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羧酸酯酶

羧酸酯酶

羧酸酯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8684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昆虫学报、华东昆虫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中国蚕学会第八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2011年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羧酸酯酶的相关文献由118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希武、葛广波、杨凌等。

羧酸酯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1.5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8684 占比:98.31%

总计:19005篇

羧酸酯酶—发文趋势图

羧酸酯酶

-研究学者

  • 高希武
  • 葛广波
  • 杨凌
  • 冯磊
  • 崔京南
  • 张程亮
  • 王丹丹
  • 王进军
  • 刘兆明
  • 刘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悦; 李海燕; 周圆圆; 陈井生; 于吉东
    • 摘要: 为明确工业大麻秸秆乙醇提取物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采用浸泡法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体内的总糖、甘油和蛋白质含量以及解毒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龄幼虫虫体内总糖含量和甘油含量随乙醇提取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处理24 h时分别较对照升高了96.2%和33.5%,达极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处理24 h时,比对照降低了26.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羧酸酯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逐渐下降,处理24 h时,三种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61.1%、51.3%和45.4%,差异极显著。工业大麻秸秆乙醇提取物可导致线虫体内糖代谢出现紊乱,降低线虫的抗逆能力,并削弱了线虫对毒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这些可能是线虫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为工业大麻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奠定理论基础。
    • 王雅丽; 赵瑞; 王美; 赵萌萌; 张晓晨; 李锐
    • 摘要: 【目的】探究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羧酸酯酶基因PaCarE1-4是否与其代谢溴氰菊酯有关。【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星豹蛛4个羧酸酯酶基因PaCarE1-4 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性。采用RT-qPCR技术测定这4个羧酸酯酶基因在星豹蛛雌雄成蛛不同组织(头胸部、腹部和足)以及在不同浓度(LC_(10)=5.151 mg/L;LC_(30)=8.619 mg/L;LC_(50)=12.311 mg/L)溴氰菊酯胁迫12 h和LC_(30)浓度溴氰菊酯胁迫2,4,8,12,24和48 h雄成蛛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星豹蛛羧酸酯酶基因PaCarE1-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Z643212,MZ643214,MZ643215和MZ643216)的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ORF)分别长1653,1803,1827和1818 bp,分别编码550,600,608和605个氨基酸。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PaCarE1和PaCarE2在星豹蛛雌雄成蛛腹部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在雄成蛛腹部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成蛛中的;PaCarE3和PaCarE4在雌雄成蛛头胸部中的表达量最高,且PaCarE3在雌成蛛头胸部中的表达量高于雄成蛛中的,PaCarE4在雄成蛛头胸部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成蛛中的。LC_(30)浓度溴氰菊酯胁迫12 h诱导了星豹蛛雄成蛛中PaCarE1的表达,LC_(10)和LC_(30)浓度溴氰菊酯胁迫12 h诱导了PaCarE2的表达。LC_(30)浓度溴氰菊酯胁迫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丙酮处理组)相比,星豹蛛雄成蛛中PaCarE4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而PaCarE1的表达量在处理后2,8和12 h,PaCarE2的表达量在处理后12 h,以及PaCarE3的表达量在处理后24 h显著上调。【结论】羧酸酯酶基因PaCarE1,PaCarE2和PaCarE3可以被溴氰菊酯诱导表达,表明其可能参与星豹蛛对溴氰菊酯的代谢过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星豹蛛对外源物质的代谢机理,为这一捕食性天敌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 张莉; 王海亮; 马雪儿; 牛俊丽; 陈程; 张文举
    • 摘要: [目的]深入预测CCE001a蛋白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CE001a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预测其功能与结构。[结果]该蛋白的总氨基酸残基数为556个,分子式为C 2865 H 4321 N 737 O 811 S 23,蛋白的等电点pI为5.32,带正电的氨基酸残基(Arg+Lys)为58个,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Asp+Glu)为75个,蛋白不稳定系数为35.22,脂肪系数为75.91,总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262;CCE001a蛋白有一个脱氢酶超家族(cl21494)结构域;经分析显示,α-螺旋、无规律的卷曲是这种蛋白质的主要二次结构,分别占31.35%和46.49%,还包括3.96%的β-转角和18.20%的扩展延伸链。经过三级结构学预测表明,该蛋白包括α-螺旋、β-转角;该蛋白亚细胞被确认为定位在内质网内,存在着信号肽的序列,初步可以认为是具有分泌力的亲水蛋白,且没有出现跨膜蛋白,共有37个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CCE001a的解毒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李敏; 徐艳娇; 张程亮; 祖越; 高前艳; 王熙敏; 陈云舟
