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1年内共计414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0篇、会议论文377篇、专利文献1624篇;相关期刊69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广东化工、工业用水与废水等;
相关会议261种,包括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六届)暨首届“两岸三地”污泥处理处置实用技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国污泥处理处置暨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活性污泥的相关文献由8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吉芳英、黄勇等。
活性污泥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吉芳英
- 黄勇
- 周振
- 周可新
- 周集体
- 吴志超
- 尹军
- 李建政
- 段付岗
- 王淑莹
- 任南琪
- 孔秀琴
- 张雁秋
- 张鹏
- 潘杨
- 王勇
- 王宝贞
- 冯骞
- 周健
- 曹宏
- 李勇
- 毕学军
- 范剑平
- 赵建夫
- 仉春华
- 周琪
- 张娜
- 彭辉
- 方春玉
- 方芳
- 沈耀良
- 王一平
- 王晓昌
- 王静
- 申秀英
- 许晓路
- 许木启
- 赵庆祥
- 陈捷
- 顾国维
- 任洪强
- 兰善红
- 刘俊新
- 刘绍根
- 孙宝盛
- 宋英豪
- 廖雷
- 张朝升
- 张金利
-
-
马紫怡;
许芝;
费庆志;
白茹;
李林
-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采用两种除磷药剂海绵铁与铝酸钙粉分别结合活性污泥强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的除磷效果研究,实现一次性投加除磷药剂,能达到长时间强化除磷效果的研究,即缓释强化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铝酸钙粉与海绵铁协同活性污泥都具有缓释强化除磷效果,当海绵铁投加量为40 g/L时,能达到连续92个周期间歇性进水实验的强化除磷,当铝酸钙粉投加量为25 g/L时能达到连续88个周期间歇性进水实验的强化除磷,满足一次性投加除磷药剂长时间的强化除磷,且强化除磷效果明显;当两种药剂投加量相同时,铝酸钙粉缓释强化除磷效果更久.
-
-
-
-
-
-
-
-
-
-
-
朱格;
张永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从实验室已通过吡啶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细菌P1,经鉴定为辜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nonas testosteroni),利用该菌强化活性污泥对吡啶的生物降解和矿化.通过研究,在相同的总的生物量下,Comanonas testosteroniP1菌可以强化活性污泥对吡啶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且加入的Comanonas testosteroniP1菌占3.3%的生物量可以提高25%的降解速率,并能使其TOC去除率也相应提高.
-
-
刘玉;
肖本益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污泥吸附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和化粪池污水的吸附性能比较,分析得到污泥吸附性能与污泥本身性质和污水性质均有关.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如在污泥经不同方法清洗后,以及在吸附后不同沉降时间下,污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性能均不同.而胞外聚合物在污泥吸附有机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TB-EPS(紧密型胞外聚合物)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活性污泥对污染物吸附机理奠定基础.
-
-
刘占宝;
张笑冰;
李学春;
兰正宏
- 《第二届中国焦化行业科技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焦化废水是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COD、氨氮等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含量高,在生化处理时污泥负荷高,致使生化处理过程中,系统不稳定.本文介绍了利用现有废水处理设施,以提高好氧池的活性污泥浓度的方法,从而降低污泥负荷,满足生化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
-
罗梦;
肖本益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考察了EPS物理提取方法(加热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和化学提取方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量,并以离心法为对照组,利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三维荧光、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手段对比了不同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方法提取效率加热法>甲醛-NaOH法>CER>EDTA法>离心法,其中加热法对细胞的损伤最大;在对EPS的物质结构影响上,物理方法在提取的过程中会对EPS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化学提取方法可能会污染提取的EPS物质,对EPS的结构影响大于物理方法.
-
-
YANG Hong-yan;
杨红艳;
YIN Fang;
尹芳;
ZHANG Wu-di;
张无敌;
Liu Jing;
柳静;
ZHAO Xing-ling;
赵兴玲;
Wang Chang-mei;
王昌梅;
YANG Hong;
杨红;
刘士清
- 《2016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污水处理厂大量剩余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焦点问题,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能随意处理,大部分工厂用聚丙烯酰胺(PAM)处理污泥.本文初步探讨了药品聚丙烯酰胺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中温批量式厌氧消化的方式制取沼气.实验结果表明,药品聚丙烯酰胺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有促进作用,经测定并测出其产生气体中甲烷含量达60%以上,且TS产气率、VS产气率分别为250(mL/g)和362(mL/g),是不添加药品的1.57和1.63倍,都大于不含聚丙烯酰胺的污泥.这不仅为城镇大量剩余污泥堆积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产生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沼气,也缓解了能源与环境问题.
