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α-淀粉酶

α-淀粉酶

α-淀粉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5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1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88811篇;相关期刊531种,包括种子、安徽农业科学、粮食与油脂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2015年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等;α-淀粉酶的相关文献由6372位作者贡献,包括C.安德森、吴敬、C·弗勒门等。

α-淀粉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1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8811 占比:98.60%

总计:90072篇

α-淀粉酶—发文趋势图

α-淀粉酶

-研究学者

  • C.安德森
  • 吴敬
  • C·弗勒门
  • M·科尔克曼
  • 姚斌
  • 陈坚
  • 罗会颖
  • 黄火清
  • 柏映国
  • 王亚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玥; 刘小莉; 王英; 夏秀东; 陶宁萍; 吴寒; 刘思远; 周剑忠
    • 摘要: 采用超声法提取蓝莓叶多酚,测定纯化前后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以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对蓝莓叶多酚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pH处理蓝莓叶多酚,探究它的稳定性。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指标,测定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后经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蓝莓叶多酚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纯化后总酚含量、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较纯化前增加了41.19%、138.70%和12.42%。蓝莓叶多酚在低温(30~50°C)和偏酸性(pH 2.0~8.0和3.0~5.0)环境下比较稳定,能够保持较高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蓝莓叶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分别为10.926和7.276μg/mL。动力学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均为混合型可逆抑制。以上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为蓝莓叶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性依据。
    • 黄少杰; 罗志锋; 陶倩; 黎攀; 杜冰
    • 摘要: 多糖和寡糖是巴戟天的重要活性成分,对巴戟天的药用功效起着重要影响。该研究以发酵巴戟天为原料,通过探究发酵巴戟天中多糖和寡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并结合IR-HepG2细胞实验来评价这2种有效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发酵巴戟天中的多糖和寡糖单独或复配使用时,都能较好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且多糖的酶活性抑制能力强于寡糖。当多糖和寡糖复配的质量浓度大于0.5 IC_(50)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此外,这2种有效组分都可一定程度地改善IR-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作用,促进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且与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发酵巴戟天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及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 张宏图; 董伟进; 陈南; 徐乾达; 高浩祥; 何强; 曾维才
    • 摘要: 探究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特性并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采用抑制动力学的方法评价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荧光色谱法及圆二色谱法观察茶多酚对α-淀粉酶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茶多酚与α-淀粉酶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于α-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竞争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为1.35 mg/mL;茶多酚对α-淀粉酶具有荧光猝灭效应,其最大发射波长(λ_(max))出现红移,α-淀粉酶的二级结构由层状结构向螺旋结构转变,其稳定性显著降低;茶多酚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与α-淀粉酶形成稳定复合物,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具有作为α-淀粉酶抑制剂的潜在价值。
    • 符群; 吴小杰
    • 摘要: 【目的】研究刺玫果醇提物对降糖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稳定效果,筛选出最优级分,为刺玫果开发应用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以刺玫果为试材,分别用体积分数为30%、50%、70%、90%的乙醇提取刺玫果活性成分,比色法测定黄酮、多酚、多糖含量。分析刺玫果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通过IC_(50)筛选抑制效果最优级分,并研究了不同温度、自然光、紫外光、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刺玫果醇提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刺玫果不同醇提物中,70%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显著(IC_(50)为1.905 mg/mL),50%醇提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显著(IC_(50)为10.212 mg/mL),不同因素条件对刺玫果醇提物黄酮、多酚、多糖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低温有助于刺玫果稳定性的保持;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黄酮、多酚稳定性逐渐下降,多糖则无显著影响,紫外辐射对刺玫果醇提物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刺玫果醇提物在pH值2.0~6.0的酸性条件下能较好地保持多酚、多糖稳定性,pH值4.0~8.0条件下利于黄酮稳定;醇提液黄酮对Na^(+)稳定,K^(+)、Mg^(2+)均不稳定,与其他离子相比,Cu^(2+)的破坏性更为明显;多酚对低浓度的K^(+)、Mg^(2+)稳定;K^(+)对刺玫果醇提物多糖无显著影响,低浓度的Na^(+)、Mg^(2+)对多糖稳定性影响小,Cu^(2+)影响显著。【结论】70%刺玫果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优于α-淀粉酶,不同加工条件下稳定性更好,为刺玫果储藏加工产业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 刘子鹏; 孙辰凯; 赵玉涵; 吕耀萱; 胡诗婷; 贾素欣; 牟建楼
