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酸酶

磷酸酶

磷酸酶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06641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等;磷酸酶的相关文献由3482位作者贡献,包括毛裕民、谢毅、李红良等。

磷酸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6641 占比:99.64%

总计:107023篇

磷酸酶—发文趋势图

磷酸酶

-研究学者

  • 毛裕民
  • 谢毅
  • 李红良
  • 魏群
  • 周卫
  • 孙静文
  • 李书田
  • 王玉军
  • 程明芳
  • 崔洪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新宇; 高铭鸿; 杨旭; 杨祯; 汪忠林; 刘欣悦; 姜晨
    • 摘要: [目的]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应激响应机制。[方法]将体质量(621.13±63.29)g的黄条鰤置于养殖水槽中,通过药物调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使其控制在(2.0±0.2)mg/L内,分别急性低氧胁迫0(对照组)、2、4和6 h,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黄条鰤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与胁迫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胁迫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急性低氧胁迫后,在黄条鰤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鱼体肝脏和肌肉中的抗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黄条鰤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 何亮银; 史晓丽; 周逢芳; 陈美霞; 韩坤煌
    • 摘要: 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研究急性、慢性低盐度胁迫对大黄鱼存活状况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低盐(15、8)胁迫下,在7 d的实验周期中,大黄鱼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1天显著上升(p0.05)。此外,实验周期内所有组别大黄鱼均未出现死亡,仅急性低盐胁迫组大黄鱼的活动和摄食受到有限影响。大黄鱼对慢性降盐度养殖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而盐度骤降会显著影响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实际生产中应避免养殖环境盐度的剧烈变化。
    • 丁锦荣; 管义祥; 刘小江
    • 摘要: 目的探讨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及同期的健康志愿者(75例),分别记为脑伤组(男性54例,女性28例;年龄31~64岁,平均53.1岁;道路交通伤39例,击打伤15例,高处坠落伤21例,其他伤7例)和健康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32~68岁,平均55.5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10mL(脑伤组于入院治疗前、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使用PBMC分离液(北京康瑞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离所有研究对象PBMC,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BMC中PTEN mRNA。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PTEN mRNA在PBMC中的表达。治疗1个月后采用修订的Rankin量表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分为恢复良好组(21例)和恢复不良组(61例)。比较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TEN mRNA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伤组PTEN mRNA高于健康对照组(1.51±0.23 vs.0.68±0.15),P<0.05。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25.61%。恢复不良组住院时间、开放性损伤占比、手术治疗占比、重度颅脑损伤占比、昏迷时间及PTEN mRNA均多于恢复良好组(22.85±6.74)d vs.(18.72±6.01)d、38%vs.16%、57%vs.30%、62%vs.26%、(7.42±1.45)d vs.(6.48±1.31)d、1.96±0.28 vs.1.35±0.26,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则低于恢复良好组(6.61±1.28)分vs.(8.56±1.38)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GCS及PTEN mRNA均为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OR=2.852、3.374、4.01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EN mRNA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预测的最佳截断点1.72,灵敏度71.43%,特异度80.33%,AUC值0.784。结论PTEN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PBMC中的表达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TEN mRNA可作为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
    • 阚文杰; 姚缘圆; 苏鹏飞; 李明浩; 王大成; 曹明辉; 钟文玲; 汤才国; 吴丽芳
    • 摘要: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生长发育过程常受干旱胁迫,致使减产降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小麦受旱面积与旱灾程度正逐年加剧.探究小麦抗旱调控机制,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对于缓解小麦干旱胁迫造成的减产降质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低浓度的H_(2)S可显著缓解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笔者以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水培百农207小麦幼苗,以1 mmol·L^(-1)NaHS为H_(2)S供体对小麦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未喷施NaHS的干旱处理组相比,外源喷施NaHS 7 d时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株高和根长分别显著增加9.63%和19.7%;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显著增加17.63%和12.58%;内源H_(2)S显著增加了43.76%;光合效率显著增加了3.0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3.83%,11.57%,41.87%;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降低了36.1%和65.72%;脯氨酸显著增加了48.22%;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2.87%及22.03%.