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49895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中国沼气、动物营养学报、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4饲料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扬州)论坛、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挥发性脂肪酸的相关文献由25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和、罗景阳、朱伟云等。

挥发性脂肪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4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9895 占比:99.53%

总计:150598篇

挥发性脂肪酸—发文趋势图

挥发性脂肪酸

-研究学者

  • 刘和
  • 罗景阳
  • 朱伟云
  • 操家顺
  • 李发弟
  • 郑琛
  • 陈坚
  • 卢德勋
  • 毛胜勇
  • 章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京霖; 郑义; 赵丽雅; 王攀; 杨鑫玉; 任连海
    • 摘要: 基于利用厨余垃圾作为合成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原始基质,既可以增加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又可以降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成本,有利于厨余垃圾合成PHA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概述了PHA的应用领域和类型,总结了厨余垃圾合成PHA工艺路线和PHA前体物(VFAs)合成阶段与PHA合成阶段的内在合成机制,重点汇总了利用厨余垃圾合成VFAs过程和利用VFAs合成PHA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最后,对厨余垃圾合成PHA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包铮; 贺莉; 李悦; 宋亚莉
    • 摘要: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类具有监测作用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对其进行有效的测定可以很好地监控厌氧发酵体系中的酸化情况。主要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6种VFAs检测方法,包括解释检测技术的运行机制、仪器的性能、测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也总结了6种方法的优缺点。
    • 刘越; 石川; 马金元; 罗娟; 王凯军
    • 摘要: 超磁分离污泥是以磁絮凝反应和磁种回收为核心技术,通过超磁分离机浓缩排出的污泥。污泥具有有机质浓度高、结构紧密等特点。该研究以超磁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试验考察了NaOH,H_(2)O_(2)和Fe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特征。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加速了污泥的水解酸化,提高了可溶性物质的含量。NaOH处理组的SCOD、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最高,分别达到8974.5 mg·L^(-1),808.3 mg·L^(-1)和186.0 mg·L^(-1)。同时,VFAs的含量在第6天可以达到最高值,为3505.7 mg·L^(-1)。其中,乙酸含量最高为2124.5 mg·L^(-1),占比67.7%;相较而言,Fe,H_(2)O_(2)处理组丙酸占比逐渐增加,未处理污泥发酵类型从混合型转化为丙酸型。超磁污泥在水解酸化过程中获得内碳源的同时还伴随着N和P的释放,NaOH处理组NH^(+)_(4)-N及PO^(3-)_(4)释放最明显。
    • 曹允; 张洁
    • 摘要: 为了研究和开发利用牧草在运动马非常规饲料中的添加方案,本试验采用健康运动马(n=5)的粪样微生物对黑麦草、小麦草和菊苣3种牧草干草进行体外发酵的方法,在48 h中进行了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能力、产气性能、发酵后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结果表明,运动马粪样微生物对黑麦草、小麦草和菊苣的纤维能很好的降解,且对菊苣的纤维降解力最强,对黑麦草最弱;在发酵产生的VFA中,以乙酸产生量最多。菊苣产生的VFA总量最多,黑麦草最少;在产气性能试验中,菊苣能最快发酵产气,发酵48 h终末3种牧草产气性能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运动马粪样微生物能较好分解粗纤维并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在本试验的3种牧草干草中,对菊苣的利用率较好。
    • 田旭; 侯振平; 玉霞; 张雪蕾; 龙云; 龙亮; 王荣; 王敏; 吴端钦
    • 摘要: 本试验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评价苎麻和苜蓿组合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畜牧业生产中合理使用苎麻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苎麻和苜蓿按照不同干物质比例(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和90∶10)组成9种发酵底物,选取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模拟瘤胃发酵48 h。结果表明: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产气速率、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干物质降解率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均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当苎麻比例≥30%时,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当苎麻比例≥40%时,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和甲烷产量显著降低(P<0.05)。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比例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而乙酸比例和乙丙比随苎麻比例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苎麻比例≥50%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当苎麻比例≤20%时,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和底物降解影响较小,并且对甲烷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生产中苎麻替代苜蓿饲喂反刍动物时其比例不宜超过20%。
