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9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5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104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栉孔扇贝的相关文献由10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爱国、刘志鸿、包振民等。

栉孔扇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5 占比:31.40%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2.57%

专利文献>

论文:1104 占比:66.03%

总计:1672篇

栉孔扇贝—发文趋势图

栉孔扇贝

-研究学者

  • 杨爱国
  • 刘志鸿
  • 包振民
  • 孙虎山
  • 周丽青
  • 宋林生
  • 王崇明
  • 王清印
  • 王宜艳
  • 李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明仙; 李妍; 付睛睛; 景福涛; 陈希盼; 张恩烁; 李赞; 徐晓辉; 冯艳微; 孙国华; 李彬; 王卫军; 杨建敏
    • 摘要: 为探究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种扇贝闭壳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三种扇贝闭壳肌在新鲜(40°C)和加热(100°C)情况下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新鲜状态下,海湾扇贝(HWSB-F)、栉孔扇贝(ZKSB-F)、虾夷扇贝(XYSB-F)闭壳肌中,共定性出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5种,酯类3种,以及醚类、苯类、酸类、烯类和噻唑等。在加热情况下,海湾扇贝(HWSB-C)、栉孔扇贝(ZKSB-C)、虾夷扇贝(XYSB-C)闭壳肌中共定性出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20种,酯类5种,酮类7种,醇类8种,烯类4种,酸类2种,醚类2种,还包括吡嗪、胺类、苯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对三种扇贝闭壳肌新鲜组和加热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新鲜扇贝原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加热后减少,且产生了新的其他种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扇贝闭壳肌加热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多,组成比较复杂,新鲜组的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少,组成简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在新鲜状态和加热状态下,有效区分三种扇贝闭壳肌组织。三种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的建立,丰富了不同扇贝呈味物质的组成成分研究内容,证明GC-IMS技术可快速鉴别三种去壳扇贝闭壳肌的种类,为不同种扇贝闭壳肌以次充好提供检测依据。
    • 陈洋; 赵春暖; 蔡忠强; 王晓梅; 郑言鑫; 于涛
    • 摘要: 以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为材料,建立4个试验组合: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正交组合)、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反交组合)、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栉孔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析各试验组合受精率、孵化率、幼虫生长及存活、附着变态率、海区保苗率以及养成阶段生长与存活等性状。试验结果显示:4个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在97%、89%以上,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期,反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9.03%、3.74%,正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02%、4.32%,组合间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4个组合的附着变态率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组合的海区保苗率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提高5.13个百分点;在养成期,反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7.41%、7.45%,正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17.37%、17.36%,反交、正交组合的存活率较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85、18.41个百分点。综合比较,杂交组合较自交组合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且正交组合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适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 摘要: 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GS-01-011-2022)是以提高闭壳肌重和壳高为主要目标,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育成的栉孔扇贝新品种。其中,性状测定利用了项目组研发的基于X光成像的贝类肌肉性状活体无损测定技术和高通量检测装备。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具有闭壳肌大、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养殖前景和增效潜力。
    • 徐晓莹; 胡丽萍; 赵强; 姜黎明; 曹亚男; 贺加贝; 刘燕英
    • 摘要: 为了解栉孔扇贝集中上市季节扇贝养殖区海水水质状况及扇贝体内重金属蓄积情况,本研究在烟台选取长岛、开发区和牟平区3处具有代表性的栉孔扇贝养殖区,于2021年4月分别采集表层海水及栉孔扇贝样品,对海水常规指标及海水和扇贝中的重金属(Pb、Cd、Cu、Hg、Zn和Cr)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栉孔扇贝集中上市时间,3个栉孔扇贝主要养殖海域海水中溶氧(DO)、化学需氧量(COD)和营养盐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其中,从Cu含量来看,长岛养殖区海水水质明显优于另外2个养殖区海水。栉孔扇贝对重金属Zn和Cu的富集有明显的选择性,富集系数超过1000。本研究中3个养殖海域栉孔扇贝整体软体组织及闭壳肌中Pb、Cd、Hg和Cr 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Cu和Zn含量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限量要求,且为一类标准。
