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体育、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53472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健与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4第三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等;支链氨基酸的相关文献由157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凤鸣、孙建辉、夏志等。

支链氨基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6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472 占比:99.65%

总计:154008篇

支链氨基酸—发文趋势图

支链氨基酸

-研究学者

  • 徐凤鸣
  • 孙建辉
  • 夏志
  • 高兰兴
  • 王先远
  • 许志勤
  • 金宏
  • 刘可
  • 宁健飞
  • 徐琪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阮栋(译/校);
    • 摘要: 支链氨基酸在家禽中的功能作用:综述本综述深入了解了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家禽生长、生产性能、免疫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支链氨基酸除了为能量稳态和转氨作用提供氮底物和碳架外,还作为信号分子通过蛋白激酶B调节葡萄糖、脂质和蛋白质合成,以及作为雷帕霉素(AKT-mTOR)信号通路的机械靶点,对增肌非常重要。研究发现以额外添加亮氨酸形式补充支链氨基酸可提高家禽的胸肉质量。谷物中的亮氨酸含量通常较高,而在低蛋白饲粮中这三种支链氨基酸的比例失衡会对家禽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 孙悦; 戴求仲; 蒋桂韬; 黄璇; 李闯; 邓萍; 孙涛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支链氨基酸(BCAAs)对28~63日龄攸县麻鸭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28日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攸县麻鸭504羽,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4羽,分别饲喂不同比例支链氨基酸(BCAAs)饲粮。其中BCAAs饲粮中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按质量比m(Leu)∶m(Val)∶m(Ile)分为1∶0.4∶0.3(MA组)、1∶0.5∶0.4(MB组)、1∶0.6∶0.5(MC组)、1∶0.7∶0.6(MD组)、1∶0.8∶0.7(ME组)和1∶0.9∶0.8(MF组)共6组。试验期35 d,试验结束当天,分别从每重复中选择1羽试鸭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微生物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1)6个组共有的OTU数目344,仅MD组存在1个特有的OTU。2)在门水平上,核心菌群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为优势菌属。3)6组比较发现,MD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ME组(P<0.05),MF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MA组(P<0.05)。4)6个试验组间Ace指数和Chao1指数的差异不显著,MF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大于MC组(P<0.05),MC组的Simpson指数极显著大于MF组(P<0.01)和显著大于MA组(P<0.05)。综上,63日龄攸县麻鸭盲肠的核心菌群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饲粮BCAAs比例显著影响变形菌门及放线菌门,当m(Leu)∶m(Val)∶m(Ile)=1∶0.9∶0.8时,攸县麻鸭盲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高。
    • 柴鸥; 侯志敏; 崔冬青
    • 摘要: 代谢重编码满足了更高的营养需求,调控肿瘤的许多致癌过程,导致肿瘤恶变。支链氨基酸(BCAA),例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氮供体,生成核苷酸等大分子,是人类癌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BCAA代谢改变的细胞自主和非自主作用与癌症进展有关,BCA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可能是人类癌症的预后和诊断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癌细胞中如何调控BCAA代谢重编码及其如何影响癌症进展,旨在为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测肿瘤预后提供参考。
    • 魏立民; 刘圈炜; 晁哲; 黄丽丽; 邢漫萍; 王峰; 郑心力; 孙瑞萍
    • 摘要: 为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支链氨基酸对生长前期海南猪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健康、体重为(18.10±0.67kg)的阉割海南猪公猪144头,随机分为4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粮(21%CP),其余3个处理组为试验组,试验Ⅰ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8%,试验Ⅱ组为18%CP+支链氨基酸(18%CP+BCAAs),试验Ⅲ组为18%CP+2倍支链氨基酸(18%CP+2BCAAs)。预饲期为7天,正式试验期40天。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海南猪在平衡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21%降低到18%,饲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使其含量达到对照组(21%组)的2倍,可以使海南猪达到正常饲粮的生产效果;(2)饲粮中粗蛋白质降低至18%时,生长前期海南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降低海南猪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确实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粪便中氮排放量的一个有效手段。结论: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饲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使其含量达到对照组(21%组)的2倍,可以使生长前期海南猪达到正常饲粮的生产效果,同时提高海南猪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粪便中氮排放量,建议在海南猪生产中使用。