    • 张丽; 李川; 陈薪芋; 邱清华; 许兰娇; 熊小文; 温庆琪; 欧阳克蕙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混合料中添加精氨酸(Arg)和谷氨酸(Glu)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公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设高精料混合料组(HC组,精粗比8:2)、高精料混合料+0.1%Arg组(HCA组)、高精料混合料+0.1%Glu组(HCG组)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①与HC组相比,HCA组和HCG组的pH在3、6 h时显著升高(P0.05);HCG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在6、12 h时均显著升高(P<0.05)。②与HC组相比,在3 h时,HCA组和HCG组的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均显著降低(P<0.05);在6 h时,HCA组的丁酸显著降低(P<0.05),而HCG组的戊酸显著升高(P<0.05);在24 h时,HCA组和HCG组的乙酸、乙丙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异丁酸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在高精料混合料中添加Arg或Glu有助于提高瘤胃液p H和MCP浓度,增加发酵后期瘤胃液NH3-N浓度,并且能改变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但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无影响。
    • 孙鸿; 肖向哲; 罗进财; 章亮; 林朋; 董姗燕; 朱易春
    • 摘要: 为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产量,探究了柑橘废渣和剩余污泥不同VS(挥发性固体)配比及调控发酵过程pH值对产VF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共发酵系统pH值为6对VFA的积累有促进作用,柑橘废渣VS/剩余污泥VS为2时的最大VFA产量为11183.12mg/L,是未控制pH值组最高VFA浓度的1.75倍.柑橘废渣中的橘皮精油能抑制产甲烷过程,发酵过程控制pH值则强化这种抑制作用.加入柑橘废渣后,共发酵系统的菌群结构优势显著,产VFA相关微生物种群大量增加,而消耗乙酸的产甲烷菌群减少,从而有利于VFA的积累.研究结果将为优化柑橘废渣与剩余污泥厌氧共发酵产VFA提供理论依据.
    • 陆已畅; 程家齐; 王重阳
    • 摘要: 随着“限塑令”政策的升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和推广成为当下热点。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有着无限的潜力。利用剩余污泥来生产PHA,不仅节约成本,还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本文主要针对污泥厌氧发酵以及菌种合成PHA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当前剩余污泥发酵液产PHA的研究进展,并对污泥厌氧发酵产PHA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徐中宝; 马辉; 陈思颖; 颜菲菲; 赵阿勇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光照时间对就巢期浙东白鹅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6只22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正常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长光照组和短光照组每日分别给予15 h(15L:9D)和9 h(9L:15D)的人工光照,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鹅血清和盲肠内容物,检测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以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短光照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和血钙浓度,降低脂肪酶活力。长光照显著提高浙东白鹅盲肠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和戊酸含量,并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arine_Methylotrophic_Group_2)、嗜甲基菌(Methylotenera)、Milano-Wf1B-03属、互养菌属(Synergistes)和食物谷菌属(Victivallis)的相对丰度。光照时长不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由此可见,光照时长不影响就巢期浙东白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以及肝、肾和胰腺功能,不影响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长光照增加就巢期浙东白鹅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有益菌乳杆菌属的水平,短光照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血钙浓度。
    • 童殷迪; 徐志鹏; 玉霞; 侯振平; 张雪蕾; 刘大林; 吴端钦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氢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发酵系统进行48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比例分别为1:9(QY组)、3:7(QS组)、5:5(QW组)、7:3(QQ组)和9:1(QJ组)。结果表明:(1)5组瘤胃48 h产气量差异极显著(P0.05)。综上,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的推荐比例为5:5,在此比例下,瘤胃起始底物降解速率较高,饲粮的吸收效果较好,甲烷产量较低,能量损失较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