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莪术醇

莪术醇

莪术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1426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二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等;莪术醇的相关文献由87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旭、陈立江、王娟等。

莪术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426 占比:99.62%

总计:61658篇

莪术醇—发文趋势图

莪术醇

-研究学者

  • 陈旭
  • 陈立江
  • 王娟
  • 徐立春
  • 赵日良
  • 邱峰
  • 李校堃
  • 曾建红
  • 刘宇
  • 杨树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佳慧; 何文星; 黄茹君; 何佳禧; 黎小清; 郑洋; 汪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莪术醇与铁死亡和细胞自噬的潜在关联。方法利用Pharm Mapper数据库筛选出莪术醇作用靶点,利用各种已知的相关数据库,建立铁死亡、细胞自噬相关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其中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莪术醇作用靶点152个,铁死亡靶点259个,细胞自噬靶点796个;莪术醇主要通过PTGS2、ALB、MAPK1、MAPK8、MAPK14靶点调控铁死亡过程,莪术醇主要通过HSP90AA1、MAPK1、MAPK8、ALB、NOS3靶点调控细胞自噬过程,莪术醇主要通过ALB、MAPK1、MAPK8靶点调控铁死亡和细胞自噬过程。结论莪术醇可能通过调控铁死亡和细胞自噬发挥药理作用。
    • 周璐炜; 王娟; 陈旭
    • 摘要: 目的研究莪术醇抗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莪术醇(0、6.25、12.5、25、50、100μg/mL)对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莪术醇(12.5、25、50、100μg/mL)干预T47D乳腺癌细胞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DK2、CDK6、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PCNA、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将细胞分为2组,其中一组加入不同剂量莪术醇,另外一组加入33μg/mL莪术醇干预6、12、24、48 h,根据以上2组结果确定最佳氧化时间和给药浓度后,另设空白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单用ROS抗氧化剂NAC)、莪术醇组(单用莪术醇)、莪术醇联合NAC组(采用ROS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再加入莪术醇),检测细胞周期及ROS荧光强度。结果莪术醇能使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莪术醇能将T47D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ROS抗氧化剂NAC能够逆转莪术醇的上述诱导作用(P<0.01)。qRT-PCR结果显示,莪术醇能下调PCNA和CDK2 mRNA的表达,并上调p21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莪术醇能显著下调Keap1、Nrf2、CDK2、CDK6和Cyclin D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ROS抗氧化剂NAC能够逆转莪术醇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P<0.05或P<0.01)。结论莪术醇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周期阻滞,发挥抑制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 张卫中; 马素娜; 张小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STAT3信号通路调控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将HaCaT细胞复苏和培养,进行细胞处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1.25,2.5,5,10,20,40,80 mg/L)的莪术醇或不同质量分数(12.5,25,50,100,200μg/L)的白细胞介素(IL)-22,空白对照组未做处理,以注射用甲氨蝶呤(MTX)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检测HaCaT细胞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aCaT细胞上清液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采用AV-PI染色检测HaCaT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莪术醇处理后,HaCaT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且具有质量分数和时间两方面的依赖性抑制作用;莪术醇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莪术醇可增加HaCaT细胞STAT3信号通路p-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莪术醇对HaCaT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影响的。
    • 王中会; 闫平慧; 晁旭
    • 摘要: 天然药物是研发新的抗癌药物的一个巨大宝库。莪术醇是从草本植物根茎中提取的倍半萜类纯单体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周期阻滞,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还可以制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新型衍生物,靶向杀死肿瘤细胞。莪术醇在肿瘤治疗中的多靶点活性表明莪术醇作为抗癌药物的重要性。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以挖掘其抗癌潜力。
    • 黎桂玉; 林基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肝癌miR-629、miR-24、miR-130a和miR-17表达的影响,从microRNAs角度揭示莪术醇抗肝癌的机制。方法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良好,将其分为对照组、50μg/ml莪术醇及100μg/ml莪术醇药物组,每组3瓶。莪术醇(50、100μg/ml,少量DMSO溶解)药物组换入含莪术醇的培养液作用,对照组予少量DMSO,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48 h后提取各组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莪术醇对miR-17、miR-130和miR-24、miR-629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两个莪术醇药物组中miR-130a-5P、miR-17-3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醇可能通过上调miR-130a-5P、miR-17-3P,下调miR-629-3P、miR-24-1-3P的表达发挥抗肝癌作用。
    • 江宁; 郭钧; 刘铖; 周举
