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域

结构域

结构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1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773206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肿瘤药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国际论坛、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等;结构域的相关文献由4098位作者贡献,包括毛裕民、谢毅、孟媛等。

结构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3206 占比:99.98%

总计:1773567篇

结构域—发文趋势图

结构域

-研究学者

  • 毛裕民
  • 谢毅
  • 孟媛
  • 钟冬梅
  • J.T.西尔
  • S.J.阿特金森
  • 游辉
  • 王乐
  • 刘大春
  • 何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志国; 王一帆; 李琳; 刘振振; 卢甜甜; 刘慧娟
    • 摘要: 从数据库中检索出CG13551基因氨基酸序列信息,生理生化分析显示:SK_(66)蛋白含有107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11948.3Da,理论等电点为8.96。该蛋白中,甘氨酸(Gly)含量最高,为14.0%;其次为谷氨酸(Glu)和丙氨酸(Ala),分别为11.2%和9.3%。SK_(66)蛋白是一个亲水蛋白质但不是一个分泌蛋白。SK_(66)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57.96%α-螺旋、10.28%β-折叠、β-转角以及31.78%无规则卷曲等构象。进化树显示,主要分成两类,较为高等的动物分为第一类,包括人、小鼠、河豚;而较为低等的动物归为一类,包括斑马鱼、果蝇。这与物种的进化程度相一致。
    • 马宇馨; 李永国; 张玮煜; 朱倩洁; 周帆; 邢继红; 张康; 董金皋
    • 摘要: 为了鉴定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利用同源性分析鉴定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利用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组蛋白进行结构域鉴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对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存在16个H2A,13个H2B,12个H3,9个H4和4个H1;对蛋白结构分析时发现玉米组蛋白保守结构域的数量和序列在同一亚族中高度保守,并且在不同物种中也非常保守;对玉米组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进行分析,发现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数据分析,发现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胁迫下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全基因组层面对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明确了玉米中组蛋白的编码基因,揭示了组蛋白编码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杨李玲; 郭迎香; 位红颖; 王萌; 方艺菲; 朱鹏; 姜敬哲
    • 摘要: 病原基因组信息的匮乏是牡蛎病害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鉴定更多牡蛎相关病毒,基于前期研究获得的华南沿海多地养殖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病毒组测序数据进行质控、组装、物种注释后,挑选出其中疑似圆环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进化树构建、基因组比较、蛋白结构域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和病毒丰度分析,在养殖牡蛎体内鉴定到了5个序列完整的新型牡蛎相关圆环病毒基因组,且5个病毒基因组在多个样品中存在。结果显示,5条病毒序列与已知的圆环病毒聚类在一个大的分支,说明其为圆环病毒科成员;5条病毒基因组序列均含有一个复制酶蛋白基因,且均与节肢动物圆环病毒复制酶蛋白序列最为相似;5条序列与另外7条公共数据库检索到的序列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子分支,且该分支的序列来源多为动物相关样品。基于结构域分析软件(SMART)鉴定到多数序列中存在复制酶的保守结构域
    • 柳伟; 安佳琪; 高熹; 杨璞
    • 摘要: 【目的】对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以泌蜡昆虫白蜡虫作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白蜡虫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结果】在白蜡虫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0个far候选基因,其中22个FAR结构域包含完整的1个NAD(P)H结合结构域和1个FAR C结构域。基序分析表明:多数白蜡虫FAR含有13个保守基序。白蜡虫far基因有6~11个外显子、5~10个内含子。白蜡虫FAR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白蜡虫FAR成员聚为2类。对不同物种FAR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AR聚类主要与物种亲缘关系有关,与功能的相关性不大。共线性分析与氨基酸相似性分析显示: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FAR相似性更高,一般同物种内FAR相似性最高。【结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白蜡虫far基因家族的进化,为深入研究白蜡虫far基因家族参与不同的功能奠定基础。
    • 摘要: Science|原核生物通过识别病毒的保守蛋白进行天然免疫许多生物的免疫都演化出特有的模式识别受体,如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STAND蛋白超家族的结合核酸寡聚结构域的受体(NLR)。尽管STAND在真核免疫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在原核生物中是否使用类似的防御机制尚不明确。
    • 李根层; 赵昱杰; 赵宁; 刘乃勇