    • 摘要: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镜鲤“龙科11号”、凡纳滨对虾“海兴农3号”、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刺参“鲁海2号”等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加快突破水产前沿育种技术,深入推进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联合育种攻关,进一步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制度,不断提升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
    • 摘要: 本刊讯7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镜鲤“龙科11号”、凡纳滨对虾“海兴农3号”、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刺参“鲁海2号”等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公告266个水产新品种,为推进水产种业振兴、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加快突破水产前沿育种技术,深入推进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联合育种攻关,进一步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制度,不断提升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
    • 贠晗; 李嘉欣; 罗冬艳; 刘晓玲
    • 摘要: 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STS(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的CDS(Coding Sequences)区进行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其CDS长1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含A、B和C三个主要结构域,其中包含有催化功能的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栉孔扇贝STS基因的进化地位与生物学分类地位一致。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STS基因在栉孔扇贝各组织以及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发现在雌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增殖期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的性腺,推测认为该基因主要在栉孔扇贝雌激素生成和/或活化中发挥关键催化作用。
    • 舒予; 史令; 赖思琦; 田莹; 常亚青
    • 摘要: 为了探究远岸深水海区和近岸浅水海区养殖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形态上的差异,运用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对来自近岸浅水海区(15 m水深)和远岸深水海区(30 m水深)底栖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进行形态测量学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水养殖的栉孔扇贝的壳高(SH)、壳长(SL)和壳宽(SW)都极显著大于浅水养殖的栉孔扇贝(P<0.01);通过界标点(Landmarks)和半界标点(Semi-landmarks)的方法,及广义普鲁克分析(GPA)、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变量分析(CVA),结果表明深水养殖的栉孔扇贝的整体壳形尺寸大于浅水养殖的栉孔扇贝,除去尺寸大小因素后两者的壳耳和壳体扇形边缘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为栉孔扇贝深水养殖的选育和增养殖工作提供基于形态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同时比较分析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为研究生物体形态差异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新参考.
    • 隋明益; 杨祖晶; 于海涛; 彭程; 邢强; 黄晓婷; 胡景杰; 包振民
    • 摘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贝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仍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已发表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基因组和转录组,获得其PP4R基因,命名为CfPPAR-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72 bp,编码48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MW为54305.3 Da,等电点pI为8.3,二、三级结构以转角和卷曲为主,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属于胞内蛋白.与脊椎动物PPARs蛋白序列比对表明CfPPAR-like包含DBD和LDB结构域,其中DBD区域保守性较高,而LBD的保守性较低.进化分析显示,栉孔扇贝等软体动物的PPARs聚为单独一支,仿刺参等棘皮动物的PPARs聚为单独一支,果蝇和线虫的PPARs基因同源物在进化树的最外端,脊椎动物的三种PPARs亚型分别聚类后,再与无脊椎动物PPARs聚类,结果支持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在脊椎动物进化早期出现了各亚型这一假说.CfPPAR-like在幼虫发育过程中呈现普遍性表达,暗示其参与扇贝幼虫早期的分裂,贝壳的形成以及幼贝的变态过程;在成体各组织中,CfPPAR-like在栉孔扇贝的性腺、肾脏以及消化腺中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参与扇贝性腺分化、脂肪代谢等过程的调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贝类脂质代谢调控机制以及优良扇贝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 李丽; 曹亚男; 姜雯; 裴继伟; 樊晓彤; 李胜杰; 刘海梅
    • 摘要: 为研究栉孔扇贝蛋白质的碱法提取工艺,优化提取条件.本研究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pH值、温度、料液比及反应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蛋白质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复溶、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栉孔扇贝蛋白质干品.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蛋白质的最优碱提工艺参数为pH值12、温度40°C、料液比1:30(W/W)、时间6 h.在最优碱提条件下提取,蛋白质的提取率高达74.33%.用50% ~60%饱和区间的硫酸铵溶液进行碱溶蛋白回收时,蛋白质沉淀率达到90.19%,栉孔扇贝中蛋白质的总体回收率可达到67.04%.该研究为栉孔扇贝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提供了借鉴,为后续栉孔扇贝蛋白质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