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莪术

莪术

莪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484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医院药学分会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等;莪术的相关文献由220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兔林、陈容、冯仲异等。

莪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49.47%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4.21%

专利文献>

论文:484 占比:46.32%

总计:1045篇

莪术—发文趋势图

莪术

-研究学者

  • 陆兔林
  • 陈容
  • 冯仲异
  • 毛春芹
  • 孟昭珂
  • 李校堃
  • 黄娴
  • 吴海林
  • 徐扬
  • 郭殿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黎; 徐秋霞; 余成浩; 李良文
    • 摘要: 目的:探索子宫肌瘤对白介素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子宫肌瘤大鼠相关白细胞介素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用ELISA法测定子宫肌瘤大鼠血清中IL-1α、IL-1β、IL-4、IL-5、IL-6、IL-7、IL-10、IL-12、IL-13、IL-17、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当给予三棱莪术(S-E)药液及阳性药液干预治疗后,高、中、低剂量组的白介素细胞因子IL-1α、IL-4、IL-5、IL-6、IL-10、IL-12、IL-13、IL-17、IL-18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关,三棱莪术可以提升相关白细胞介素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
    • 宗春晓; 徐信; 谢伟; 刘小丽; 薛晓鸥; 王谦; 徐立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棱-莪术药对的中药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查询活性化合物对应的靶标;运用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交集靶点PPI网络;最后借助R软件和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得到三棱-莪术活性成分8个,对应靶点77个,EMT相关靶点1600个,交集靶点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三棱-莪术药对可影响1054个生物学过程、22个细胞组分和6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1条通路,三棱-莪术药对治疗EMT主要与雌激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三棱-莪术药对治疗EMs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
    • 黄越; 方崇锴; 聂多锐; 蓝清霞; 李跃军; 黄学武
    •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莪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芪、莪术的活性成分,从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点蛋白的基因名。以gastric cancer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胃癌的相关靶基因,将其与药对的活性成分靶基因相互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将筛选出来的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选择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的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从黄芪-莪术药对中共筛选出26个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莪术醇、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β-榄香烯等,作用于TP53、MYC、CASP3、AKT1、JUN等74个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癌症中的蛋白聚糖、PI3K-Akt、 MAPK、 Rap1、TNF、 FoxO等信号通路上。该研究为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钟祥伟
    • 摘要: 莪术,别称莪药、莪茂、青姜、黑心姜、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为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花序圆柱状穗状,长约14厘米,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 曹知勇; 陈秋霞; 方刚
    • 摘要: 莪术是姜科姜黄属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浙江温郁金的干燥根茎〔1〕。中医药理论认为莪术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常被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现代药学研究发现,莪术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莪术挥发油和姜黄素类、甾醇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2〕。其中效果最明显、研究最多的就是莪术挥发油,而莪术挥发油中的最主要成分是莪术醇和莪术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血栓、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中又以抗肿瘤的效果最为突出。卵巢癌具有难发现、难治愈、生存率低的特点〔3〕,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者关于莪术治疗卵巢肿瘤的探索越发深入。本文就莪术治疗卵巢癌的情况进行总结。
    • 汪猛; 邱文超; 秦凯健
    • 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作用机制,并分析潜在作用靶点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分别收集白术、莪术药对的作用靶点和肿瘤疾病的靶点,取交集获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基于抗肿瘤靶点预测相关转录因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应用通路富集分析方法探索作用通路和途径,利用分子对接分析药物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潜能,基于TIMER数据库分析抗肿瘤靶点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从TCGA获取抗肿瘤靶点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获得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的潜在靶点379个,包括AKT1、VEGFA、GRM3、GRM4等核心靶点,以及STAT3、TP53等相关转录因子。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凋亡、炎症反应、缺氧应答、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且核心靶点AKT1、VEGFA、GRM3的表达水平对乳腺浸润癌、结肠腺癌、肝细胞肝癌等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结论:白术、莪术药对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药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 蒋蕊竹; 陈鑫昌; 胡萍; 刘林; 郑洋; 王佳慧; 赵铁建; 段雪琳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初步明确“莪术-三棱”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与莪术、三棱有关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关键靶点,应用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药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靶点的收集和处理,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肝纤维化的靶点基因,将化合物靶点与肝纤维化靶点进行交互处理,得到的重叠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利用cytoscape3.8.2获得关键靶点蛋白在整体网络上的作用,之后将重叠靶点蛋白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及KEGG作用通路分析。结果从TCMSP检索和文献搜集得到莪术和三棱对应的有效成分共11个,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肝纤维化相关基因共5820个,交互得到关键靶点基因19个,利用String和Metascape数据库进行靶标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5个重要靶标,富集在4条抗肝纤维化相关通路上,涉及细胞的凋亡和自噬、炎症反应、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多种作用,不同相关基因和蛋白通路对调控肝纤维化发挥不同作用,也说明药物的配伍可发挥多成分、多靶标的整体调控作用。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活性成分筛选、靶点预测、网络拓扑分析、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提示“莪术-三棱”可通过多种途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临床研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思路。
    • 孙浩; 郑涌泉; 徐梦瑾
    • 摘要: 目的:识别黄芪-莪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靶网络并探讨其配伍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构建宫颈癌疾病总网络并进行GO聚类而获得背景网络,同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确定潜在关键靶点。通过对背景网络中的凋亡相关子网络进行k-核分解以确定凋亡相关靶网络。通过分子对接和TOPSIS法评估靶网络中潜在关键靶点并确定潜在有效成分。通过CCK-8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分析等细胞分子实验评估黄芪-莪术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能力并探讨潜在配伍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64个黄芪和44个莪术的潜在有效成分协同作用于14个潜在关键靶点构成的靶网络,同时绝大多数黄芪(60个)和莪术(38个)的成分分别作用于p53和β-catenin。实验结果表明,黄芪-莪术水提液在24 h和48 h的IC50分别为62.47 mg/mL和50.37 mg/mL。黄芪-莪术水提液能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G0/G1期阻滞并发生早期凋亡。黄芪-莪术水提液能提高p53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黄芪-莪术可能通过其多个有效成分协同调控以p53为主的靶网络,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发挥诱导宫颈癌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
    • 李显晶; 宋程; 王淳; 唐蔚
    • 摘要: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潘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医案,将处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药物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使用Excel进行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纳入的300首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38味,累计使用频次5620次,共获得甘草、白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女贞子、菟丝子、人参、枸杞子、莪术等15味核心药物,药味多甘、苦、辛,主要归脾、肝、肺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黄芪-白术、黄芪-茯苓、白术-茯苓等50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获得C1(莪术、重楼)、C2(茯苓、甘草、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等3个聚类方。结论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多从瘀、毒、虚入手,采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治法,擅长攻补兼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 杜林; 陈德瑶; 顾成娟; 李培
    • 摘要: 仝小林院士认为,肝癌发生因正虚邪实,核心病机为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治疗上宜通络、扶正、祛邪,结合临床靶药治疗经验,提出淫羊藿、莪术、三七为治疗肝癌的靶药,其中淫羊藿温补脾肾,扶正以攻无形之癌毒,莪术消积止痛,消有形之癌块,三七活血止血,通络以抗纤维化.用于治疗肝癌,淫羊藿入汤剂用量15~30 g,最大可用至60g;莪术用量15~45g,最大可用至120g;三七粉剂冲服用3~6g,饮片入煎剂用9~30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