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联合毒性

联合毒性

联合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61346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海洋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水产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分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联合毒性的相关文献由1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秀兰、刘树深、林志芬等。

联合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1346 占比:99.35%

总计:61745篇

联合毒性—发文趋势图

联合毒性

-研究学者

  • 孙秀兰
  • 刘树深
  • 林志芬
  • 苏丽敏
  • 莫凌云
  • 周启星
  • 赵进顺
  • 李在均
  • 李瑞怡
  • 董玉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母红霞; 李蕾
    • 摘要: 为研究重金属镉、锌、铬对重要经济鱼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在水温为(22±1)°C的条件下,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分别进行Cd^(2+)、Zn^(2+)和Cr ^(6+)对翘嘴鲌幼鱼的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及两两联合毒性试验,运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Marking指数相加法评价三种重金属的两两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d^(2+)、Zn^(2+)和Cr ^(6+)对翘嘴鲌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29、9.56、7.41、6.05 mg/L,41.92、34.43、27.37、22.23 mg/L,39.47、32.68、27.25、25.72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605、2.223、2.572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各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和重金属胁迫时间的不断推进,每二者组合对翘嘴鲌幼鱼的联合毒性逐渐增强;Cd^(2+)/Zn^(2+)、Zn^(2+)/Cr ^(6+)、Cd^(2+)/Cr ^(6+)在24 h、48 h、72 h、96 h的加和指数(AI)值均大于0,不同组合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即两种金属共存时毒性明显加强,其中Zn^(2+)/Cr ^(6+)对翘嘴鲌的联合毒性最为强烈。
    • 董燕婕; 范丽霞; 苑学霞; 邵阳阳; 王磊; 赵善仓
    • 摘要: 为了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混合污染的联合毒性效应,本试验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模型,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3a-DON和15a-DO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及其联合毒性效应;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研究不同浓度梯度(0.090、0.180、0.375、0.750、1.500、3.000μg·mL^(-1))的DON、3a-DON和15a-DON单独和联合浸染细胞后,对Raw264.7细胞活性、活性氧含量和细胞线粒体膜透性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DON、3a-DON和15a-DON在Raw264.7细胞中的IC_(50)值分别为0.2754、1.8060、0.2671μg·mL^(-1),毒素单一和联合作用细胞后均提高了细胞活性氧浓度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DON、3a-DON和15a-DON二元和三元作用于Raw264.7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为协同作用。因此在评价DON与其乙酰化衍生物混合污染的风险时需考虑其协同作用。
    • 梁延鹏; 王婧; 钱丽; 覃礼堂; 曾鸿鹄; 莫凌云; 宋晓红
    • 摘要: 环境中抗生素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磺胺类抗生素(SAs)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环境中常见的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氧哒嗪(SMP)、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喹噁啉(SQ)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共75条混合物射线)为研究对象,利用96孔微板测定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斜生栅藻(So)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浓度加和(CA)、独立作用(IA)模型和模型偏移率(MDR)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种SAs及其混合物射线对So在96 h呈现明显的毒性,但不同SAs的毒性大小不同,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6种SAs的毒性大小顺序为:SQ(pEC_(50)=5.311)>SPY(pEC_(50)=3.757)≈SMZ(pEC_(50)=3.749)>SMP(pEC_(50)=3.680)>SM2(pEC_(50)=3.090)>SMR(pEC_(50)=2.595);不同组分SAs混合物对So的联合毒性存在差异,大部分混合物毒性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而有小部分混合物毒性则不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15个SAs混合物体系以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为主。混合体系组分的浓度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在10%效应下,含有组分SPY的混合体系大多呈现协同作用,且随组分SPY浓度比的增大,协同作用增强。含有组分SMR的混合体系均呈现拮抗作用,且随着组分SMR浓度比的增大,拮抗作用增强。研究成果为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 朱新月; 陈立森; 何深贵; 赵鑫; 程林丽; 崔京南
    •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混合使用多种农药或兽药越来越普遍,但因药剂联合毒性效应的不确定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文基于酶抑制法原理,利用荧光探针NEN(N-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直接检测CYP3A4酶的活性,建立了广谱筛查混合农兽药联合毒性效应的方法,并以常用的30种农兽药及其典型的23种二元和26种三元组合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农兽药混合物对CYP3A4酶的联合毒性效应,其中标准质量浓度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农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确定。结果表明:3种质量浓度梯度下对CYP3A4酶均具有协同作用的混合农兽药组合有克百威+多菌灵、克百威+吡虫啉、啶虫脒+烯酰吗啉、吡虫啉+多菌灵、氯氰菊酯+啶虫脒+烯酰吗啉、克百威+啶虫脒+多菌灵、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吡虫啉+啶虫脒+烯酰吗啉、毒死蜱+啶虫脒+多菌灵和联苯菊酯+啶虫脒+多菌灵。当单一农兽药对CYP3A4酶活性的抑制率较高时,与其他农兽药混合后联合毒性效应呈拮抗作用,而当单一农兽药对酶活性的抑制率低于2%时,则与其他农兽药混合后联合毒性效应呈现不确定性。农兽药组合在低浓度下对CYP3A4酶的联合毒性往往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升高,联合毒性效应从协同变为拮抗作用。分析农兽药与CYP3A4酶之间的构效关系可知,含有芳氯基团的数量与对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成正相关,含有3个芳氯及以上基团的农兽药对CYP3A4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在30%以上,如百菌清、毒死蜱、甲基毒死蜱、咪鲜胺等;含有2个芳氯或“强吸电子基团+1个芳氯”基团的农兽药,对CYP3A4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在18%以上,如苯醚甲环唑、哒螨灵和异菌脲等。具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农兽药单独作用于CYP3A4酶毒性较小或几乎没有毒性时,与其他农兽药混合后显示较强的协同作用。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为广谱筛查混合农兽药联合毒性提供了新思路,检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制订农兽药混剂的风险评估方案提供依据。
