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还原糖含量

还原糖含量

还原糖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885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企业科技与发展、菌物学报、广东茶业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等;还原糖含量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D·V·齐扎克、J·K·霍维、P·Y·T·林等。

还原糖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850 占比:99.82%

总计:78990篇

还原糖含量—发文趋势图

还原糖含量

-研究学者

  • D·V·齐扎克
  • J·K·霍维
  • P·Y·T·林
  • R·G·沙弗米尔
  • 王军
  • A·荷福克
  • L·博维特
  • R·D·凯泽
  • 丁怡
  • 严新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牟佳红; 梁安雯; 覃超琳; 罗曈; 王碧玮; 孙庆申
    • 摘要: 以黑木耳为原料,通过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提升木耳中的还原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为黑木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或复合酶处理黑木耳浆,在此基础上利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复合发酵,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优化了木耳酶解过程中料液比、复合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pH;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指标,优化了木耳酶解液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最终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黑木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每克木耳浆计,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总加酶量3.2%(w/w),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2:3(w/w),温度50°C,pH5.50,酶解时间3.5 h条件下酶解效果最佳,还原糖含量达到(6.94±0.24)mg/mL。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与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添加比例为1:1,发酵温度37°C,接菌量3%,发酵时间8 h条件下,木耳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2.46%±3.22%。酶解和发酵联合处理的木耳浆中还原糖含量和抗氧化性能均得到明显提升。
    • 刘亮; 黄丹平; 田建平; 黄丹; 罗惠波; 田颖; 徐佳乐; 叶建秋
    • 摘要: 还原糖是大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提高大曲还原糖含量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大曲还原糖含量的方法。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在900~1 700 nm采集大曲样本的光谱信息,并提取全部样本的平均光谱数据。首先,采用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 SNV)、卷积平滑、多元散射校正3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荷载系数法、连续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和PCA荷载系数-SPA三种方法提取了大曲光谱数据的特征波段;最后,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预测还原糖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和最小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模型。结果表明,对SNV预处理后的大曲光谱数据,采用PCA-SPA算法提取的特征波段建立的PLSR模型效果最佳,其中提取的特征波段数为26个,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22 7,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455 6 g/100 g。基于最优的模型SNV+PCA+SPA+PLSR对不同发酵时期的大曲样本实现了还原糖含量的可视化。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实现大曲还原糖含量的快速检测和可视化分布,研究结果为大曲中还原糖含量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李琪琪; 李思忆; 王小斐
    • 摘要: 2.2冲泡温度对蜂蜜水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糖类是蜂蜜中的主要物质,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占总糖的85%~95%[32],可被人体吸收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三种水温冲泡组间还原糖含量皆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表3)。两种蜂蜜温水组还原糖含量均分别以10%、20%的比例高于冰水组和热水组(图4)。
    • 杨芳
    • 摘要: 马铃薯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为选择马铃薯炸片专用型品种并提升其商用价值,本研究以西北旱区推广应用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块茎比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并对炸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陇薯14号’等6个品种(系)的干物质含量高于20%,淀粉含量高于14.5%,比重高于1.080;‘陇薯3号’等3个品种(系)为高还原糖品种,‘陇薯7号’等6个品种(系)为低还原糖品种;‘陇薯7号’等4个品种的感官评分较高。综上所述,‘陇薯7号’‘L1146-2’‘青薯9号’‘陇薯10号’具有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感官评价好,为适宜加工炸片的品种(系)。
