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椎结核

胸椎结核

胸椎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5714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结核病与胸部肿瘤、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三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第二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等;胸椎结核的相关文献由948位作者贡献,包括石仕元、路坦、张宏其等。

胸椎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5.99%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5714 占比:93.44%

总计:6115篇

胸椎结核—发文趋势图

胸椎结核

-研究学者

  • 石仕元
  • 路坦
  • 张宏其
  • 费骏
  • 赖震
  • 李小峰
  • 杨渊
  • 柳盛春
  • 秦世炳
  • 魏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昌昊; 杨宗强; 朱禧; 施建党; 张旭; 牛宁奎; 郑建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40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前路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小切口保留肋骨手术治疗,18例)和B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前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A组均短(少)于B组(P0.05)。Cobb角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 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同样可获得良好疗效,并有减轻入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 肖伟
    • 摘要: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今天浏览到贵刊2020年23卷第3期《3种入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一文,我对这篇文章提出如下疑义,本着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该引以为戒!1.病例资料文中“对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4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2个节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84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A组(前路手术)、B组(后路手术)和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各28例。”
    • 马虎; 毛椿平; 佘小光
    • 摘要: 报告1例胸椎结核误诊为无疹性带状疱疹.患者女,53岁.因"左侧腰背部、腹部疼痛28天,加重3天"住院.患者起病时最高体温39.7°C,腹部CT(平扫+增强)发现肝左外叶上段海绵状血管瘤,余未见明显异常;胸椎MR平扫提示胸椎轻度骨质增生.入院时查体:体温37.3°C,心率117次/分,腰背部压痛(+)、叩击痛(+),腹部压痛(+),脊柱中线第8胸椎处压痛明显.入院后患者体温在37.3~38.7°C之间波动.入院1周后行胸椎MR检查提示:T8-9椎体内及周围病变,考虑胸椎结核可能.予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每日8片空腹口服,3天后体温正常,半月后复查肺部CT+胸椎MR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较前好转,双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心包少量积液可能,T8-9椎体骨质破坏并椎旁软组织肿胀,胸椎结核较前进展.诊断为胸椎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出院.
    • 王勇; 高嵩; 李蓉刚; 李伟
    • 摘要: 目的 探究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对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7月-2020年6月,开展胸椎结核治疗探究工作,以本院接收的此疾病患者为样本来源,从中随机选取病例,按照选取顺序1-74编号,平分2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前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后者开展椎间孔镜下病灶切除治疗,评估安全性,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70%,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椎结核患者治疗中,椎间孔镜下病灶切除较传统切除方式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 蔡涵
    • 摘要: 目的:研究在胸椎结核病人实施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期间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06~2019.10纳入42例胸椎结核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21例予以常规护理(A组),另外21例开展围手术期护理(B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VAS评分、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胸椎结核病人实施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病人疼痛评分,缩短住院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重大.
    • 王勇; 高嵩; 李伟
    • 摘要: 目的: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胸椎结核患者,选取其中82例为此次研究样本,基于治疗方法 不同分组,每组41例.其中,实施后外侧入路方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肩胛下胸腔入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 应用下患者手术指标以及Coob's角.结果:研究结果 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Coob's角改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椎结核患者治疗当中选用后外侧入路方式,可为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王勇; 高嵩; 李伟
    • 摘要: 目的:研讨对胸椎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开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内52例患者均给予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5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复发,且术后Cobb角、V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脊髓损伤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肖伟; 陈敬忠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以及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84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2个节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前路手术)、B组(后路手术)和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每组28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Cobb角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4例患者均随访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组明显短(少)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3种入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均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前路、后路手术治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满意.
    • 王倩; 雷国华; 张磊; 张亚超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胸椎结核患者后路手术治疗中予以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胸椎结核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手术,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实验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47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为80.9%(38/47),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较优,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椎结核患者后路手术中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吴磊; 寸新华; 郑刚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用于胸椎结核成年患者治疗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胸椎结核成年患者共205例,根据手术入路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和前后路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正度数、矫正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结核的复发率.结果 后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前路组和前后路组(P0.05).结论 经后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成年患者,不仅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而且矫正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结核复发率较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