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作物
寄主作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0935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棉花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寄主作物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堂、张瀛、林水良等。
寄主作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935篇
占比:99.60%
总计:21019篇
寄主作物
-研究学者
- 王玉堂
- 张瀛
- 林水良
- 陈涛
- 周挺
- 顾钢
- 杨荣明
- 江忠明
- 刘小明
- 司升云
- 周利琳
- 周勇
- 姜海平
- 方圆
- 桑芝萍
- 王海鸿
- 郑庆伟
- 阚李斌
- 陈迎春
- 龚伟荣
- Jame P Nof
- Wang Xue-xiao
- Wen Li-zhang
- 丁艳青
- 于佃平
- 于雪霞
- 云晓鹏
- 任芳
- 侯茂林
- 冯永新
- 刘云华
- 刘伟
- 刘作文
- 刘俊臣
- 刘养正
- 刘建新
- 刘旦
- 刘永强
- 刘长明
- 吴孔明
- 吴智锋
- 周伟军
- 周福才
- 周福才1
- 周锋
- 夏北成
- 夏敬源
- 孙宪银
- 孙洪武
- 安萍
-
-
龚伟荣
-
-
摘要:
近年来,绿盲蝽在果园呈加重发生态势,已在桃、梨、葡萄等多种寄主作物上查见危害,对果树特别是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虫发现难、寄主多、防治难度大,各果树主产区要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加强虫情监测调查和防控技术指导,有效控制其暴发危害。
-
-
蔡欢欢;
胡西旦·买买提;
王忠跃;
刘永强;
王少山
-
-
摘要:
近年来,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Coleoptera:Scarabaeidae)已经成为吐鲁番葡萄、桃等果树成熟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其在吐鲁番葡萄上的发生规律,连续两年调查了新疆吐鲁番亚尔镇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发生时期,并对日活跃高峰期和产卵高峰期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了寄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白星花金龟成虫在新疆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中旬;产卵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日活跃高峰期有两个,分别为10:00-12:00和16:00-18:00;不同寄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繁殖的影响不同,该虫单独取食葡萄不产卵,取食番茄、西瓜、桃和杏的成虫繁殖能力高于取食桑葚的试虫.
-
-
炼晨
-
-
摘要: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申报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2021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基于草地贪夜蛾在中国正处于定殖到扩繁的种群增长阶段,且具有6亿亩玉米的适宜寄主作物,预计2021年总体发生面积4000万亩,比2020年增加1倍。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推广迫在眉睫,这为遏制草地贪夜蛾蔓延,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
-
-
-
-
-
摘要:
近年来,绿盲蝽在我省果园呈加重发生态势,已在桃、梨、葡萄等多种寄主作物上查见危害,对果树特别是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虫发现难、寄主多、防治难度大,各果树主产区要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加强虫情监测调查和防控技术指导,有效控制其暴发危害。
-
-
郑庆伟
-
-
摘要:
近期,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蒋杰贤研究团队在寄主植物与昆虫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寄主作物对植食性昆虫与昆虫病原物互作关系的调控机制,对高效利用昆虫病毒防治不同作物上的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以题为《Immunity of an insect herbivore to an entomovirus is affffected by difffferent host plants》的期刊封面论文发表在农林科学1区、昆虫学顶级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20年第3期上。
-
-
龚伟荣
-
-
摘要:
近年,绿盲蝽在江苏省果园呈加重发生态势,已在桃、梨、葡萄等多种寄主作物上查见危害,对果树特别是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虫存在发现难、寄主多、防治难度大等问题,各果树主产区要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加强虫情监测调查和防控技术指导,有效控制其暴发危害。
-
-
胡爱玲;
许峰;
焦雪敏;
杨思雨;
谌婕妤;
黄运新
-
-
摘要:
选取14个代表性点位对2005-2016年间湖北棉铃虫7种主要寄主作物种植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基于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的寄主作物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差异或变化.从年度变化来看,除枣阳、公安、潜江、仙桃等少数点位外,大部分点位的寄主作物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从空间差异来看,14个点位中枝江和钟祥等地的寄主作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而枣阳和曾都等地的相对较低.按区域比较发现,鄂中北寄主作物多样性最高,鄂中南、鄂东北次之,鄂北最低.可为进一步研究寄主作物多样性对湖北棉铃虫的影响打下基础.
-
-
-
-
-
肖铁光;
游兰韶;
张厚良;
王伏强;
贺淑兰
- 《第七届全国昆虫区系分类与多样性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美洲斑潜蝇在湖南省的14个地(市)的70个县均有发生分布.已知寄主有豇豆、黄瓜等13个科20多种寄主作物.研究结果表明:1.美洲斑潜蝇在长沙、株洲地区以蛹越冬,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羽化成虫.一年发生9~11代.成虫最多产卵量112粒,平均产卵74粒.25°C±1°C卵历期为2~3天,幼虫历期为5~6天.蛹历期9.2天.成虫历期3~17天.2.长沙地区主要天敌种类有35种,天敌昆虫对美洲斑潜蝇的自然寄生率在0.763﹪~18.33﹪之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幼虫期对不同寄主叶面积的为害是不同的,被食叶面积以黄瓜最为严重2.713cm2,其次为豇豆2.051cm2.
-
-
-
王海鸿;
李雪;
张妮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从标准寄主甘蓝分别向嗜食寄主(烟草、棉花和菜豆)和非嗜食寄主(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烟粉虱24h后,测定烟粉虱体内酯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不同寄主后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米氏常数(Km)无显著差异,酶活最大反应速度(Vmax)发生了显著差异,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
-
王海鸿;
李雪;
张妮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从标准寄主甘蓝分别向嗜食寄主(烟草、棉花和菜豆)和非嗜食寄主(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烟粉虱24h后,测定烟粉虱体内酯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不同寄主后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米氏常数(Km)无显著差异,酶活最大反应速度(Vmax)发生了显著差异,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
-
王海鸿;
李雪;
张妮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从标准寄主甘蓝分别向嗜食寄主(烟草、棉花和菜豆)和非嗜食寄主(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烟粉虱24h后,测定烟粉虱体内酯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不同寄主后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米氏常数(Km)无显著差异,酶活最大反应速度(Vmax)发生了显著差异,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
-
王海鸿;
李雪;
张妮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从标准寄主甘蓝分别向嗜食寄主(烟草、棉花和菜豆)和非嗜食寄主(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烟粉虱24h后,测定烟粉虱体内酯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不同寄主后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米氏常数(Km)无显著差异,酶活最大反应速度(Vmax)发生了显著差异,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
-
王海鸿;
李雪;
张妮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从标准寄主甘蓝分别向嗜食寄主(烟草、棉花和菜豆)和非嗜食寄主(辣椒和玉米)上转接烟粉虱24h后,测定烟粉虱体内酯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接不同寄主后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米氏常数(Km)无显著差异,酶活最大反应速度(Vmax)发生了显著差异,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