因此,干旱胁迫下叶面外源喷施NaHS缓解了小麦幼苗的形态学指标及光合生理性能的下降,增强了抗氧化能力及渗透调节能力,提升了小麦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与此同时,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NaHS提升了小麦幼苗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水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外源H_(2)S缓解小麦干旱胁迫的磷酸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周君; 李明成; 米彩云; 王虎平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伴有情感障碍、生活学习能力降低等症状,其发病不可逆,且进行性加重,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导致AD的重要节点,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受激酶和磷酸酶的双重调节,既往研究表明中药可多途径调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并有防治AD的作用。本文从中药对tau蛋白激酶的调控、磷酸酶的调控、磷酸酶和激酶的共同调控3方面进行综述,为研发有效防治AD的中药新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 王瑞雪; 苏丽珍; 张连娅; 王思睿; 王景;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 摘要: 间作可提高红壤磷有效性,但缺乏田间试验条件下土壤生物学活性与磷有效性之间关系的定量解析。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2017年和2020年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2种种植模式在4个施磷水平[P0:0 kg(P_(2)O_(5))∙hm^(−2);P60:60 kg(P_(2)O_(5))∙hm^(−2);P90:90 kg(P_(2)O_(5))∙hm^(−2);P120:120 kg(P_(2)O_(5))∙hm^(−2)]下,土壤磷有效性及其与主要土壤因素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冗余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定量解析间作提高红壤磷有效性的机制。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LER)和磷吸收土地当量比(LERp)均大于1,2020年LER随施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LERp不受磷水平影响。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种植模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由2017年的显著水平变化为2020年的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单作条件下,相比2017年,2020年土壤有效磷(速效磷和微生物量磷)与作物磷吸收的线性关系斜率有所降低,而间作条件下该斜率有所提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量碳的增加对促进玉米磷吸收的解释量分别由单作中的37.6%和10.0%变化为间作中的33.3%和13.8%。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能够直接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而酸性磷酸酶则通过提高微生物量磷含量进而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因此,在低磷条件下,间作能够通过提高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与磷酸酶活性而增强红壤磷有效性,从而具有维持玉米干物质量及磷吸收量的能力。
    • 王向向; 陈静宇; 孟利强; 张烨; 李萌; 曹旭
    • 摘要: 溶磷微生物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生物措施,关于微生物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分子机理,目前大部分学者认可的机理为微生物有机酸的分泌和磷酸酶的水解作用。溶磷机理的研究通常伴随着溶磷基因的挖掘,本文就有机酸相关基因、磷酸酶相关基因以及其他一些其他溶磷基因做一个简单综述,为将来溶磷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和参考。
    • 李干蓉; 张友; 方小宁
    • 摘要: 磷是茶园生产力关键的限制元素,长期施肥满足茶园需求导致磷在土壤中大量累积,使得磷肥的利用率偏低。磷活化是指一系列旨在增强土壤磷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方法。因此,土壤磷的活化是关系到作物生产可持续性、环境友好的重要问题。综述了土壤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含量,土壤磷生物活化研究进展,重点揭示了微生物、植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磷的活化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未来的研究中:①加强土壤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精准掌握土壤的磷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特别加强高分子有机磷生物有效性的研究;②系统揭示生物对土壤磷的活化机制,提升生物对土壤磷活化效率;③强化土壤磷流失/漏失风险评估,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茶园土壤的积极作用,精准施策,提升土壤磷的使用效率。
    • 何文鸣; 朱明勇
    • 摘要: 在本文探讨在南方贫瘠红壤定量施加发酵后鸡肥牛粪并养殖蚯蚓,对贫瘠红壤耕作层进行土壤肥力改良,主要从蚯蚓与红壤混合培养后土壤的部分理化性质、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验证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综合各项观测指标来看,每平方米30cm厚耕作层农田红壤施用1000克鸡肥,3000克牛粪,引入太平2号爱胜蚯蚓150条的添加比例,可长期保证农田土壤耕作层中蚯蚓粪为5%-10%时,对红壤耕作层改良的效果最佳。当蚯蚓数量在150条/平方米·30cm时,SO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6.43%,有效P、速效K、碱解N分别提高22.39%、25.37%、23.48%。土壤pH及多种理化及生物学性状对种植植株处于最佳状态。农田红壤随着蚯蚓生长繁殖,蚯蚓粪在耕作层土壤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减缓了土壤水的蒸发增加土壤含水率、同时改良土壤酸碱性。
    • 于静晨; 张文婷; 姚玉峰
    • 摘要: 细菌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调控细菌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细菌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系统概括了近年来细菌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种类、双组分调控系统中磷酸化修饰调控信号传导、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修饰以及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修饰等,同时对不同种类细菌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功能进行综述,这些研究将对人类了解细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磷酸化调控及其与控制细菌感染的关系提供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