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蛋白

组蛋白

组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05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生物学教学、遗传、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组蛋白的相关文献由7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文方、邹全明、汪铭书等。

组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9.66%

总计:113535篇

组蛋白—发文趋势图

组蛋白

-研究学者

  • 徐文方
  • 邹全明
  • 汪铭书
  • 程安春
  • 章金勇
  • 王玲玲
  • 陈孝跃
  • 顾江
  • 宋林生
  • 张颖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姜洞彬; 李梁和; 程海玉; 徐伟; 张建栋; 陈忠胜; 杨勤; 詹玮
    • 摘要: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对高侵袭性人肝癌LM3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的LM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μg/mL、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的蓝莓花青素。干预30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计数,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于干预12 h、24 h、34 h时,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选择适宜的干预浓度和时间。(2)采用0μg/mL和适宜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干预LM3细胞一定时间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H3K14(acH3K14)、乙酰化H3K18(acH3K18)、乙酰化H3K27(acH3K27)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无蓝莓花青素(0μg/mL)干预的LM3细胞生长旺盛,而经过蓝莓花青素干预后,LM3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中晚期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且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升高上述现象更加明显。与0μg/mL蓝莓花青素相比,除干预12 h时的50μg/mL蓝莓花青素外,各时间点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干预后LM3细胞的增殖水平均减弱(均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均P<0.05)。在干预34 h时,100μg/mL蓝莓花青素对LM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超过50%,故可选取100μg/mL干预34 h作为最适浓度和时间。(2)与0μg/mL蓝莓花青素相比,100μg/mL蓝莓花青素干预后LM3细胞的acH3K14、acH3K18、acH3K27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均P<0.05)。结论蓝莓花青素可抑制高侵袭性人肝癌LM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其提高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有关。
    • 崔浩亮; 贾青; 高明; 史佩华; 高锦春; 陶晨雨
    • 摘要: 在动物生产中,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的发育质量是影响动物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活跃的组蛋白修饰变化,其中对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研究最多,活跃的组蛋白修饰变化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及受精后早期胚胎的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动态修饰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为哺乳动物的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马宇馨; 李永国; 张玮煜; 朱倩洁; 周帆; 邢继红; 张康; 董金皋
    • 摘要: 为了鉴定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利用同源性分析鉴定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利用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组蛋白进行结构域鉴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对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存在16个H2A,13个H2B,12个H3,9个H4和4个H1;对蛋白结构分析时发现玉米组蛋白保守结构域的数量和序列在同一亚族中高度保守,并且在不同物种中也非常保守;对玉米组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进行分析,发现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数据分析,发现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胁迫下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全基因组层面对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明确了玉米中组蛋白的编码基因,揭示了组蛋白编码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朱照宏; 杨娜; 孔博; 唐伟方
    • 摘要: 精氨酸甲基化是哺乳动物体内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 PRMTs)负责催化调控。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PRMT1)是PRMTs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并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转录调节、RNA代谢、DNA损伤修复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细胞生理活动过程。PRMT1的失调和异常通常会导致包括炎症、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通过抑制PRMT1能够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PRMT1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以PRMT1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曾启城; 隋晓露; 许云鹏; 张艾莎; 谢婷妃; 袁树珍; 邹杰锋; 李丽香; 徐子斌; 陈继红
