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08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0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8151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2014北京国际腐蚀技术大会等;群体感应的相关文献由20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炼辉、励建荣、陈少华等。

群体感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0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8151 占比:99.32%

总计:78690篇

群体感应—发文趋势图

群体感应

-研究学者

  • 张炼辉
  • 励建荣
  • 陈少华
  • 李婷婷
  • 叶田
  • 钟增涛
  • 曾名湧
  • 朱军
  • 李平兰
  • 范兴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豪栋; 杨昳津; 林高节; 马家欢; 倪燮邻; 邵毅恒; 牟志勇; 宋馨; 艾连中; 夏永军
    • 摘要: 酵母与乳酸菌作为被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在发酵体系中的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研究发酵体系中酵母-乳酸菌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与食品功能的关系,对发酵进程的正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酵母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协同/拮抗作用、营养代谢产物交换、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包被等相互作用模式,探讨了酵母-乳酸菌相互作用对改善发酵食品风味质构、缩短发酵周期、提升产品益生特性等的积极作用。最后,对酵母-乳酸菌作为组合发酵剂进行强化发酵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杨约萍; 高倩倩; 宁静; 宫佳; 胡媛媛; 施祖荣
    •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通过信号分子的分泌、识别,从而调控细胞运动性、生物膜形成、毒素产生等致病行为的细胞交流机制,是病原菌致病过程的指挥系统,也是细菌病害防控的新靶标.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则是通过信号分子类似物、信号分子降解酶剂、信号受体激活剂/抑制剂等策略干扰、阻断病原菌的群体感应通讯系统.文章综述了3类重要的细菌群体通讯信号及其淬灭研究的进展,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段娇娇; 聂蓉; 刘国荣; 王昭; 朱泽康
    • 摘要: 粪肠球菌Gr17(Enterococcus faecalis Gr17)是从白酒酒醅中分离的高产细菌素的菌株,该研究以Gr17为研究对象,筛选可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的营养胁迫条件,并初步探究该条件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的具体机制。以MRS培养基为对照,测定在1/4 MRS、1/2 MRS和3/4 MRS的营养胁迫条件下,该菌生长及细菌素产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群体感应调控中与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初始营养物质的减少,菌体生长密度减小。但发现1/4 MRS的胁迫条件下菌株细菌素产量显著上升。RT-qPCR结果显示,在1/4 MRS的胁迫条件下,细菌素结构基因ent I、ent J和ent Gr17,ABC转运系统调节基因AS-48E、AS-48F、AS-48G、AS-48H,自诱导肽基因AIP以及双组分调节基因hpk和rr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因此,营养胁迫对粪肠球菌Gr17的生长不利,但1/4 MRS的胁迫条件可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且受群体感应系统调控。该研究期望为营养胁迫对细菌素合成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高磊; 童浩文; 梁跃辉; 赵弘毅; 刘海波; 刘旭
    •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借助体内的群体感应系统,促进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产生耐药性,已成为治疗临床感染的一大难题,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选取广西常见中草药2733味,建立活性成分库。将库中的小分子与群体感应通路中较为重要的5个耐药相关蛋白进行柔性对接,从中筛选中草药,最终得到小分子配体17个,对应得到可作为潜在群体感应抑制剂的中药材7味,分别是五倍子、苎麻根、羊蹄甲、火炭母、叶下珠、水松、多花野牡丹。相关耐药株抑菌试验证实了所选中药的有效性。
    • 许春青; 李阳; 魏莎莎; 李田田; 朱丹; 王愈; 张晓宇; 许女
    • 摘要: 该实验考察了不同理化因子、山西老陈醋源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SAV-CP 297细菌素对5种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产信号分子二酮哌嗪(DKPs)能力的影响,并将该细菌素应用于草莓防腐中,考察其对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病原菌均能产生cyclo-(L-Pro-L-Gly)、cyclo-(L-Pro-L-Leu)和cyclo-(L-Pro-L-Phe)3种类型的DKPs。随NaCl含量增加,DKPs的种类和含量减少;随pH、温度升高,DKPs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种类在pH升高时增加,温度升高时不变。B.atrophaeus SAV-CP 297细菌素可以明显抑制病原菌产DKPs的能力,从而延缓贮藏期间草莓的腐败速率,达到良好的保鲜效果。
    • 廖吕; 方祥聪; 冯志强
    • 摘要: 通过对细菌群不同时间产生的生物膜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N-acyl-L-homoserine lactones,AHLs)进行测定,得出细菌群在生长过程中信号分子的含量与其生长繁殖的时间关系,对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RM模式,使用色谱柱为2.1 mm×50 mm(3μm,4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分析时间为1.5~7 min,建立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类标准信号分子的测定方法,将大肠杆菌所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之后,加入甲醇进样分析,同标准信号分子进行对比。成功建立了6种标准信号分子的快速测定条件,利用该测定条件对大肠杆菌所分泌的信号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进行检测,得到了大肠杆菌不同时间的信号分子随时间变化的增长图,可在未来对食品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大大缩短食品货架期试验时间。
    • 成婷婷; 冯媛; 王崇刚
    • 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乳糖发酵、专性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复杂,且多种耐药机制并存,造成较高的耐药率,生物膜形成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生物膜是细菌依附于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表面由自身产生胞外多糖、基质蛋白和胞外DNA等大分子物质的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膜状复合物。群体感应系统(QS)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参与生物膜形成,还通过调控耐药基因表达来影响生物膜的耐药。因此,干扰QS信号或可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和攻克耐药问题的新靶点[1]。本文主要介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耐药原因及群体感应的最新进展,为群体感应抑制剂(QSI)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 韩翔鹏; 上官文丹; 李尧; 刘丹; 钟青萍
    • 摘要: 细菌利用群体感应系统实现种内和种间信息的交流,调控菌体的生理特性,如生物膜的形成、菌体的运动、毒素的分泌、细菌素及抗生素的产生,群体感应系统贯穿细菌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并对细菌群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系统被发现和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也逐渐清晰,这为群体感应系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细菌中普遍存在的4种群体感应系统,并对典型菌株的群体感应系统进行重点分析,总结群体感应抑制剂淬灭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旨在为更加全面且深入探究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新型抗菌剂提供借鉴。
    • 李祎; 聂荷; 张惠科; 牛文芳; 李姗姗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蓝藻水华的暴发,生物方法控藻在有效应对蓝藻水华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中存在大量溶藻细菌,其溶藻能力与群体感应作用紧密联系.溶藻细菌通过群体感应调控胞外溶藻物质的分泌,从而实现对蓝藻水华的控制.通过对溶藻菌群体感应系统、蓝藻自身的群体感应及菌藻关系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探讨溶藻细菌群体感应在蓝藻水华治理中的作用,为蓝藻水华的防控提供参考.
    • 吴世华; 吕勇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群体感应不仅存在于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中,也存在于厌氧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污水处理能耗低,能量回收率高,污泥产量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研究群体感应在厌氧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参与过程等对厌氧污水处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归纳了群体感应在厌氧污水工艺中的参与过程、调控作用及调控的多重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