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6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6661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中国对虾的相关文献由17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健、孔杰、王清印等。

中国对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6 占比:16.39%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6661 占比:82.97%

总计:8028篇

中国对虾—发文趋势图

中国对虾

-研究学者

  • 李健
  • 孔杰
  • 王清印
  • 刘萍
  • 何玉英
  • 孟宪红
  • 相建海
  • 罗坤
  • 王伟继
  • 张天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雨欣; 何玉英; 李健; 魏威; 王琼; 谢拥军
    • 摘要: 采用RACE技术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G(s)subunit alpha)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将基因命名为FcGs,该基因cDNA全长为1692 bp,编码379个氨基酸。对同源性进行分析显示与凡纳滨对虾同源性为99%,与日本囊对虾同源性为97%。FcG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显示,鳃和肝胰腺表达量较高。急性低盐胁迫使FcGs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表达。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Gs含量及Gs基因上游多巴胺(DA)含量,下游环腺苷酸(cAMP)和蛋白激酶A(PKA)含量及腺苷环化酶(AC)和钠钾ATP酶(Na^(+)-K^(+)-ATPase)活力进行测定,发现急性低盐胁迫后整体均呈上升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FcGs基因进行干扰后中国对虾死亡率上升。研究表明,FcGs基因及其所在的cAMP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控Na^(+)-K^(+)-ATPase的活力在中国对虾渗透压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魏威; 何玉英; 李朝霞; 周雨欣; 李健; 谢拥军
    • 摘要: 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ATG5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Fc ATG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Fc ATG5的组织表达及其在pH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并利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基因分析显示,Fc ATG5c DNA全长为2225bp,开放阅读框为810bp,编码269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1.103kDa,理论等电点为5.59,为疏水性蛋白,包含1个APG5自噬相关蛋白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 ATG5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98.14%)。组织表达分析显示,Fc ATG5在中国对虾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血淋巴细胞中最低(P<0.05)。pH胁迫后48h,Fc ATG5在鳃中的表达量最低,为对照组的1.68倍;胁迫后96 h最高,为对照组的2.67倍。碳酸盐碱度胁迫后12 h,Fc ATG5在鳃中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77倍;胁迫后96 h最低,为对照组的1.30倍。干扰实验结果显示,pH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沉默Fc ATG5基因会使中国对虾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对虾存活。实时定量结果表明,Fc ATG5在pH、碳酸盐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推测自噬可能参与中国对虾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对水生动物特别是甲壳动物中细胞自噬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进中国对虾盐碱水养殖的研究进程。
    • 任彬; 李锐; 张伍金
    • 摘要: 探究常压煎炸和真空煎炸对中国对虾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煎炸温度下两种煎炸方式对中国对虾的水分含量、含油量、色泽、虾青素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温度的升高,两种煎炸方式下中国对虾的水分含量均降低,含油量均增加,但真空煎炸下中国对虾的变化幅度较低;两种煎炸方式下中国对虾的虾青素含量均随着煎炸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热驱动力下,真空煎炸的中国对虾的色泽、虾青素含量和感官品质均优于常压煎炸的。相比于常压煎炸,真空煎炸的中国对虾品质更佳。
    • 韩旭; 何玉英; 李健; 张海恩; 周雨欣
    • 摘要: 为探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NAGase)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耐高pH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cNAGase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在FcNA Gase上共检测到29个潜在的SNP位点,分布频率为1.13/100 bp,其中,内含子的突变频率为0.35/100 bp,外显子的突变发生频率为0.78/100 bp.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分离群体中共检测到14个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其中,观测杂合度(Ho)为0.25810.9390,期望杂合度(He)为0.0595~0.449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574~0.3731;利用卡方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2个与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P<0.05),分别为P12 (P=0.036)和P27 (P=0.018),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