    • 摘要: 以莲藕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高温淀粉酶对莲藕淀粉的酶解作用,得出适宜的酶解条件;以酶解后的莲藕汁为主要原料,制作橙味莲藕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橙汁、白糖和水添加量对饮料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高温α-淀粉酶作用温度为95°C,时间为60 min,酶的添加量0.75‰,在此条件下,酶解后的莲藕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10 ml的莲藕汁,添加5 ml的橙汁,1 g的白糖,5 ml的纯净水,饮料感官评分为75分。
    • 蒋黎明; 陶阳; 韩永斌; 李丹丹
    • 摘要: 本文旨在利用中强电场强化α-淀粉酶催化的玉米淀粉水解。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考察电场强度、频率、缓冲液浓度、酶液比等因素对淀粉酶解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酶解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质。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缓冲液浓度和酶液比显著影响淀粉酶解效率,但电场频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电场强度低于5 V/cm时,淀粉的酶解程度较小,酶解产物保持淀粉原有的颗粒和结晶结构,淀粉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随着电场强度的进一步增加,淀粉水解程度加剧,淀粉颗粒发生破裂、结晶峰逐渐消失、相对结晶度降低,糊化温度先增加后降低、热稳定性显著降低。
    • 陈旭; 黄淑娟; 曾焱; 邹水洋; 朱杰; 李琳
    • 摘要: 为了探讨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对猪胰α-淀粉酶(PPA)的抑制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半抑制浓度(IC50),结合Dixon方程和Cornish-Bowden方程,探究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对PPA的抑制类型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麦谷蛋白对PPA的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竞争性抑制,麦醇溶蛋白对PPA的抑制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的竞争性抑制常数(Kic)分别为(20.533±3.582),(49.619±5.949)mg/mL,麦谷蛋白的反竞争性抑制常数(Kiu)为(49.358±9.779)mg/mL。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的IC50值分别为(14.014±1.089),(33.193±0.621)mg/mL。对于麦谷蛋白而言,Kic比Kiu小,表明麦谷蛋白与游离PPA的结合要比与淀粉和PPA形成的中间产物的结合更紧密。麦谷蛋白较麦醇溶蛋白对PPA抑制作用更强。总之,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均可以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延缓淀粉类食品的消化。研究结果将丰富典型蛋白质组分调控食物淀粉消化的机理,为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体系低GI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李达; 孙慕白; 苗欣宇; 牛红红; 孙瑞悦; 王景会
    • 摘要: 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产α-淀粉酶为对象,考察发酵液营养组成成分条件。在发酵培养基组成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营养组分最低添加量、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方法,选择出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建立各显著性因素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根据试验实际情况,得到最佳发酵营养成分配方:糖蜜25.0 g/L、酵母粉7.6 g/L、硫酸锰6.0 g/L、磷酸二氢钾7.0 g/L、胰蛋白胨8.0 g/L、氯化钠3 g/L、磷酸二氢钠5 g/L、磷酸氢二钾1 g/L,平均发酵液淀粉酶酶活为(2084±21)U/g。调整后实测值与二次回归方程预测值吻合良好。
    • 肖宇; 丁保淼
    • 摘要: 研究旨在考察纳米脂质体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评价了纳米脂质体浓度、超声时间、pH、离子强度、温度等5个因素在纳米脂质体影响α-淀粉酶酶活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纳米脂质体可以有效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与纳米脂质体复合物的酶活从267U/mg增加到343U/mg;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复合物的酶活从366U/mg降低到342U/mg。在一定范围内,离子强度的增大可以提高复合物的酶活;在高温、强酸或强碱环境中,复合物的酶活均低于游离α-淀粉酶。研究结果为纳米脂质体在改善α-淀粉酶酶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 顾雯艳; 陈佳; 张小惠; 张玉倩; 邵建华; 赵春超
    • 摘要: 为评价野梧桐种子的生物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野梧桐种子石油醚提取物(Ⅰ)和95%乙醇提取物(Ⅱ)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Ⅲ)和正丁醇萃取物(Ⅳ)的总酚含量;采用体外活性测试方法,分别对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和FRAP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到(679.84±14.65)mmol·g^(-1);除石油醚提取物(Ⅰ)外,Ⅱ、Ⅲ和Ⅳ均具有一定的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Ⅲ)活性最为显著,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06、0.087、0.058 mg·mL^(-1),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分别为0.047、0.031 mg·mL^(-1),FRAP值为12.118 mmol·g^(-1)。这说明野梧桐种子可应用于Ⅱ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酚类成分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