    • 摘要: 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CP)在昆虫生长发育、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管纹艳虎天牛Rhaphuma horsfieldi中关于CP基因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基于已测序的转录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从管纹艳虎天牛中一共鉴定到108个CP基因,包括41个CP-RR1、30个CP-RR2、8个CPAP1、7个CPAP3、3个CPCFC、14个CPU和5个TWDL基因,其中39个基因具有全长序列.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分析表明,管纹艳虎天牛的CP-RR1和CP-RR2家族均具有1个保守的Chitin_bind_4结构域,其中CP-RR1家族完全符合昆虫经典的R&R基序(G-X(8)-G-X(6)-Y),而CP-RR2家族的保守基序(G-X-Y-X(5)-D-G-X(6)-Y)出现了变化.进化分析表明,管纹艳虎天牛RhorCPs可划分为7个家族:CP-RR1、CP-RR2、CPAP1、CPAP3、CPCFC、CPU和TWDL.表达谱结果表明,RhorCPs基因的表达谱具有多样性,部分基因在检测的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部分基因在触角和跗节中特异或高表达,可能具有化学感受功能;部分基因在不含触角和跗节的身体中有表达,可能与成虫表皮的发育和形成有关.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后续管纹艳虎天牛RhorCPs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还可筛选到害虫防治的潜在分子靶标.
    • 王涵
    • 摘要: 2021年,是黎家担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第12年。这之前,他是国际上最早揭示蛋白质FHA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的科学家之一;他是首次发现油菜素内酯共受体BAK1的科学家之一,并率先发现BAK1能同时参与细胞凋亡调控植物免疫应答途径,相关系列成果成为领域内的经典之作,BAK1更是成为植物学界的一个明星蛋白……
    • 程洁; 张晓科; 宋天启; 魏凡; 李瑞博; 于铭; 郝喜英; 田淑媛; 秦武洒; 杨松杰
    • 摘要: 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高度保守的低分子量蛋白,具有维持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等多种功能.核氧还蛋白(nucleoredoxin,NRX)是TRX超家族的成员,含有TRX典型与非典型的多个结构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潜力.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核氧还蛋白TaNRX1-D含有3个TRX结构域,通过分子克隆获得编码TaNRX1-D蛋白3个结构域线性排列组合的6种类型的核酸片段,同源重组后诱导原核表达,并将纯化后的各融合蛋白进行体外胰岛素二硫键还原实验,分析该蛋白各结构域对其活性的贡献.活性检测结果表明,TaNRX1-D蛋白具有体外TRX蛋白还原活性,且催化效率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3个结构域均具有还原胰岛素二硫键的活性,但活性大小存在差异,其中第3个蛋白结构域的活性最强,第2个结构域的活性最弱,第1个结构域的活性介于前两者之间、且明显强于第2个结构域的活性,含有3个结构域的全长蛋白还原胰岛素二硫键的活性均强于单组合或双组合的截短蛋白.本研究分析了蛋白内部3个结构域对TaNRX1-D蛋白还原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认识TaNRX1-D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徐宏俊; 孙毅娜; 刘全忠; 刘原君
    • 摘要: 目的 获得鼠肺炎沙眼衣原体(CM)质粒编码蛋白Pgp3氨基端(n)、羧基端(c)和中间段(m)分别删除的蛋白Pgp3Δn、Pgp3Δm和Pgp3Δc,为近一步研究其功能及沙眼衣原体(C.t)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Pgp3Δn、Pgp3Δm和Pgp3Δc,分别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α、涂板、挑取单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15°C诱导表达16 h和37°C诱导表达4 h,考马斯亮蓝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鉴定目的蛋白.结果 PCR扩增的目的基因Pgp3Δn、Pgp3Δm和Pgp3Δc的长度分别为597、525、324 bp,NdeI和HindⅢ双酶切重组质粒后电泳显示酶切片段大小符合预期,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序列均与基因库中一致;考马斯亮蓝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显示目的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22000、18700和12000,3个蛋白片段均在15°C诱导表达16 h的条件下表达量更多.结论 成功表达Pgp3Δn-His、Pgp3Δm-His和Pgp3Δc-His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gp3的功能位点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沈诗怡; 宋炳辉; 傅俊江
    • 摘要: 热休克蛋白A6(heat shock 70-kDa protein 6,HSPA6)属于HSP70家族,在哺乳动物谱系中部分保守的可诱导的70-kD蛋白。HSPA6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q23.3上,包含两个重要结构领域:N末端的核苷酸结合域(NBD)和C末端的底物结合域(SBD)。目前研究发现HSPA6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在非肿瘤疾病的罹患中也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HSPA6已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本文对HSPA6蛋白的结构、表达、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未来展望作一概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