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氧

厌氧

厌氧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38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16990篇;相关期刊52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国沼气、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四届宝钢年会、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等;厌氧的相关文献由2054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王淑莹、金仁村等。

厌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9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6990 占比:98.90%

总计:118291篇

厌氧—发文趋势图

厌氧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王淑莹
  • 金仁村
  • 郑平
  • 戴晓虎
  • 朱永彪
  • 张琼
  • 李夕耀
  • 张树军
  • 蒋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星华
    • 摘要: 针对出水CODCr和SS浓度超标等问题,某酒精废水处理站在CSTR高温厌氧反应器出水去除悬浮物的斜筛/气浮/沉淀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提标改造试验研究,出水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结果表明,通过将"板框过滤工艺"作为CSTR厌氧反应器出水去除悬浮物的工艺,SS从改造前的8~15 g/L下降到改造后的3 g/L以下,保障了进入后续二级厌氧及A/O生化池的稳定运行,最终实现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 李振宇; 尹华群; 邵宗泽; 王万鹏
    • 摘要: 海洋来源的菌株在高盐污水类修复处理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烃类物质是污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多个苯环的芳香烃族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具有较大的毒性,而目前关于多环芳烃(PAHs)厌氧代谢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以PAHs(萘、菲和芘等)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厌氧富集对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的PAHs降解菌展开研究。富集物细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海洋杆菌属(Oceanobacter)和食烷菌属(Alcanivorax)等是主要的功能类群;其中盐单胞菌属是最主要的功能类群。通过筛选分离获得一高效烃降解盐单胞菌株,鉴定并命名为泰坦尼克盐单胞菌(Halomonas titanicae)PA16-9,该菌与模式菌株Halomonas titanicae BH1^(T)的16S rRNA相似性为99.52%。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搜寻NCBI数据库,发现Halomonas titanicae广泛存在于废水、活性污泥、油田、湿地等有机质复杂区域,生态位分布极广,可利用丰富多样的底物。通过生长实验表明,菌株PA16-9能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利用芘、苯并芘和十六烷等烃类物质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培养45 d后芘的降解率达到61.9%,期间亚硝酸盐逐渐积累,浓度达到约0.24 mmol/L。盐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厌氧烃降解富集菌群中,暗示了盐单胞菌属在厌氧烃代谢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
    • 王瀚卿; 刘鹏
    • 摘要: 考虑硝基有机物的高化学毒性及难以生物降解特性,对硝基有机物在污水处理厂生物系统中的降解程度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好氧段和厌氧段对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程度。
    • 曲艺源; 张景新; 何义亮
    • 摘要: 目前餐厨垃圾中的盐度对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有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使用铁-碳微生物电解池来强化高温厌氧消化。本文使用零价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的阳极,提高微生物的耐盐能力,增强了阳极的氧化作用,从而促进产甲烷过程。结果表明,铁-碳微生物电解池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达到了1110.67mL,比对照组提高了68.18%。随着Na+浓度的提高,水解酸化过程受到了抑制,而铁-碳微生物电解池促进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并且促进了丙酸和丁酸转化为乙酸的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铁-碳微生物电解池促进了Methanomassiliicoccus的生长,在阳极上占比52%。代谢通路分析表明,铁-碳微生物电解池提高了微生物的耐盐能力,促进了水解酸化过程,并且提高了产甲烷过程中乙酸脱羧和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相关酶的基因丰度,强化高温厌氧消化。
    • 孙鸿; 肖向哲; 罗进财; 章亮; 林朋; 董姗燕; 朱易春
    • 摘要: 为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产量,探究了柑橘废渣和剩余污泥不同VS(挥发性固体)配比及调控发酵过程pH值对产VF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共发酵系统pH值为6对VFA的积累有促进作用,柑橘废渣VS/剩余污泥VS为2时的最大VFA产量为11183.12mg/L,是未控制pH值组最高VFA浓度的1.75倍.柑橘废渣中的橘皮精油能抑制产甲烷过程,发酵过程控制pH值则强化这种抑制作用.加入柑橘废渣后,共发酵系统的菌群结构优势显著,产VFA相关微生物种群大量增加,而消耗乙酸的产甲烷菌群减少,从而有利于VFA的积累.研究结果将为优化柑橘废渣与剩余污泥厌氧共发酵产VFA提供理论依据.
    • 王娜; 宋秀兰; 昝博韬
    • 摘要: 为探究亚硝酸(FNA)预处理协同烷基糖苷(APG)处理剩余污泥水解液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可行性,本文启动接种两种不同污泥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富集PHA产生菌,研究活性污泥复合菌群以模拟APG协同FNA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水解液为底物的PHA合成效果;并采用批次合成实验,考察pH、C/N和C/P对PHA合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接种污水厂二沉池污泥的反应器(SBR#1)相比,接种以葡萄糖为底物驯化成熟的产PHA混合菌的反应器(SBR#2)在30天时得到的PHA合成量较高;随着富集时间的推移,到117天时,接种污水厂二沉池污泥得到的PHA产生菌性能更优。PHA合成的最佳条件为:pH=8,C/P=100∶0.03,C/N=125∶1。在此条件下,PHA合成量最大,为57.34%。以实际FNA预处理协同APG处理剩余污泥水解液为底物时,PHA的累积合成量为24.43%。该研究结果可丰富污泥合成PHA技术方法,为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吴世华; 吕勇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群体感应不仅存在于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中,也存在于厌氧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污水处理能耗低,能量回收率高,污泥产量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研究群体感应在厌氧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参与过程等对厌氧污水处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归纳了群体感应在厌氧污水工艺中的参与过程、调控作用及调控的多重效应。
    • 邱玉; 司徒瑜霞; 李智饶
    • 摘要: 本文对医药行业(CDMO模式)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预处理(调节+还原氧化+中和沉淀)+生化处理(厌氧+两级A/O)"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试验首先考察了预处理技术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及对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然后研究了生化技术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及处理后废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的转化情况。通过试验可以得出,预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为11.2%,B/C比由0.12提高至0.36,极大地改善了医药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化处理后的废水COD≤500 mg/L,TN≤40 mg/L,满足企业废水的排放要求。试验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作为医药行业(CDMO模式)废水处理的有效手段,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熊君; 樊莹莹; 曾映旭
    • 摘要: 江西某制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17α-羟基黄体酮、单酯、DMF、丙酮氰醇、苯类及其衍生物等的高浓度的有机制药废水。针对该种水质,本研究采用微电解+厌氧+好氧生化的方式进行小试处理,并探究在微电解预处理后新增电解预处理单元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对该种污水进行电解预处理是有必要的,在缺少电解预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出水水质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增加的电解预处理单元使污水的可生化性BOD_(5)/COD可提升至0.38,每吨水的综合成本增加1.8元,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满足污水厂的接管标准。
    • 徐越群; 冯婧; 冯博; 何卫卫
    • 摘要: 南水北调东线总干渠沿线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使部分流域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为此必须从源头上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经济可行的处理措施,针对厌氧反应器因沼气产量不足而导致内循环不能正常进行的问题,采取强制内循环反应器,以氮气为内循环动力,以普通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强制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反应器中的混合液因强制内循环的作用而使有机物降解更加充分;产酸菌的作用使反应器对进水pH值具有中和作用,废水pH值变化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