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江苏镇江
  • 出版时间: 2014-09-10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妊娠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提出护理要点为,全面细致的评估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胸腔闭式引流及用药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强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完善出院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本组患者均好转,l例孕早期患者适时终止妊娠,5例患者病情好转要求出院,定期产检,追访足月分娩.结论:妊娠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妊娠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肠结核伴发肠梗阻患者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方法: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禁食水、胃肠减压、胃管注入液体石蜡和中药、灌肠、全胃肠外营养、给予患者宣教抗结核药的作用及副作用、肠梗阻解除后的膳食指导、消毒与隔离、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肺结核合并肠结核伴发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经过精心的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手术方式以及手术适应症.方法:总结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胸腔镜手术切除的156例肺结核临床疗效.全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2例,浸润型肺结核18例,干酪型肺结核29例,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病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8例,毁损肺2例,结核球72例.结果:肺叶切除术84例,全肺切除术2例,肺段切除术3例,肺部分切除术67例.肺叶切除术组治愈率93%,并发症7例,发生率7.8%;肺部分切除组治愈率97%,并发症2例,发生率3%,无死亡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肺结核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同样可达到微创的手术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rn 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同期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统计两组的病原谱、耐药情况、使用机械通气后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等.rn 结果:重症肺炎病死率高,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真菌多见,混合感染常见.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的敏感性高.病例组血培养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2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好转,1例死亡.对照组1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rn 结论: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病死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多见,同一患者可混合多种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又易进入血循环,增加了有效治疗的难度.努力完善病原学检测,早期高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机械通气可为内科综合治疗赢取时间,掌握呼吸机适应症及预防VAP的发生,以期降低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病死率.
  •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测定与临床疗效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rn 方法:遴选我院近四年住院治疗的实验室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MDR-TB) 37例,治疗随访12~36个月.依据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分为两组;1组为未按照药敏结果采用耐多药方案治疗而治疗有效的病例.2组为按照药敏测定结果治疗无效者.rn 结果:1组5例患者按初治方案化疗,药敏测定结果回报后,未启用耐多药方案化疗.经过9~12个月规律化疗临床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2组32例按照药敏测定结果、结合既往用药史、同时参照WHO治疗指南制定化疗方案,经过6~18个月规律化疗.痰涂片或痰培养持续阳性,临床症状加重,肺CT提示肺部病灶增多或空洞增大.rn 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测定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但大体上可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的敏感程度状态.是目前发现、诊断、指导化疗方案制定的最主要方法.但作为临床医生一定不要盲从药敏测定结果,正确研判、合理应用结核分支杆菌药敏测定结果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 摘要:总结了20例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病人行病灶清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围手术期的排尿、排便护理.术前卧硬板床,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加强健康指导,及时发现排尿异常及尿潴留并给予干预措施;以及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变后,选择合适的拔尿管时机,并观察拔管后能否自主排尿,拔管失败后再次留置尿管的护理.对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或脊髓压迫致肠麻痹发生便秘的病人,在灌肠时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19例病人术后3天恢复正常排便、2周内恢复正常排尿,术后3~4个月能下地行走,1例病人术后排便正常,3个月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下肢瘫痪术后一年尚未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结核患病特点及诱发因素,并施以相应护理干预,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通过交谈及问询,了解2013年1-6月住院的青少年结核患者患病前情况,分析归纳出多种诱发因素,并给予对症施护.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经全面精心护理和个体化宣教指导,都能顺利接受并完成治疗.结论: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青少年罹患结核病的诱因,经耐心宣教指导,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卫生知识宣教、监督指导用药、出院指导,使其能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在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效果.rn 方法:选取14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耐多药结核常规治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1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71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rn 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怖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恐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遵医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患者掌握必要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rn 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1567例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所服药物的名称、服药剂量、服药方法、在服药过程中自行停药的情况进行调查;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和发放出院指导随访卡等多种干预措施,在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1567例患者服药物的名称、服药剂量、服药方法、在服药过程中自行停药的情况进行调查.rn 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肺结核患者不知道自己所服药物的名称、患者服药剂量有误、患者服药方法有误、在服药过程中自行停药这四个方面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采取健康教育和发放出院随访卡等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老年结核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将2013年1月-6月本科住院老年结核患者146例设为对照组,年龄60-96岁,其中发生跌倒8例,致外伤2例,颅内出血死亡1例;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科住院老年结核患者152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将PDCA循环应用于住院老年结核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中,观察PDCA循环应用前后住院老年结核患者跌倒发生情况.rn 结果:观察组152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发生跌倒4例,致外伤1例,无颅内出血死亡病历的发生,由此可见PDCA循环应用后住院老年结核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rn 结论:PDCA循环在住院老年结核患者安全管理中是有效可预防风险.
