旭; 刘传宏; 曲颖; 麻树人; 贾雯; 赵倩; 王瑶; 徐璐; 阚莹; 曹阳; 杨卓
    • 摘要: 目的分析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确定结石被彻底清除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将患者分入复发组(n=25)和非复发组(n=106)。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胆总管形态和胆总管直径≥1.5 cm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直径≥1.5 cm是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7.56,95%可信区间2.00~28.49,P<0.05)。胆总管形态也是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S型复发概率是直线型的14.60倍(比值比14.60,95%可信区间3.77~56.60,P<0.05),折线型复发概率是直线型的3.89倍(比值比3.89,95%可信区间1.15~13.21,P<0.05),S型复发概率是折线型的3.75倍(比值比3.75,95%可信区间1.06~13.26,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cm和胆总管形态(特别是S型和折线型)会增加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风险。
    • 刘慧敏; 付卫东; 毛鑫城
    • 摘要: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应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该院64例择期行ERC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麻醉,试验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麻醉,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个体化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术中均维持BIS值40~6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离科时间及麻醉前、进镜时、手术后10 min和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_(2))]及BIS值变化情况、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和离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10 min和术毕时,试验组HR、SBP、SpO_(2)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术后迟发出血,经积极对症止血治疗后缓解。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治疗性ERCP安全可行。
    • 陈美琴; 施亚珠; 赖珊玲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ERCP)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拟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减轻ERCP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