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族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7234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纤检、天津商业大学学报、体育科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等;芳香族氨基酸的相关文献由3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大伟、倪晔、刘亚菲等。
芳香族氨基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2340篇
占比:99.94%
总计:172444篇
芳香族氨基酸
-研究学者
- 张大伟
- 倪晔
- 刘亚菲
- 刘永飞
- 杨睿悦
- 王燕
- 许国超
- 赵谋明
- 郑淋
- 韩瑞枝
- 唐爱国
- 国汉邦
- 朱燕舞
- 李红霞
- 王抒
- 申晓林
- 董军
- 谢希贤
- 鄢芳清
- 陈宁
- 陈文祥
- Xie Xixian
- Yan Fangqing
- 何建波
- 余龙江
- 刘云
- 刘智敏
- 刘海梅
- 刘育坚
- 刘苹
- 周晨妍
- 娄春波
- 季翔宇
- 崔春
- 弗雷德里克·沙布
- 张莎莎
- 徐琪寿
- 徐素琴
- 文森特·奥里茨
- 文江平
- 斋藤邦夫
- 斯坦尼斯拉斯·博杜安
- 朱霞石
- 李永辉
- 林毅
- 栾钧熙
- 毛贤军
- 江欢
- 熊欣
- 熊正英
-
-
鲁晨辉;
张毅;
苏宇杰;
王文龙;
冯永巍
-
-
摘要:
苯丙酮尿症等代谢病患者因基因缺陷无法正常代谢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常规饮食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生理损伤,低AAA肽是其重要的蛋白质等同物来源。AAA分离分析技术对低AAA肽的制备和检测至关重要。该领域研究者探索了多种高效的吸附、分离材料,从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液中选择性吸附脱除AAA以制备符合特定氨基酸限量的低AAA肽类食品,或者建立对AAA特异性提取富集的分离分析策略。该文分析了AAA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活性炭、树脂等吸附材料脱除AAA的技术进展,并从样品前处理、手性分离和吸附-传感3个维度综述了二维纳米材料、分子印迹、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等材料在AAA分离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探讨各类技术的优缺点,为AAA吸附脱除和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撑。
-
-
Uhlig R;
Contres H;
Weidemann S;
王婷(译);
余英豪(审校)
-
-
摘要: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类源自胰腺腺泡细胞的罕见类型癌,常混合其他类型癌成分,其预后优于导管细胞癌,但比神经内分泌肿瘤差;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常交叉,难以鉴别。羧肽酶A1(CPA1)是一种由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并在膳食蛋白中切割C末端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中发挥作用的锌金属蛋白酶,由位于7q32.2的CPA1基因编码。近年,研究发现CPA1在胰腺腺泡细胞癌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
刘苹;
苏卫卫
-
-
摘要: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氨基酸的缩合、衍生都与蛋白质的形成及功能相关。芳香族氨基酸作为机体重要的氨基酸,生物学功能非常丰富。介绍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并对芳香族氨基酸在营养学领域、人类医学、生物材料等方面应用进行重点阐述,对芳香族氨基酸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
刘苹;
苏卫卫
-
-
摘要: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氨基酸的缩合、衍生都与蛋白质的形成及功能相关.芳香族氨基酸作为机体重要的氨基酸,生物学功能非常丰富.介绍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并对芳香族氨基酸在营养学领域、人类医学、生物材料等方面应用进行重点阐述,对芳香族氨基酸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
吴凤礼;
王晓霜;
宋富强;
彭彦峰;
王钦宏
-
-
摘要:
代谢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对微生物菌种改良和选育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和材料等领域.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对莽草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进行理性改造,微生物细胞可以定向地大量积累人们需要的各种芳香族化合物.笔者对近30年来国内外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各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策略和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
孙薇;
丁冬芹;
柏丹阳;
朱亚如;
解晓彤;
张大伟
-
-
摘要:
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定的生理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和化工等行业.利用重组微生物发酵生产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满足全球日益增长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将代谢工程策略与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相结合,在菌株的改造及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代谢途径长且调控机制复杂,通过简单的代谢途径改造难以大幅提高产量,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改造方法,为克服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和比较了最近在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方面应用的成熟技术和策略,包括常用的代谢途径改造策略(如增加前体供给、解除关键酶和阻遏蛋白的反馈抑制和阻遏抑制、改造转运系统、全局调节系统)以及菌株生长与生产产品耦联和菌株构建方法(如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高通量筛选以及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等),未来相关前沿技术如计算机辅助途径酶改造技术和筛选高产菌株的定向进化技术将助力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高产菌株的构建.
-
-
刘海梅;
王芸;
裴继伟;
栾钧熙;
赵芹;
牛丽红;
张彩丽
-
-
摘要:
采用OD220/OD280、支链氨基酸保留率和芳香族氨基酸去除率3个指标,从5种活性炭中筛选脱除栉孔扇贝酶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效果最优的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吸附时间、固液比对筛选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优化活性炭吸附工艺条件,制备出符合高F值要求的栉孔扇贝酶解液.结果表明,200目粉末活性炭A吸附效果最好,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35°C、pH 6、吸附时间2 h、固液比1:15(g:mL);经活性炭吸附后,酶解液中的支链氨基酸保留率达到73.869%,芳香族氨基酸脱除率达到93.120%,酶解液F值达到34.73.该活性炭吸附脱芳技术可以用于制备栉孔扇贝高F值寡肽溶液.