-
-
曾涛涛;
ZENG Taotao;
张诗琦;
ZHANG Shiqi;
胡青;
HU Qing;
蔡萍莉;
CAI Pingli;
刘迎九;
LIU Yingjiu;
王爱杰;
WANG Aijie
- 《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
| 2019年
-
摘要: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活性污泥中,系统考察了酸性含硒含镉废水的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硒、镉的去除效率(Se:94.9%,Cd:99.1%)高于单一枯草芽孢杆菌(B菌)、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及活性污泥.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20°C、pH4.0、甲醇为碳源时生物强化硒、镉去除效率较高.利用SBR反应器处理酸性(pH4.0)含硒(3.7~10.0mg·L-1)含镉(5.0~11.2mg·L-1)废水,在低温(8.0~10.8°C)条件下运行80个周期,硒、镉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4%、90.7%和9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酰胺基、芳香族C—H伸缩健在硒、镉去除中起到主要作用.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证实了生物强化污泥对硒、镉去除之后形成纳米颗粒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生物强化污泥中富集了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等典型硒还原菌.
-
-
陆沁园;
李乃玉;
汤玥;
张辰媛;
王文怡;
陈浮;
张永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吡啶和对硝基酚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反应步骤都是需要电子供体和分子氧共基质作用的氧化反应,因此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添加外源电子供体可以加速吡啶和对硝基酚的生物降解.本研究采用超声波处理活性污泥,利用其胞内释放出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吡啶和硝基酚的生物降解速率.通过摇瓶实验表明,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泥生物量成正比,且未处理污泥与超声处理污泥按1:1比例混合用于降解吡啶和PNP时,吡啶和PNP的降解速率最快.此外,本研究发现,除提供电子供体作用外,超声处理污泥对于加速吡啶和PNP的生物降解还存在吸附作用,且相较于未处理污泥,其吸附效果明显增强.
-
-
杨嗣靖;
于耀滏;
张文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目的:研究NaClO3抑制剂对活性污泥部分亚硝化的促进效果. 方法: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设立两个SBR反应器并接种絮状污泥,并向反应器中投入NaClO3,每天定时对出水中进行检测并与未投加NaClO3的反应器进行对比.探究投加NaClO3后NH4+-N去除率与NO2--N累积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 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投加氯酸钠的反应器内亚硝化启动周期为22d、出水NO2-N的质量浓度为38.43mg.L-1,积累率达到83%,相较于未投加抑制剂的反应器,反应周期缩短了20d、NO2--N的质量浓度提升了1.27mg.L-1,积累率提升了3%. 结论:投加NaClO3后的反应器在获得更优质的出水的同时大大缩短启动时间,出水的NO2--N累积效果更好.
-
-
张强英;
杨海帅;
吕学斌;
旦增;
布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水中氟化物的含量较高,高含量的氟离子势必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大量产生.污泥的去处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选取拉萨市污水处理厂CASS和A2/O两种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污泥作为吸附剂,考查了其对西藏羊八井地热水中氟离子去除效果.对比了两种工艺污泥的吸附效果,优化了固液比、反应时间、浓度等影响氟离子去除效率的参数.进一步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Pseud-first-order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固液比为60g/L时吸附率将近90%,污泥能将起始浓度为5mg/L的含氟地热水降低至1.5mg/L以下.自制固相萃取柱实验表明最大吸附容量为0.55mg/g.剩余污泥在处理高氟地热水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在高氟地热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
-
Huidi Wang;
王慧迪;
Weijun Zhang;
张伟军
- 《2019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交流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本研究通过研究水热处理中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类黑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类黑素对厌氧消化效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由赖氨酸和葡萄糖合成的类黑素会与溶菌酶发生络合作用,从而使酶活性降低.三维荧光光谱(3D-EEM)表明类黑素与溶菌酶之间发生了静态猝灭,使溶菌酶的荧光强度降低.圆二色谱表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等温微量热滴定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表明类黑素与溶菌酶之间使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并且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本研究表明,水热过程中有机质的转化可能对厌氧消化中的酶不利,需要进一步了解类黑素在实际厌氧消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