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扇贝

扇贝

扇贝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78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轻工业、手工业、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04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潮汐及海平面专委会、计算海洋物理专委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宁夏气象学会2013年联合学术讨论会等;扇贝的相关文献由26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德、包振民、马斌等。

扇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8 占比:37.4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1104 占比:61.88%

总计:1784篇

扇贝—发文趋势图

扇贝

-研究学者

  • 王春德
  • 包振民
  • 马斌
  • 弋景刚
  • 陆维
  • 孙奎府
  • 刘江涛
  • 刘博
  • 宋林生
  • 张玲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巩雪
    • 摘要: 为了提高超高压作用下扇贝的感官品质,检验超高压作用的保鲜效果,对扇贝闭壳肌的色泽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色差计对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下的扇贝闭壳肌的a*、b*、L*和ΔE进行测定,找到最优的超高压试验条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扇贝闭壳肌超高压处理的最优参数。通过试验得出,当试验压力为206 MPa、保压时间为100 s时,扇贝闭壳肌的红度值a*为-5.01、蓝度值b*为-12.19、亮度值L*为67.12、总色差ΔE为11.61,与扇贝的初始值比较接近。在超高压的作用下,扇贝闭壳肌的色泽得到了有效改善,闭壳肌的亮度也显著提高,为超高压技术在扇贝加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欣怡; 孙莉; 李智博
    • 摘要: 以海湾扇贝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烘干、自然晾干、微波干燥4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对扇贝柱进行干燥处理测得4种扇贝柱的色泽和氨基酸组成。通过酶解法提取这4种扇贝柱的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能够促进扇贝柱的美拉德反应,而真空冷冻干燥可以抑制扇贝柱的美拉德反应;4种干燥方式对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差不多;真空冷冻干燥提取的多糖纯度最高;不同干燥方式制备的扇贝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微波干燥贝柱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力最高。
    • 邢丽红; 孙伟红; 朱盼盼; 孙晓杰; 李兆新
    • 摘要: 为明确环境新型污染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贝类体内的存在形态,本文建立了一种SEM在扇贝中形态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方法。扇贝中SEM总量测定方法为:样品用盐酸水解,以2-硝基苯甲醛为衍生剂衍生,乙酸乙酯提取,超滤离心净化,进LC-MS/MS分析。结合态SEM测定方法为:样品分别采用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甲醇和水洗涤后,按照SEM总量测定方法处理,采用甲醇和2 m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lectrosprary ionization,ESI+)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对SEM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本方法在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SEM在1.00、5.00、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在84.2%~118%,相对标准偏差均<15%。本方法扇贝中SEM的定量限为1.0μg/kg,本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适用于扇贝中SEM存在形态的测定。
    • 摘要: 刺参是药食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黄渤海。刺参是典型的沉积食性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可起到重要的净化修复作用。进人21世纪以来,刺参产品逐渐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和青,助推了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刺参养殖掀起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2020年全国刺参总产量达19.7万吨,以占国内海水养殖0.9%的产量创造了8.2%的产值。
    • 常江; 巩雪; 孙智慧
    • 摘要: 超高压加工是新型的食品冷加工技术,在改变食品质构、杀菌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为了探讨超高压加工技术对扇贝品质的影响,以扇贝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超高压处理时间下进行拉曼光谱分析,根据测定数据,得到扇贝闭壳肌主链、侧链残基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下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时间对扇贝闭壳肌空间构象的影响较显著,保压时间的延长,可改变蛋白质二级结构、侧链残基状态,从而改变蛋白质生物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及其它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林晓姿; 梁璋成; 韦航; 何志刚; 林晓婕; 苏昊