    • 其其格; 张启昌
    • 摘要: "北华2号"是中熟鲜食加工兼用型蓝靛果忍冬新品种。2016年12月通过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单果重1.05 g,果实长径1.84cm,短径1.17 cm。果味酸甜,有草莓香味,总糖含量3.29%,还原糖含量2.33%,酸度1.02%,维生素C含量0.19 mg/g,维生素B1含量2.1μg/g,原花青素3.09 mg/g含量,花青素清除DPPH的清除率97.68%,出汁率68.2%。
    • 王中华; 陈涛; 王远志; 张岩
    • 摘要: 目的:在陈皮及砂仁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建立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并以其为指示性目标,验证炮制及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陈皮和砂仁炮制熟地黄,采用HPLC法对炮制过程中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进行阶段检测,并据此对炮制程度和性状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按药典方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含量,并与还原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还原糖含量线性范围为2~18 mg·ml-1(r=0.999 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陈皮制熟地黄最佳炮制终点:连续炖制48 h后再闷4h;砂仁制熟地黄最佳炮制终点:蒸至36 h后拌入砂仁再蒸制12h.且此时其毛蕊花糖苷与其还原糖含量同步相对增高.结论:通过还原糖检测可准确指示陈皮及砂仁制熟地黄炮制终点,其炮制和检测方法科学准确,具有实践应用意义.
    • 赵爽; 李婉云; 杨静雅; 侯怡婷; 赵丽莉; 贺学礼
    • 摘要: 利用纤维素酶高产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降解木质纤维素是实现废料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取来自不同生境的两株T.viride,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甘草药渣为基质,测定两者滤纸纤维素酶(filter paper cellulase,FPase)活性和还原糖产量.从时间、温度、水分、pH4个方面比较两株T.viride的环境适应性和不同基质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基质,T.viride XJ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4-1∶5.5,T.viride AG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5-1∶5.5.初始料液比1∶5.5时,T.viride AG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viride XJ.两株T.viride最适发酵温度均为28°C,各温度处理下不同菌株间无显著差异.两株T.viride均表现为还原糖消耗.以甘草药渣为基质,T.viride XJ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2-1∶2.5,T.viride AG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3-1∶3.5.料液比高于1∶3,T.viride AG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viride XJ.T.viride AG最适发酵温度为28°C,T.viride XJ最适发酵温度为23-28°C.温度低于28°C,T.viride XJ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viride AG.两株T.viride均表现为还原糖积累.两株T.viride最适初始pH均为6-7,最适发酵时间均为3d.最优发酵条件下FPase活性:T.viride AG>T.viride XJ.对T.viride产FPase诱导能力:甘草药渣>玉米秸秆.变差分解表明两株T.viride产FPase活性差异主要源于菌株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比较分析菌种来源、基质类型、环境条件对T.viride发酵效果的影响,将有助于该菌大规模应用性研究.
    • 吕春月; 杨庆余; 刘璐; 李芮芷; 罗志刚; 张宏伟; 王妍文; 张依睿; 肖志刚
    • 摘要: 本研究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微波联合酶解对小麦麸皮品质改良工艺参数,并对比分析微波、酶解、微波联合酶解三种处理方式对小麦麸皮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小麦麸皮微波联合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700 W,时间15 min,料水比1∶4,木聚糖酶添加量0.4 g,纤维素酶添加量0.4 g,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60°C,此时小麦麸皮中还原糖含量为25.15 mg/mL.小麦麸皮经微波联合酶解处理后,持水性增加了30.18%,植酸含量降低了70.46%,持油性降低了26.69%,脂肪酶(LA)残余酶活降低至6.13%,粗纤维含量降低至2.79%,还原糖含量上升至25.15 mg/m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联合酶解可以破坏分子间的糖苷键,使小麦麸皮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生成小分子的还原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波联合酶解破坏了小麦麸皮结构,使得麸皮表面变粗糙,结构疏松多孔.通过本实验改性的麦麸中脂肪酶残余酶活显著下降,麦麸食用品质明显改善.
    • 王桂霞; 张运涛
    • 摘要: 系"吐特拉"与"鬼怒甘"杂交选育。2013年12月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锥形或楔形,红色,有光泽,果肉红色;一、二级序果平均单果重33.8 g,果实纵横径5.6 cm×4.04 cm,最大单果重56 g。果实风味酸甜,稍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6%,维生素C含量为0.805 mg/g,还原糖含量为4.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