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苯丙氨酸

L-苯丙氨酸

L-苯丙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24424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药物生物技术、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第四届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L-苯丙氨酸的相关文献由2497位作者贡献,包括韦萍、周华、堵国成等。

L-苯丙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4424 占比:98.54%

总计:24787篇

L-苯丙氨酸—发文趋势图

L-苯丙氨酸

-研究学者

  • 韦萍
  • 周华
  • 堵国成
  • 欧阳平凯
  • 吴松刚
  • 施巧琴
  • 吴伟斌
  • 陈坚
  • 孔泳
  • 翁雪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先猛; 卞紫秀; 王顺民; 陆宁; 张慧敏; 王俊珍
    • 摘要: 以川乔1号苦荞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波处理协同营养液L-苯丙氨酸(L-Phe)处理富集发芽苦荞黄酮效果。采用单因素和CCD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协同L-Phe处理下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的最佳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富集工艺为:苦荞种子经消毒、催芽,采用微波功率250 W处理90 s,微波温度为(40±2)°C,然后在温度25°C,湿度75%±5%RH条件下避光培养7 d,发芽盘底盘中装入2.90 mmol/L的L-Phe溶液作为营养液,培养第7 d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6.26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离和确定出绿原酸、牡荆素、芦丁三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2764、0.5644和31.8962 mg/g。
    • 陈志超; 王金多; 徐庆阳
    • 摘要: 为提高L-苯丙氨酸生产效率,降低发酵成本,该研究将FeSO_(4)·7H_(2)O、MnSO_(4)·H_(2)O等用量进行进一步优化,去除了维生素H的添加,并引进了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_(2)等微量元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发酵罐验证实验,以关键酶活、L-苯丙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副产物含量等为指标,最终确定了适合L-苯丙氨酸发酵的微量元素种类为及用量分别为:CaCl_(2)·2H_(2)O 1.1×10^(-2)g/L、CuSO_(4)·5H_(2)O_(4).7×10^(-4)g/L、CoCl_(2)·6H_(2)O 6×10^(-3)g/L、ZnSO_(4)6×10^(-4)g/L、FeSO_(4)·7H_(2)O 2.8×10^(-2)g/L、MnSO_(4)·H_(2)O 1.4×10^(-2)g/L、NiCl_(2)·6H_(2)O 6.06×10^(-3)g/L、PLP 9.5×10^(-3)g/L、维生素B_(2)6×10^(-3)g/L。最终优化后生物量为122.8,L-苯丙氨酸产量为85.4 g/L,糖酸转化率为26.3%,分别较不添加微量元素的对照组提高了17.5%、51.4%、18.6%,同时减少了副产物的种类和生成量,提高了关键酶活力。最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量元素种类及用量提高了L-苯丙氨酸的产量、糖酸转化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 陈志超; 李澜潇; 徐庆阳
    • 摘要: 为提高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产量与糖酸转化率,降低副产物积累,实验对发酵培养基中维生素H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适维生素H浓度为0.5 g/L,最优发酵工艺采用底物培养基∶流加培养基为4∶6,流加培养基流加速度随罐内溶氧值变化变速流加至菌体量稳定期,维生素H全部加入流加培养基的全营养流加工艺,最终L-苯丙氨酸产量达到了92 g/L,糖酸转化率为27.7%,乙酸产量为0.54 g/L,谷氨酸产量为0.4 g/L。经过工艺的优化,提高了L-苯丙氨酸的产量与转化率,并大幅降低了副产物的产量,这对发酵法生产L-苯丙氨酸具有指导意义。
    • 姜宇; 陶猛; 张雪; 吴凤芝
    • 摘要: L-苯丙氨酸作为植物必须的一种芳香族氨基酸,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苯丙氨酸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为探明L-苯丙氨酸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培育番茄壮苗,提高育苗效率,以东农708番茄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和体外平板试验,设置6个不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溶液(0.5、2.0、10.0、50.0、100.0、200.0μmol/L),以清水作为对照组(0μmol/L),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根系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盆栽土培条件下,灭菌与不灭菌土壤外源添加0.5、2.0、10.0、50.0、100.0μmol/L的L-苯丙氨酸处理与0μmol/L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了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根表面积及壮苗指数(P<0.05);随着L-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各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100μmol/L处理与0μmol/L处理相比,在0.00~0.50 mm直径范围内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显著增加;在平板试验中,10.0、50.0μmol/L处理在3、5、7 d的番茄幼苗的全株鲜质量、株高、根长均显著高于0μmol/L处理。综上所述,L-苯丙氨酸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为番茄壮苗的培育提供了新思路,其中以添加L-苯丙氨酸50μmol/L和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优。
    • 张洪英; 郭亚丽; 李双连; 刘飞
    • 摘要: 以L-苯丙氨酸(Ⅰ)和甲醛(Ⅱ)为原料,经环合和酯化反应制备得到(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Ⅳ).就Ⅳ合成的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改进后目标产物的总收率达到了80.5%.新合成路线使用的物料和试剂成本较低,反应均比较温且相关操作较为简便,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均经ESI-MS等确证.
    • 门佳轩; 熊博; 郝亚男; 李旋; 刘益宁; 谢希贤
    • 摘要: 为获得1 株稳定高产的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技术,在大肠杆菌W3110中引入己解除反馈抑制的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PheA,随后利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对莽草酸途径中各反应酶进行调控,并通过摇瓶发酵确定了莽草酸途径各步反应酶的最适表达强度,最后通过增加前体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应,获得了 1株性能最佳的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PHE12.利用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24 h,L-苯丙氨酸产量达20.5g/L.利用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48 h后,L-苯丙氨酸产量达81.8g/L,与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产量相比产量提高了 12.2%,生产强度和糖酸转化率(葡萄糖计)分别为1.7 g/(L·h)和0.24g/g,工业前景良好.
    • 蔡戴宏; 莫慧雯; 何良; 乐学义
    • 摘要: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I)配合物:[Cu(HPBC)(L-Phe)(H2O)]C1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配合物对被测微生物(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癌细胞(SGC-7901、Bel-7402、HeLa和A549)显示出良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IC50=1.69~2.50 μmol·L-1).最重要的是,通过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AO/EB双染法)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揭示了配合物1通过DNA结合的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 王阳; 张玉锋; 王昭
    • 摘要: 过去氨基酸分析必须应用价格昂贵的专一的氨基酸分析仪,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应用高效液相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建立一种测定酮酸制备过程中,5种氨基酸原料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蛋氨酸的液相分析方法。以乙腈-磷酸氬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HPLC对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当乙睛~50Mm磷酸氣二胺水溶液(pH=2.6)=73:27,最适检测波长205nm。经验证,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L-亮氨酸R^(2)=1.L-缬氨酸R^(2)=1.L-异亮氨酸R^(2)=1、L-苯丙氨酸R^(2)=0.9997.L-蛋氨酸R^(2)=0.9996。本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的特点,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氨基酸的快速定量测定。
    • 王阳; 张玉锋; 王昭
    • 摘要: 过去氨基酸分析必须应用价格昂贵的专一的氨基酸分析仪,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应用高效液相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建立一种测定酮酸制备过程中,5种氨基酸原料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蛋氨酸的液相分析方法.以乙腈-磷酸氢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HPLC对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当乙腈-50Mm磷酸氢二胺水溶液(pH=2.6)=73:27,最适检测波长205nm.经验证,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L-亮氨酸R2=1、L-缬氨酸R2=1、L-异亮氨酸R2=1、L-苯丙氨酸R2=0.9997、L-蛋氨酸R2=0.9996.本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的特点,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氨基酸的快速定量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