-
-
裴继伟;
曹亚男;
丁连坤;
栾钧熙;
刘兆胜;
赵芹;
刘海梅
-
-
摘要:
目的 研究活性炭脱除芳香族氨基酸工艺,优化活性炭吸附条件.方法 采用F值、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保留率和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去除率3个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吸附时间、固液比4个因素对活性炭脱除芳香族氨基酸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35°C、pH 6、吸附时间2 h、固液比1:10,经活性炭吸附后,酶解液F值达到33.22,制备出了符合高F值要求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结论 该活性炭吸附脱芳技术为栉孔扇贝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应用及栉孔扇贝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
-
张凯楠;
郭亚茹;
蔡新杰;
蒋滔;
王贻宁
-
-
摘要:
目的:研究3种芳香族氨基酸(AAA)对羟基磷灰石(HA)晶体的生长、颜色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牙科颜色材料开发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HA和AAA复合物(HA-AAA)作为实验组,并行X-线晶体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UV)、颜色、拉曼(Raman)和激光龋齿检测仪(DIAGNOdent)检测。同法合成纯HA样本作对照组。计算样本的结晶度指数(CI)、相对碳酸盐含量(RCC)、白度值W*、拉曼相对位移(RRI)、激光诱导荧光强度(FI)、半高全宽(FWHM)和激光龋齿检测仪读数DD值,分析HA-AAA的指数与对照组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HA-AAA的CI、RRC值明显低于实验组,W*、FI和DD值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AA对HA晶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明显加深HA颜色且增强激光诱导荧光。
-
-
丁松;
陈虹月;
徐超;
孙阳;
胡燚
-
-
摘要:
本文首先对吸附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AA)的活性炭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在考察的杏壳、椰壳、果壳、木质和煤质活性炭中,杏壳活性炭对AA吸附、洗脱效果最佳.实验表明: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经碱改性的杏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容均增大,酸改性则相反.Boehm滴定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碱改性后含氧官能团比未改性活性炭大幅减少,酸改性则明显增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NaOH改性杏壳活性炭对AA的静态吸附-洗脱工艺优化条件:上样液pH为5.6、上样液中酪氨酸质量浓度为2.4 mg/mL、乙醇体积分数为60%.NaOH改性的杏壳活性炭对AA的动态吸附-洗脱工艺优化条件:上样量为320 mL、上样流速为2 mL/min、洗脱流速为1.5 mL/min、洗脱体积为660 mL.在优化条件下,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回收率分别为76.3%和73.9%,纯度分别为81.7%和82.9%,表明NaOH改性的杏壳活性炭对羽毛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
-
-
-
-
朱霞石;
徐素琴
- 《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酪氨酸(Tyrosine, Tyr)、色氨酸(Tryptophan, Trp)等。定量分析芳香族氨基酸在蛋白质化学和临床诊断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57 nm,同时测定Tyr、Phe和Trp的含量。
-
-
-
文江平;
唐爱国
-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芳香族氨基酸的方法有许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CE),质谱法(MS)等等.其中HPLC是分析芳香族氨基酸的常用方法.HPLC-邻苯二甲醛(OPA)衍生法为经典方法的代表,其灵敏度高并可以同时测定二十多种氨基酸;但是样品处理复杂,需梯度洗脱,衍生产物不稳定.也有研究人员利用芳香族氨基酸能产生自然荧光的特性来测定,获得较好的结果,但是由于Phe、Tyr、Trp的荧光特性不一致而不能在同一波长下同时进行三种氨基酸的测定,因此不能满足某些临床疾病诊断与监测的需要.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可用于生物样品中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衍生与梯度洗脱,简单、快速,可以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的诊疗.
-
-
康嘉兴;
黄建福;
范晓阳
- 《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硫还原地杆菌能够通过纤毛进行胞外电子传递,电子通过蛋白微丝进行长距离的传递,所以纤毛被称为纳米导线.但纳米导线传递电子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通过生物信息模拟分析,认为芳香族氨基酸在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验证氨基酸在导电纤毛电子传递中的作用,通过QUICK-CHANGE这种高效的定点突变技术,对GSU1496基因(合成纤毛的基因)末端的首个芳香族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通过突变体和野生型细菌的导电特性观察,研究特定氨基酸的功能.初步获得了该氨基酸缺失的突变体,并且对突变体的铁还原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突变体的铁还原能力较野生型明显降低,说明该氨基酸影响了导电纤毛的电子传递.
-
-
-
纪丽娜;
杨萍;
江海鹏
- 《“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采用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选用了1号活性炭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时间、固液比、温度、pH及吸附方式对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2小时,固液比为1:15,温度30°C,pH值6.5,吸附方式为静态吸附时,对芳香族氨基酸的吸附量达到48.9%,对支链氨基酸的吸附量为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