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酚类

酚类

酚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3728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现代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2007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9次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水处理、节水节能及环保精细化学品学术交流会等;酚类的相关文献由52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光宇、刘志华、刘春波等。

酚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2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728 占比:99.46%

总计:114351篇

酚类—发文趋势图

酚类

-研究学者

  • 杨光宇
  • 刘志华
  • 刘春波
  • 何沛
  • 司晓喜
  • 张凤梅
  • 朱瑞芝
  • 王昆淼
  • 尤俊衡
  • 申钦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赖钰婷; 原江锋; 陈卓瑶; 龚明贵
    • 摘要: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微波处理条件(功率、温度、时间和方式)下,对葡萄酒中总酚、主要酚类化合物、总酸和主要有机酸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微波对葡萄酒风味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处理条件对酚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影响程度不同,增加了咖啡酸、没食子酸、Mv-3-glu的含量,降低了总酚、儿茶素、总酸、乙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对Cy-3-glu、丁香酸、酒石酸、乳酸、草酸含量的影响不大.葡萄酒经100 W、6 min、40°C和间歇方式微波处理后,葡萄酒中酚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含量与自然陈酿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姜太玲; 沈绍斌; 周迎春; 熊贤坤; 刘倩; 段春芳; 李月仙; 张林辉; 宋记明; 刘光华
    • 摘要: 蒌叶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其味辛、微甘、性温,可以治疗风寒咳嗽、胃寒痛、湿疹等症,其叶具有强烈而辛辣的芳香气味,在亚洲广泛用于咀嚼剂。化学分析表明,蒌叶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及萜类、生物碱、多酚、黄酮类等代谢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蒌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抗虫、抗炎、抗疟疾、抗糖基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蒌叶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旨在为蒌叶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贾瑞雪; 唐朝臣; 陈景益; 张雄坚; 王章英
    • 摘要: 【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法评估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品种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64(±0.90)mg/g(GAE)、249.94(±71.47)μmol/g(TE)、253.06(±58.76)μmol/g(TE)、375.64(±107.20)μmol/g(TE),且不同颜色甘薯茎尖FRAP存在显著差异。甘薯茎尖总酚含量与ABTS、DPPH、FRA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11个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GCS-3、FS-18和GCS-17-10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GCS-3和FS-18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GCS-17-10紫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为优质菜用甘薯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茎尖抗氧化能力和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开; 李精精; 董旭军; 邹仙果; 孙培龙
    • 摘要: 莴苣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类蔬菜。已有研究表明,莴苣主要功能物质为多糖、酚类、倍半萜类等成分,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消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及镇静催眠等多种功效,具有较高的保健与药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对叶用莴苣、茎用莴苣和莴苣籽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莴苣资源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何文静; 黄婷婷; 赵一博; 张兰君; 许抒悦; 常露; 陆寒萧
    • 摘要: 文章提出一种以四氢萘(Tetralin,THN)为溶剂预处理生物质快速热解的方法,以实现生物质中羟基(氧)有效转移到酚类化合物中,降低热解油酸类含量。热解实验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热解后气、液、固产率,采用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对热解气、液、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HN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核桃壳(Walnut Shell,WS)的液体产率。对热解后液体产物组分分析发现:THN预处理后液体产物中的酚类含量升高,酸类含量降低,且THN添加量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当WS和THN质量比为1∶0.5时,液体产物中酚类含量为59.6%,较理论值(33.11%)增幅最大,且液体产物中几乎无酸类物质,对生物油品质提升效果最佳。
    • 杨新童; 李亭; 李书国
    • 摘要: 简要介绍了烷基间苯二酚(ARs)的来源和结构特性,综述了麦源烷基间苯二酚的提取技术、主要生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烷基间苯二酚的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顾雯艳; 陈佳; 张小惠; 张玉倩; 邵建华; 赵春超
    • 摘要: 为评价野梧桐种子的生物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野梧桐种子石油醚提取物(Ⅰ)和95%乙醇提取物(Ⅱ)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Ⅲ)和正丁醇萃取物(Ⅳ)的总酚含量;采用体外活性测试方法,分别对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和FRAP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到(679.84±14.65)mmol·g^(-1);除石油醚提取物(Ⅰ)外,Ⅱ、Ⅲ和Ⅳ均具有一定的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Ⅲ)活性最为显著,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06、0.087、0.058 mg·mL^(-1),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分别为0.047、0.031 mg·mL^(-1),FRAP值为12.118 mmol·g^(-1)。这说明野梧桐种子可应用于Ⅱ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酚类成分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 姚凤丽; 孟少珂; 延海莹; 万国韶; 杨青; 田迎樱; 杜春影; 王鹏
    • 摘要: 为实现黑莓中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探究酵解工艺对提取物成分的影响,并研究所得产物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未酵解提取物(BH)相比,酵解黑莓提取物(BF)的总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不变,总酚、花色苷和鞣花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3.4%,41.7%,44.4%。在抗氧化能力方面,BF可以通过降低活性氧、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对HUVEC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BF的作用效果优于BH。本酵解工艺能有效促进黑莓活性成分的溶出,增强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为黑莓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汤林月; 原江锋; 赖钰婷; 龚明贵; 孙建瑞
    • 摘要: 目的:解决自然陈酿过程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方法: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时间和温度对黑米酒进行处理,对微波技术处理后的黑米酒中主要酚类、有机酸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微波处理可以增加总酯、原儿茶酸、没食子酸、丁香酸、乙酸、戊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含量,降低总酚、总酸、咖啡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对草酸、苹果酸的含量影响较小。结论:采用100 W、40°C和3 min或6 min微波处理能够在短时间生产出3类物质变化趋势与自然陈酿相似的黑米酒。
    • 闵卓; 蒋媛; 贾伟豪; 鞠延仑; 房玉林; 张阳
    • 摘要: 以‘金世纪’单一苹果品种及‘金世纪’、‘嘎啦’、‘澳洲青苹’混合(1∶1∶1)苹果品种为原料酿造苹果酒,并对其进行理化指标、多酚物质、香气成分测定及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两种苹果酒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发酵苹果酒中的酚类物质总量(61.88 mg/L)显著高于单独发酵苹果酒(56.90 mg/L)(P<0.05),其中以原儿茶酸、儿茶素、原花青素、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香气主要以醇类和酯类物质为主,两种苹果酒中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216.83 mg/L和78.85 mg/L;酯类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己酯为主,前三者在混合发酵苹果酒中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发酵苹果酒(P<0.05),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和复杂。混合发酵苹果酒在澄清度、回味、香气、风味平衡方面更好,但在色泽方面稍差。因此,混合苹果品种发酵更适合于苹果酒的酿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