    • 郝蕴; 吴珑婕; 韩培; 王佳; 田咏梅
    • 摘要: 目的:探讨3种有机磷阻燃剂(OPFR)的细胞毒性效应和联合作用类型。方法:将3种OPFR[磷酸三(2-正丁氧乙基)酯(TBO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以半数抑制浓度(IC_(50))比随机混合,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单独和联合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并用GraphPad Prism 9对单个化合物及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指数,判定联合作用的类型及强度。结果:3种OPFR单独对BEAS-2B细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TDCIPP>TBOEP>TCIPP,其IC_(50)分别是85.8、204.9和758.8μmol/L;联合指数法分析表明TBOEP、TCIPP和TDCIPP在低于IC_(50)的浓度范围内的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且随着OPFR浓度的降低,协同作用增强。结论:在低浓度范围内,TBOEP、TCIPP和TDCIPP的联合作用方式为协同作用。
    • 刘雅宣; 王兰; 师庆英; 唐景春
    • 摘要: 由于微塑料分布广泛、难降解、能够长距离迁移、能够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具有生物持久性、能够通过食物链转移等原因,它们对人体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已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微塑料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仍然较少。微塑料能够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2种主要暴露途径进入人体,迄今为止有限的体内和体外数据已经表明,塑料颗粒能够穿透人体的组织屏障到达组织器官内部,对人体细胞造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DNA损伤等负面影响。笔者对不同环境中微塑料对人体的暴露途径进行总结,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数据讨论了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潜在风险,阐述了环境中的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以期为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依据。
    • 张晨曦; 孙景春; 林承刚
    • 摘要: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污染情况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但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及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部分海域微塑料上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并介绍了部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型,最后总结分析了微塑料单独及与重金属协同作用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结果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是协同、拮抗还是其他交互作用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本文旨在为评估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造成的生态风险提供支撑,并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 段鑫越; 关文玲; 程昊东; 戴媛媛; 汪磊; 端正花
    • 摘要: 利用胚胎发育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以100nm(n-PS)和70~250μm(μ-PS)两种粒径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颗粒为研究对象,从微塑料与胚胎绒毛膜相互作用这个角度,探讨了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和镉(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联合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Cd单独暴露、及其与n-PS和μ-PS联合暴露中,胚胎绒毛膜上Cd的蓄积量分别为3.82,13.66,11.35mg/g,而这三个暴露组中Cd在胚胎体内的含量分别为0.24,0.16,0.20mg/g.n-PS更为显著地增加了Cd在胚胎绒毛膜上的蓄积、降低了Cd在胚胎中的含量(P<0.01).但是μ-PS却更大程度地降低了Cd的胚胎发育毒性(P=0.006).代谢组学的数据证实,由于PS颗粒对胚胎绒毛膜堵塞作用,纳米PS颗粒能够促进Cd作用下胚胎的氧化压力和细胞的能量需求.因此,胚胎绒毛膜在微塑料对水生生物早期发育的毒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能够为微塑料在环境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效应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 王庆红; 谭明乾; 齐子和; 王海涛
    • 摘要: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可能导致潜在的健康风险.为系统考察来源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CQDs,对扇贝来源CQDs分别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温滴定量热分析以及细胞毒性评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呈球形,在水溶液中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3.7 nm;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等;等温滴定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扇贝来源CQDs可与镉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扇贝来源CQDs联合镉离子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CQDs能够通过促进活性氧产生和线粒体膜损伤而增加镉的毒性,干扰正常细胞周期.本研究系统表征了来源于虾夷扇贝CQDs的性质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可为认识食源性纳米颗粒的性质提供参考.
    • 董燕婕; 王磊; 邬元娟; 范丽霞; 赵善仓; 王文博
    • 摘要: 由于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因此本试验研究了蔬菜中经常检出的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细胞株的毒性,并分别测定了3种农药单独和联合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活性氧水平(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染毒时均对细胞增殖产生抑制效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联合处理后均为协同作用.3种农药均可显著改变细胞的氧化还原因子水平,且联合作用组的ROS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处理组.3种农药均显著降低SOD和GSH活性,提高MDA活性.说明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及联合染毒都具有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产生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