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酚氧化酶

酚氧化酶

酚氧化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昆虫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52708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酚氧化酶的相关文献由1120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万春、薛超彬、郭霞等。

酚氧化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2708 占比:99.92%

总计:352987篇

酚氧化酶—发文趋势图

酚氧化酶

-研究学者

  • 罗万春
  • 薛超彬
  • 郭霞
  • 周书林
  • 唐小牛
  • 肖婷
  • 刘守柱
  • 何立
  • 杨洋
  • 胡振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鄢紫薇; 高璟赟; 张秀玲; 杜丽君; 徐晗; 王玺; 胡岚; 林杉; 胡荣桂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湖北咸宁和湖南长沙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含水率,即40%、70%、100%和200%田间持水量(WHC)下土壤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咸宁土壤的酶活性高于长沙土壤,两种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酚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总体呈动态平衡,在40%WHC下最高,而在200%WHC下最低;土壤DOC含量在较高(100%WHC、200%WHC)含水率下较高,而在较低(40%WHC、70%WHC)含水率下较低。酚氧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较低,在培养的第5~15 d较高,咸宁水稻土最高值为260.76nmol·g^(-1)·h^(-1),长沙水稻土为107.10 nmol·g^(-1)·h^(-1)。较高水分处理(200%WHC)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活性较高,最高值达到929.66 nmol·g^(-1)·h^(-1)。相关性分析表明,DOC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较高含水率(100%WHC、200%WHC)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在较高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酚类物质含量和DOC含量均较高。
    • 曹芹; 刘建亮; 刘坤; 曾嘉; 严飞; 杨刚
    • 摘要: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亚表层土壤有机碳逐渐参与到碳循环中,为揭示泥炭地亚表层碳输出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以四川省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泥炭沼泽(S1)、沼泽草甸(S2)、高寒草甸(S3)3种不同退化泥炭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0—30 cm、30—60 cm、60—90 cm、90—120 cm、120—150 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泥炭地表层(60 cm)土壤酶(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活性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泥炭沼泽到沼泽草甸再到高寒草甸的退化过程中,DOC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泥炭地退化程度的加深,土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垂直方向来看,泥炭沼泽和沼泽草甸DOC从表层到亚表层逐渐增加,高寒草甸DOC从表层到亚表层逐渐减少;土壤酶中表层的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中的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活性高于表层与亚表层。酚氧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直接影响DOC含量变化。其中,β-葡萄糖甘酶在不同水位变动条件下都和DOC保持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指示DOC分解的关键酶类。
    • 邱雨; 杨斌; 吴培福; 王宇翔; 周杰珑
    • 摘要: 从昆明安宁采集思茅松毛虫茧至室内羽化、孵化,将发育至3龄幼虫作为试虫,基于Probit回归法对其进行Bt制剂毒力测定分析,利用最佳检测时间点的致死中浓度(LC_(50))对其进行感染,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显微镜检中肠组织病变,同时测定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活性,探究苏云金杆菌(Bt)对思茅松毛虫幼虫中肠组织和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8 h是Bt制剂毒力测定的最佳检测时间,其LC_(50)为13.024 IU/μL;中肠典型病变包括:柱状细胞伸长变形、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其胞腔显著扩大、围食膜逐渐消失等;Bt感染后幼虫血淋巴CarE、AChE和PO的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AChE最为明显。
    • 李丽芳; 吴朝妍; 韩开健; 吴国星; 朱家颖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表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serine protease homologue,SPH)基因SgSPH,探索其编码的毒液蛋白对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管氏肿腿蜂毒液SgSP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构特征;采用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老熟幼虫、吐丝幼虫、黄茧蛹、黑茧蛹和羽化后1-5 d成虫)和雌成虫不同组织(头部、胸部、去除毒液器官的腹部和毒液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载体pSUMO-Mut对该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获得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用酶活性测定方法,分析SgSPH重组蛋白对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克隆获得管氏肿腿蜂毒液SgSPH基因(GenBank登录号:MT920663)的ORF,长798 bp,编码265个氨基酸,其中第1-20位氨基酸为信号肽,理论分子量为30.53 kD,等电点为9.59.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gSPH与其他寄生蜂毒液丝氨酸蛋白酶和SPH具有较低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9%~17%),且缺乏保守的催化三联体.qPCR分析表明,SgSPH基因在管氏肿腿蜂成虫阶段和毒液器官中高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成功表达SgSPH重组蛋白,并纯化得到了高纯度SgSPH重组蛋白.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SgSPH能抑制寄主黄粉虫蛹血淋巴的酚氧化酶活性.[结论]结果提示管氏肿腿蜂毒液SgSPH具有干扰寄主酚氧化酶级联反应的功能.
    • 林瑞环; 赵玲; 曹荣; 刘淇