    • 段学民; 张强; 付仲; 孙绍永; 马国臣; 张洁; 蒋丹; 宋孙阳; 刘学会
    • 摘要: 在海参池塘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养殖品种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鲜活饵料、全价配合饵料等养殖方法,探索海参、虾、蟹、藻共生互利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体养殖空间,降低了水产养殖N、P排放,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钱瑭毅; 王伟继; 李苗; 单秀娟; 金显仕
    • 摘要: 准确掌握物种分布和种群动态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然而,对某些种群规模小或生活史复杂的物种进行监测的难度很大.近年来,环境DNA技术快速兴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物种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物量评价等领域.为了解冬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越冬洄游过程中的分布情况,2019年12月在黄海中南部采集表、中、底3个水层水样,检测其中中国对虾的eDNA,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对虾eDNA在自然水体中呈现特殊的垂直分布规律:底层浓度高,表层浓度低,这一规律与中国对虾生活习性相关;表层沉积物会在外力作用下再悬浮,并向周围释放eDNA,对水体造成较大程度影响,本研究将采集到的表层沉积物分为3个实验组,3个实验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1624.06、3453.34和1143.24 copies/L,沉积物对水体的影响持续1周左右.
    • 张宇哲; 王秀华; 于党辉; 王枫林; 孙祥山; 黄经献
    • 摘要: 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以下简称“菌株2515”)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5、106、107、108 CFU/mL的菌株2515,测试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浓度高于105 CFU/mL的菌株2515后,显著降低了无节幼体变态发育至蚤状幼体的成活率(P<0.05);分别应用血平板及显微观察法测试菌株2515对羊、鱼及对虾血细胞的溶血活性,结果显示,该菌对羊及鱼红细胞均具溶血活性,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无溶血活性;设置不同温度(40、45、50、55、60、65、75°C)热处理菌株2515及其破碎液,结果显示,55°C1 h能够灭活该菌,且失去对鱼类红细胞的溶血活性,而抑菌物质活性可提高55.8%。研究表明,菌株2515对鱼虾具有潜在毒性,选择适当热处理,既能灭活溶血活性还可提高抗菌活性。
    • 任光莉
    • 摘要: 他在水产科学领域默默耕耘60多年,将辛勤的汗水、满腔的热情和全部聪明才智奉献给国家。他系统阐述了中国对虾早期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为突破对虾全人工育苗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率领科研团队创立了中国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体系,为我国对虾养殖种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张宇哲; 王秀华; 于党辉; 王枫林; 孙祥山; 黄经献
    • 摘要: 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 (以下简称"菌株2515" ) 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 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 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5、 106、 107、 108 CFU/mL的菌株2515, 测试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中添加浓度高于105 CFU/mL的菌株2515后, 显著降低了无节幼体变态发育至蚤状幼体的成活率 (P<0. 05); 分别应用血平板及显微观察法测试菌株2515对羊、鱼及对虾血细胞的溶血活性, 结果显示, 该菌对羊及鱼红细胞均具溶血活性, 而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无溶血活性; 设置不同温度 (40、 45、 50、 55、 60、 65、 75°C) 热处理菌株2515及其破碎液,结果显示, 55 °C 1 h能够灭活该菌, 且失去对鱼类红细胞的溶血活性, 而抑菌物质活性可提高55. 8%.研究表明, 菌株2515对鱼虾具有潜在毒性, 选择适当热处理, 既能灭活溶血活性还可提高抗菌活性.
    • 闫龙; 赵静; 王燕平; 罗耀明; 李勇; 姜大为
    • 摘要: 为了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放流和养殖群体的营养成分及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化测定法对养殖和放流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生化组分中,放流和养殖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等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组成中,放流和养殖群体均检测到17种主要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丙氨酸在养殖群体中显著高于放流群体(P<0.05);脯氨酸在放流群体中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在脂肪酸组成上,放流群体共检测到32种脂肪酸,养殖群体检测到31种脂肪酸,未检测到十三烷酸(C13:0),其中C14:0、C15:0、C17:0三种饱和脂肪酸及C18:3n-3、C20:3n-6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养殖群体显著高于放流群体(P<0.05);C17:0、C16:1、C17:1、C18:2n-6、C20:4n-6、C20:5n-3和C22:6n-3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在矿物元素组成上,养殖和放流中国对虾肌肉内钠、钙、铜、锌四种矿物元素差异显著(P<0.05),且都呈现出放流群体高于养殖群体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长环境及饵料来源、种类等的差异,养殖和放流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