    • 摘要: 目的: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探讨组蛋白H_(3)K_(27)me_(3)异常修饰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db/m小鼠作为对照组(N组,n=20),选用db/db小鼠分别予PBS溶液、GSK-J_(4)尾静脉注射处理作为糖尿病肾病组(D组,n=20)、GSK-J_(4)干预组(G组,n=20)。观察:(1)一般指标:血糖、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小鼠肾组织H_(3)K_(27)me_(3)表达。(3)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4)肾脏病理学改变:应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5)应用TUNEL法检测足细胞凋亡程度。结果:(1)与N组相比,D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G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组织H_(3)K_(27)me_(3)表达:与N组相比,D组肾组织组蛋白H_(3)K_(27)me_(3)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可恢复肾组织足细胞H_(3)K_(27)me_(3)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与N组相比,D组肾组织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表达减少。G组可恢复肾组织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表达。(4)肾组织病理学:N组无明显异常,D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部分基底膜增厚,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空泡变性,管腔变窄。与D组相比,G组上述肾脏病理改变减轻。(5)足细胞凋亡程度:与N组相比,D组足细胞凋亡程度升高。G组可减轻足细胞凋亡程度。结论: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肾组织组蛋白H_(3)K_(27)me_(3)表达减少;给予GSK-J_(4),增加肾组织组蛋白H_(3)K_(27)me_(3)表达,可恢复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表达,有助于保护足细胞功能和结构完整,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 吴丹萌; 梁丹; 刘丹; 张欣; 胡子全; 王志强; 梁晨; 刘一晓; 潘萍萍; 王从磊; 袁卉馥; 王建贺
    • 摘要: 为了研究组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是否受到渗透胁迫的诱导及探讨利用组蛋白编码基因开发分子标记,辅助耐盐育种的可能,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对象,通过NaCl渗透胁迫,从根叶组织的RNA-seq挖掘到一个表达受到盐胁迫影响的组蛋白编码基因His3.2出发,利用同源克隆法从小麦中获得His3.2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序列特征,使用HMMER软件、PF00125结构域进行全家族调取,并利用FPKM算法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盐胁迫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共得到2种TaHis3.2序列,开放阅读框长411 bp,存在8个SNP,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氨基酸结构域预测发现,TaHis3.2包含Histon保守结构域PF00125;小麦中该家族共398个成员,在各个染色体上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两端。表达分析显示,TaHis3.2主要在根部表达,盐胁迫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自然群体序列分析发现,在D基因组该基因高度保守,未发现品种间存在序列差异。
    • 姚宇; 施昌劲; 吴刚; 孙平; 冯剑颖
    • 摘要: 组蛋白Histatin是一组富含组氨酸的小分子、阳离子同源多肽,由腮腺、下颌下和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分泌,在人和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唾液中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1]。现已分离出12种Histatin,即Histatin 1~12[2]。Histatin1(Hst1)和Histatin3(Hst3)分别是由基因HIS1和HIS2编码的全长产物,其余组蛋白均由Hst 1和Hst 3蛋白水解切割产生[3]。Hst 1在人类唾液的组蛋白中含量最多,具有促进细胞扩散、迁移、粘附和抗菌等作用。近年来,有学者检测到Hst 1在除口腔外的其他组织中表达,如泪腺和副泪腺、黑色素瘤细胞系[4-5]等。本文重点介绍Hst 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信号传导通路,为Hst 1的临床应用前景提供思路。
    • 杨晓鹏; 田莎莎; 郭珲
    • 摘要: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可以诱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AC参与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强调抑制其活性可作为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策略.该文综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病、急性肾损伤和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各种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靶点.
    • 徐劲松; 杨海鹏; 张红梅; 刘小红; 郝耀山; 孙毅
    • 摘要: 为了解组蛋白H 3基因(Zm-H3)在不同耐高温玉米(Zeamays L.)材料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以中地88(耐高温)和先玉335(不耐高温)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取其花粉提取总RNA,再通过mRNA纯化、反转录、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等步骤,克隆了一个玉米组蛋白Zm-H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玉米第6染色体上,全长cDNA为904 bp,编码长度为1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进一步对该蛋白的理化性质、功能位点及结构作了分析.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Zm-H3基因在这2个玉米材料中的表达呈现显著差异,在中地88材料中出现了高表达,为先玉335材料的2.08倍.该实验结果可以为玉米组蛋白H 3基因的应用研究奠定分子基础,也可为其它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 黄煌; 林迳苍; 吕国荣; 许险艳; 许相洋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间断性缺氧(CIH)时新生雄仔鼠肝形态学改变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基因表达,探讨其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方法:将怀孕SD大鼠分为正常呼吸组(对照组)和间断缺氧组(缺氧组),建立CIH大鼠模型.分娩后取对照组和缺氧组1 d雄仔鼠肝组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肝组织IGF-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IGF-1 mRNA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检测IGF-1组蛋白修饰情况.结果:电镜下见缺氧组肝细胞有微量脂肪滴.缺氧组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ChIP结果显示,缺氧组IGF-1基因Proximal 3'UTR、Exon 5、Distal 3'UTR片段的H3k9ac位点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CIH可致缺氧组新生仔鼠肝IGF-1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可能参与雄仔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