    • 张伦; 洪晶安
    • 摘要: 目的 观察支链氨基酸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营养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25例,根据年龄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营养风险筛查后,使用支链氨基酸进行营养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营养风险和血清白蛋白变化。结果 成人组治愈6例,好转3例,有效率90.0%,儿童组治愈10例,4例好转,有效率93.3%;成人组治疗前第1 d和治疗后第7 d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0.0±5.6 g/L和35.2±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治疗前第1 d和治疗后第7 d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2.7±6.0 g/L和37.3±4.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链氨基酸具有低致敏性,可用于过敏性紫癜的营养治疗,改善营养状况。
    • 魏立民; 刘圈炜; 晁哲; 黄丽丽; 邢漫萍; 王峰; 郑心力; 孙瑞萍
    • 摘要: 为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支链氨基酸对生长前期海南猪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健康、体重为(18.1±0.67)kg的阉割海南猪公猪14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粮[21%CP(粗蛋白质)],其余3个处理组为试验组,其中试验Ⅰ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8%,试验Ⅱ组为18%CP+支链氨基酸,试验Ⅲ组为18%CP+2倍支链氨基酸。预试期为7 d,正式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海南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不会影响海南猪的体尺指标;饲粮降低粗蛋白质水平至18%时,补充添加支链氨基酸后,试验猪的胴体重和眼肌面积可以恢复到正常饲粮(对照组)的水平;低蛋白质饲粮补充支链氨基酸可以显著提高试验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P<0.05),低蛋白质饲粮有助于降低试验猪机体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
    • 李辉; 方志锴; 郭霞凌; 江红
    • 摘要: 糖肽类和环脂肽类抗生素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导致的严重感染。大部分糖肽类和环脂肽类抗生素均含有带支链结构的脂肪酸侧链,侧链结构差异是导致这两类抗生素发酵组分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支链脂肪酸侧链的合成起始于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调控支链氨基酸代谢对于定向合成含有特定脂肪酸侧链的糖肽类和环脂肽类抗生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糖肽类和环脂肽类抗生素中脂肪酸侧链的生源途径、外源添加支链氨基酸对糖肽类和环脂肽类抗生素产量和组分的影响,内部改造支链氨基酸代谢途径对糖肽类和环脂肪肽类抗生素产量和组分的影响3方面进行了综述。
    • 来小音; 毕抓劲; 杨雪莲; 张瀚文; 李龙宣; 卜碧涛
    • 摘要: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54例MG患者纳入MG组,另设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血中BCAAs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比较2组的差异。使用BCAAs喂养EAMG小鼠,评估其肌力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G组患者血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降低,而TNF-α、IL-6、IL-8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饮食组相比,BCAAs饮食组小鼠症状较轻且TNF-α、IL-6、IL-8水平降低(P<0.05)。结论:BCAAs有益于改善MG的免疫反应,通过调节BCAAs的代谢或其相关的转运蛋白及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调节MG免疫的新切入点。
    • 张彬彬; 赵瑜; 胡义扬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即肝脏中过量脂肪的异位蓄积,临床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1])。NASH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更高,并且与肝脏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也更高。在工业化国家,NAFLD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 孙玲玲; 高胜涛; 马露; 沈旖帆; 温万; 卜登攀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瘤胃中合成奇链支链脂肪酸(OBCFA)的前体物与瘤胃液、血浆及牛奶中OBCFA含量的相关性。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日龄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7头,所有奶牛饲养在同一圈舍中饲喂相同饲粮4周,于最后3 d采集奶牛的瘤胃液、血液及牛奶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中支链氨基酸(BCAA)、挥发性脂肪酸(VFA)及OBCFA含量以及血浆、牛奶中OBCFA含量。结果表明:1)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含量与奇链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较弱,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均能在瘤胃液中找到与之具有显著(P0.10),而瘤胃液中戊酸含量与牛奶中n-17∶0含量趋于显著正相关(P<0.10)。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与牛奶中OBCFA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4)瘤胃液与牛奶中的OBCFA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改变瘤胃中合成OBCFA前体物的含量是一种提高牛奶中OBCFA含量的潜在营养调控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