    • 摘要: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和U2OS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MG-63细胞和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莪术醇20、40、80和160μmol/L干预组;MTT法检测MG-63、U2OS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测量细胞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莪术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G-63和U2OS细胞增殖,IC值分别为128.03μmol/L、117.95μmol/L。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显著抑制MG-63、U2OS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组促进Bax、caspase 3表达,抑制Bcl2表达(P<0.05),MG-63、U2OS细胞内β-catenin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莪术醇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U2OS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乔溪莹; 瓮学智
    •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温郁金药材醋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μL。结果莪术烯醇、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的进样量分别在0.01989~0.31830μg(r=0.9995,n=5),0.12780~2.04600μg(r=0.9993,n=5),0.01905~0.30480μg(r=0.9997,n=5),0.06294~1.00700μg(r=0.9998,n=5),0.06468~1.03500μg(r=0.9995,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8%,98.27%,97.14%,103.41%,101.84%,RSD分别为1.75%,1.15%,1.03%,1.42%,1.00%(n=6);温郁金药材醋制后上述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评价温郁金药材的质量,可为温郁金药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杨倩宇; 闫梓乔; 李潇; 许成勇; 窦永起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莪术主要有效抗癌成分黄芪总皂苷、莪术醇单独及联合应用体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对EGFR/PI3K/AKT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临床常用配伍黄芪-莪术的抗癌作用机制和内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黄芪总皂苷及莪术醇体外有效浓度,设对照组、黄芪总皂苷组、莪术醇组、两药联合组进行HUVECs细胞体外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下观察HUVECs细胞体外成血管能力,Westernblot及RT-qPCR法检测EGFR/PI3K/AKT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24 h后,50μmol/L黄芪总皂苷及50μmol/L莪术醇对HUVECs细胞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黄芪总皂苷组3.06%、莪术醇组3.14%及两药联合组11.75%,两药联合组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两药联合组的血管管腔数显著少于对照组、黄芪总皂苷组及莪术醇组(P<0.01);各蛋白的表达,黄芪总皂苷组EGFR、PI3K、HIF-1α、VEGF蛋白表达下降,其中EGFR下降尤为显著(P<0.01),莪术醇组HIF-1α、VEGF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1),两药联合组EGFR、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下降,其中EGFR、PI3K、HIF-1α、VEGF降低尤为显著(P<0.01);各mRNA转录,黄芪总皂苷组EGFR、PI3K、AKT、VEGF mRNA表达降低,莪术醇组AKT、HIF-1α、VEGF mRNA表达降低,两药联合组EGFR、PI3K、AKT、HIF-1α、VEGF mRNA表达降低,其中EGFR、PI3K、AKT、VEGF mRNA降低尤为显著(P<0.01)。结论黄芪总皂苷和莪术醇可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HIF-1α/VEGF信号通路EGFR、PI3K、AKT、HIF-1α、VEGF等相关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两者联合作用更强,揭示了黄芪-莪术配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靶点及物质基础。
    • 罗球珠; 李穗晖; 黄楚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莪术醇的分离鉴定方法 及体外抗肿癌作用机制.方法 莪术油减压蒸馏,收集重结晶得莪术醇,采用油醚-乙酸乙酯条带显色;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肺癌细胞,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宫颈癌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试验分为模型组、莪术醇组和莪术油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细胞Ki67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减压蒸馏可分离得到莪术醇,其纯度为89.57%.莪术醇及莪术油均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且莪术醇对宫颈癌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莪术油.与模型组相比,莪术醇组和莪术油组细胞凋亡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i67,PCNA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莪术油组相比,莪术醇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i67,PCNA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莪术油通过减压蒸馏分离出的莪术醇,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莪术醇效果显著优于莪术油.
    • 黄开颜; 吕旭阳; 周叙强; 董玥; 史敏暘; 田男
    • 摘要: [目的]初步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FoxD2-AS1与胶质瘤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耐药的关系,并探索莪术醇逆转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与FoxD2-AS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生物信息学分析胶质瘤lncRNA表达谱;以胶质瘤A172、U25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建立耐药细胞系A172/TMZ、U251/TMZ;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FoxD2-AS1对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莪术醇以不同浓度和时间梯度处理耐药细胞后,以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后耐药细胞中FoxD2-AS1的表达水平.[结果]lncRNA FoxD2-AS1在胶质瘤患者瘤体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敲除FoxD2-AS1可显著增加耐药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并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发生S和G2/M期阻滞;莪术醇和TMZ联用显著增加耐药细胞凋亡的典型变化.RT-qPCR结果显示,莪术醇处理后耐药细胞内FoxD2-AS1的含量明显下降,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敲除FoxD2-AS1基因可以逆转胶质瘤细胞TMZ耐药.莪术醇可抑制胶质瘤耐药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下调FoxD2-AS1基因表达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