    • 摘要: 目的:解析扇贝微生物发酵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阐明生物脱腥作用机制。方法:结合臭氧减菌预处理,分别采用单菌(乳杆菌RP38)和混菌(乳杆菌RP38+酿酒酵母JJ4)对扇贝进行生物脱腥,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解析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明确生物脱腥扇贝的主体风味活性成分。结果:臭氧处理使菌落总数降低约1个数量级,减少48.4%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对风味影响不大。扇贝生物脱腥前、后的差异风味由醛类和醇类物质构建,生物发酵主要降解低级饱和醛类和烯炔类,增加不饱和脂肪醛、醇类和酮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单菌发酵特征产物为正庚醇、红没药醇和(2E)-2-壬醛等,混菌发酵特征产物为1-戊醇、苯甲醛、反-2-辛烯醛和新铃兰醛等,混菌发酵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分析表明:扇贝主体挥发性风味活性成分是正辛醛、(2E)-2-壬醛、壬醛、1-壬醇、庚醛和癸醛,正庚醇、2-壬酮、(2Z)-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是生物脱腥后风味的重要修饰成分。结论: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扇贝鲜度;生物脱腥主要通过降解腥味特征的低级醛类物质,生成清新特征的不饱和醛类和醇类成分;混菌发酵可实现脱腥增效。
    • 郭宇; 文诗雨; 倪策; 欧晓晖; 屈婷敏; 吴颖; 贺舒雯; 李虹辉; 崔波; 程云辉; 文李
    • 摘要: 目的:对扇贝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质酶解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提高扇贝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价值。方法:以海湾扇贝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提酸沉法、碱提硫酸铵沉法和低温乙醇变性沉淀法提取蛋白质,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对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中性蛋白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碱提硫酸铵沉法所获的蛋白质纯度最高,达91.16%,且电泳效果最佳。4种酶解物均具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力和还原能力,而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尤其是羟自由基清除效果明显,清除率高达(77.24±1.87)%;该酶解物中含天冬氨酸等15种氨基酸,总含量达84 g/100 g,羟脯氨酸含量达(11.82±0.09)%。结论:从扇贝加工副产物中采用碱提硫酸铵沉法所获的蛋白质,经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生的小分子肽产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营养价值高,可进一步开发抗氧化功能食品。
    • 王庆红; 谭明乾; 齐子和; 王海涛
    • 摘要: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可能导致潜在的健康风险.为系统考察来源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CQDs,对扇贝来源CQDs分别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温滴定量热分析以及细胞毒性评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呈球形,在水溶液中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3.7 nm;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等;等温滴定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可与镉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扇贝来源CQDs联合镉离子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CQDs能够通过促进活性氧产生和线粒体膜损伤而增加镉的毒性,干扰正常细胞周期.本研究系统表征了来源于虾夷扇贝CQDs的性质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可为认识食源性纳米颗粒的性质提供参考.
    • 比邻星
    • 摘要: 扇贝可以用来做各种美食,但你知道它有200多只眼睛吗?这么多只眼睛长在哪里呢?扇贝的贝壳边缘肌肉上整齐码着的小圆点就是它们直勾勾看着你的眼睛,数量达200多只。扇贝的眼睛不仅数量多,其结构还相当复杂。和人眼不同的是,扇贝每只眼睛的眼底都有一面“小镜子”——反射膜,可以将照进眼睛的光线反射,并在视网膜上聚焦。
    • 张天琦; 刘平平; 吕佳; 马岑; 黄晓文; 张嘉俊; 王师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在不影响扇贝个体生存状态的前提下,采用擦拭法和室温裂解相结合的方式在20 min内即可获得个体基因组DNA.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 rgopecten irradian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擦拭材料(棉签、滤纸)和不同擦拭部位(外套膜、鳃丝、内脏团)的核酸提取效果,评估了本方法在贝类基因分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用棉签、滤纸2种材料擦拭扇贝的鳃丝、内脏团或外套膜组织均能获得主带清晰完整的基因组DNA,且不影响扇贝的存活状态.在3种扇贝中采用棉签擦拭法的DNA得率均高于滤纸法,以这2种方式获得的DNA为模板进行SSR和SNP标记分析,能获得均一稳定的扩增条带,SSR标记分型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进行扇贝基因型分析的非损伤性DNA提取方法,为贝类全基因组选育和珍稀贝类资源的种质保护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