    • 摘要: 黑变是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贮运流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探究南极磷虾与普通海捕虾在黑变进程方面的异同,选取南极磷虾和海捕鹰爪糙对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作为研究对象,对2种虾在(2±1)°C贮藏过程中的黑变进程进行了感官评价,提取其酚氧化酶(PO)并进行了纯化,对2种虾PO的生化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冷藏条件下,24h时南极磷虾的黑变已非常严重,黑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头胸部、腹部甲壳以及尾节部分.72h时鹰爪糙对虾的头胸部和尾节部分开始有轻微的黑变,之后逐渐扩散到躯干.南极磷虾和鹰爪糙对虾PO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后,酶的纯化倍数分别达到17.22和19.67.2种虾PO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C和40°C,南极磷虾PO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活力.二者的最适pH均为6.0~7.0之间.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4-己基间苯二酚、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均可较好地抑制2种虾PO活力,其中,4-己基间苯二酚抑制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虾死后如何有效抑制其黑变提供了参考.
    • 肖瑶; 蒋经伟; 李石磊; 董颖; 周遵春
    • 摘要: 为探究仿刺参成参体腔细胞中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生化与酶学特性,分别利用雌性和雄性仿刺参成参的体腔细胞,通过线性连续梯度非变性电泳结合邻苯二酚发色技术鉴定和分离出4种酚氧化酶(AjPO4、AjPO5、AjPO6和AjPO7),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酚氧化酶的生化与酶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酚氧化酶最适pH分别为9.0、8.0、9.0和8.0.沸水浴处理显示,4种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耐热性,且AjPO4、AjPO5和AjPO6的耐热性强于AjPO7.4种酚氧化酶均可催化邻苯二酚、左旋多巴、多巴胺和对苯二酚,但不能催化酪氨酸,且4种酚氧化酶对邻苯二酚的米氏常数最小,表明4种酚氧化酶均属于漆酶型酚氧化酶,并对邻苯二酚的亲和力最高.4种酚氧化酶均可被M n2+和Fe2+显著激活,表明仿刺参成参酚氧化酶系统的功能发挥可能受到体内二价金属离子的调节.4种酚氧化酶的活性除了受到柠檬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抑制外还受到铜离子螯合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抑制,表明4种酚氧化酶均为含铜的金属酶.仿刺参成参酚氧化酶的这些酶学特性将为进一步了解仿刺参酚氧化酶系统的特性和功能机制提供参考.
    • 赵菊鹏; 武目涛; 王章根; 李献锋; 胡学难; 马骏; 梁帆
    • 摘要: 为研究γ射线辐照后桔小实蝇体内酶活性变化,用160 Gy辐照桔小实蝇3龄期5日龄幼虫,然后在不同时段测定幼虫体内的酶活性,以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辐照主要对虫体内的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产生了影响,羧酸酯酶(Car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大,在正常和辐照后的桔小实蝇幼虫体内均未测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赵菊鹏; 武目涛; 王章根; 李献锋; 胡学难; 马骏; 梁帆
    • 摘要: 为研究γ射线辐照后桔小实蝇体内酶活性变化,用160 Gy辐照桔小实蝇3龄期5日龄幼虫,然后在不同时段测定幼虫体内的酶活性,以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辐照主要对虫体内的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产生了影响,羧酸酯酶(Car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大,在正常和辐照后的桔小实蝇幼虫体内均未测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白晶晶;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吴晓婷; 陈丹明; 舒静
    • 摘要: [目的]烟蚜Myzus persicae是烟草上重要的害虫之一,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是烟蚜的一种优势寄生蜂.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可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的最佳保幼激素,解决规模化繁殖过程中出现的烟蚜茧蜂羽化不一致、不整齐,生产上急需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时所需烟蚜茧蜂数量不足而影响防蚜效果等严重问题.[方法]利用液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5 000,1 000,200,40和8 ng/μL)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包括稀虫乙酯(ZR-512)、稀虫炔酯(ZR-777)、稀虫酯(ZR-515)、苯氧威[(对苯氧乙基)氨基甲酸乙酯)]和保幼激素Ⅲ(2,6-壬二烯酸)处理后对烟蚜茧蜂羽化率、羽化时间、成蜂寿命、雌蜂比例和寄生率的影响;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1 000 ng/μL这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后烟蚜茧蜂蛹内与蜕皮相关酶含量和活性,筛选能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的最佳保幼激素类似物.[结果]测试的不同浓度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中200 ng/μL ZR-777和1 000 ng/μLZR-512处理后能显著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分别比对照(10%丙酮处理)延迟了44.00和56.00h;不同浓度的ZR-515和苯氧威处理后烟蚜茧蜂羽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测试的不同浓度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成蜂寿命均没有显著影响;1 000和40 ng/μL ZR-777处理显著降低了雌蜂比例.200 ng/μL ZR-777,1 000 ng/μL ZR-512和5 000 ng/μL ZR-512处理对烟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以1 000 ng/μL浓度处理时,ZR-512处理组中烟蚜茧蜂蛹内酚氧化酶含量和活性以及几丁质酶活性均最低.[结论]生产上可用1 000 ng/μL ZR-512和200 ng/μL ZR-777处理烟蚜茧蜂,以达到调控烟蚜茧蜂羽化时间,取得足量、一致的烟蚜茧蜂.结果 为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易柯含
    • 摘要: 目的:以实验室养殖和市场销售的正常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磷脂水平对甲壳动物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三疣梭子蟹的营养免疫学研究和梭子蟹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达到试验规格的三疣梭子蟹随机分成A1、A2、B1、B2四组.A1和A2组为蛋黄磷脂平行组,用以投喂该两组的配合饲料中添加足量蛋黄磷脂为主要磷脂源.B1和B2组为大豆磷脂平行组,用以投喂组B1、B2的配合饲料中添加足量大豆磷脂为主要磷脂源.人工饲养8周后,从A1、A2、B1、B2各组随机抽取4只蟹,测定其血清和HLS的酚氧化酶活性,并与市场组(C组)梭子蟹血清和HLS的酚氧化酶活性作比较.结果:血细胞样本中,市场组总活力均值为2.67,高于试验各组的活力均值(1.13~1.47),差异显著,而试验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1、A2、B1、B2四组比活率分别为0.58、0.38、0.49、0.32,四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市场组比活率为2.20,显著低于试验各组.血清样本中,试验各组的总活力值均在1.40~1.99之间,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1、B1、B2组的比活率值都在1.97 ~2.68之间,无显著差异.B组比活率平均值为4.44,与A1、B1、B2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作为磷脂源,卵黄磷脂和大豆磷脂对梭子蟹HLS的酚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而试验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比活率明显高于市场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卵黄磷脂和大豆磷脂对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