    • 摘要: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对RAW264.7巨噬细胞羧酸酯酶(CESs)的作用和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IL-33刺激RAW264.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ESs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CESs活性变化,油红O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IL-10等的表达,评价其极化状态。结果 IL-33剂量依赖性地显著下调巨噬细胞CES1的蛋白表达水平,且对CES1和CES2的代谢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P<0.05);IL-33干预后,巨噬细胞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出现不同程度升高(P<0.05)。IL-33刺激后,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CD206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而iNOS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IL-33刺激后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中CES1的表达及活性,增加巨噬细胞脂质沉积。
    • 刘一婧; 胡静璐; 杜丽娜
    • 摘要: 目的将茶树油制备成微囊乳液,评价其对水蛭的驱避效果并阐明驱避机理。方法以吐温20作为增溶剂制备茶树油水溶液。司盘80作为乳化剂制备得茶树油乳液,以明胶、海藻酸钠作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树油微囊,对微囊的粒径、形貌及结合方式等进行表征。将微囊分散到茶树油乳液中即得茶树油微囊乳液。采用滤纸圈法、水中驱避试验考察比较茶树油微囊乳液、茶树油水溶液、空白微囊及阳性药物驱蚊酯对日本医蛭在不同环境中的驱避作用及茶树油微囊乳液的驱避时长。以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变化为指标,阐明茶树油微囊乳液对水蛭的驱避机理。结果优化得到复凝聚产率较高的明胶与海藻酸钠最佳配比处方,成功制备粒径分布不均一、包封率较高的微囊。根据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优处方,制备得分散均匀、稳定均一茶树油微囊乳液。药效学实验表明其驱避时间长、驱避效率高。茶树油微囊乳液通过提高水蛭体内AchE活性、抑制GST及CarE活性发挥驱避作用。结论茶树油微囊乳液可避免茶树油挥发,延长驱避水蛭的有效作用时间,为天然精油作为驱避剂研发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邱雨; 杨斌; 吴培福; 王宇翔; 周杰珑
    • 摘要: 从昆明安宁采集思茅松毛虫茧至室内羽化、孵化,将发育至3龄幼虫作为试虫,基于Probit回归法对其进行Bt制剂毒力测定分析,利用最佳检测时间点的致死中浓度(LC_(50))对其进行感染,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显微镜检中肠组织病变,同时测定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活性,探究苏云金杆菌(Bt)对思茅松毛虫幼虫中肠组织和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8 h是Bt制剂毒力测定的最佳检测时间,其LC_(50)为13.024 IU/μL;中肠典型病变包括:柱状细胞伸长变形、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其胞腔显著扩大、围食膜逐渐消失等;Bt感染后幼虫血淋巴CarE、AChE和PO的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AChE最为明显。
    • 游辉; 滕明刚; 谢国旺; 刘家芳; 柴慧芳
    • 摘要: 羧酸酯酶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水解酶,在催化酯类、酰胺类以及硫酯类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外源性药物如氯吡格雷和环境毒物代谢如西维因也需要羧酸酯酶的参与。因此羧酸酯酶的检测也成为研究热点。荧光探针具有反应迅速,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以咔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用于最大吸收波长为42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98 nm,斯托克斯位移为170 nm用于检测羧酸酯酶的荧光探针。
    • 谢国旺; 滕明刚; 游辉; 刘家芳; 柴慧芳
    • 摘要: 羧酸酯酶(CES)是一种α/β-丝氨酸水解酶,能通过水解酯或酰胺来代谢药物(如卡培他滨)和农药(如拟除虫菊酯),或者是代谢内源性酯(如胆固醇酯)。本研究基于咔唑为原料,制备一种turn-off荧光探针TX-01用于检测羧酸酯酶,并通过探针分子与羧酸酯酶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检测该酶的活性。该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3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80 nm,斯托克斯位移为157 nm,其与羧酸酯酶反应前呈橙黄色荧光,反应后荧光淬灭。
    • 王小丽; 韩睿; 张全成; 赵鹏程; 王俊刚
    •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的活性及抗药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哈密地区棉蚜和实验室敏感种群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分析3种酶活性与吡虫啉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和哈密地区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比值分别为4.2、2.7、2.3、2.5、2.1倍和2.3、1.5、1.3、2.5、2.1倍,差异显著(P<0.05);羧酸酯酶比活力比值为6.5、4.2、3.4、2.7、1.2倍,除哈密地区相对接近外,其余地区均明显高于1.0,差异显著(P<0.05),2种棉蚜关键解毒酶和1种神经传导关键性酶与抗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各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且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羧酸酯酶在棉蚜感受到吡虫啉杀虫剂胁迫时极有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赵一凡; 常晓娇; 杜稳; 孙长坡; 刘虎军
    • 摘要: 为提高毕赤酵母重组菌产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羧酸酯酶的摇瓶发酵水平,以酶活力为指标,对发酵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关键培养基成分,再进行正交试验建立试验数据样本,最后建立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并寻找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经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诱导温度28°C,初始pH 6.0,每24 h补加体积分数为1%的甲醇,诱导96 h;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组成:蛋白胨23 g/L、KH2PO444 g/L、PTM4(Pichia trace minerals 4)微量元素溶液1.5 mL/L、K2 SO47.15 g/L、MgSO4·7H2 O 5.85 g/L和酵母粉5 g/L.FB1羧酸酯酶酶活力达到402 U/mL以上,较优化前提高了1.19倍.优化后显著提高了重组菌株的产酶能力,研究结果为FB1羧酸酯酶发酵罐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