  • 摘要:目的: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及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比较.rn 方法:将2010年至2012年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成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组(68例)和预混人胰岛素70/30组(67例)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安全性指标为低血糖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n 结果:共有135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使用预混人胰岛素70/30作为起始治疗的患者共67例,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68例.患者基线特征年龄为(60±12)岁,HbAlc(9.65±2.11)%,2型糖尿病病程(8.0±6.2)年,体重(65±11)kg.治疗期间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事件/人)在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分别为3.96和2.81.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在上述两组分别为0.08和0.02..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述两组分别为0.85和0.75,本研究对13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治疗20周后,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平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下降了2.93mmol/l和4.77 mmol/(均P<0.001),其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下降了2.99mmol/l和2.26 mmol/(均P<0.001),其平均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下降4.89mmol/l和3.85mmol(均P<0.001).治疗后的平均HbAlc水平在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分别下降了2.38%和1.7%(均P<0.001).HbAlc<7%和<6.5%的总体达标率分别为42.8%和32.8%,预混人胰岛素组70/30HbAlc<7%和<6.5%的达标率分别为43.8%和25.7%,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HbAlc<7%和<6.5%的达标率分别为41.6%和23.0%.rn 结论:经过20周的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的改善.预混胰岛素是我国临床最常用的起始治疗胰岛素,无论采取何种胰岛素起始方案,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低,而血糖改善程度较差,预混胰岛素的HbAlc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比基础组高.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TB)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AIDS合并肺TB患者102例按患者就诊病历的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试验组51例,双号为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生存质量、SAS、CD4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SAS、CD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提高AIDS合并肺TB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法缓解胸腔镜手术后膈下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胸科胸腔镜术后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术后常规吸氧8h,患者主诉膈下疼痛或肩痛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对照组术后常规吸氧8h,并协助早期下床活动.结果:试验组术后24h,48h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缓解胸科胸腔镜手术后膈下疼痛,适宜作为缓解胸科胸腔镜术后隔肌疼痛的护理措施之一。
  • 摘要: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病人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年来在胸外科得到广泛的应用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介绍手术室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方法、及胸腔镜手术的基本方法和优越性,以此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心理恐惧,很好的配合手术.巡回护士要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并正确连接各种导线,及时、准确供给台上所需的物品.洗手护士应提前准备腔镜所用的器械并熟悉特殊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手术传递中要轻拿轻放,做到快、准、稳.总之,周到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以及有关精密手术器械的良好保养是胸腔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 摘要:目的:调查近10年中国结核病房护士结核病暴露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减少结核病房护士结核病职业暴露提供依据.rn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以便利抽样方式对我国18家省市级结核病专科医院就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结核病房护士结核病暴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rn 结果:从业的结核病房护士平均1491人/年,10年中患结核病的护士有151人,患病率为1013/10万人年,是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15岁以上普通人群结核病患病率的2.2倍.有13家(占72.2%)医院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硬件设施较差;13家医院(占72.2%)结核病房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严重不足;半数医院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rn 结论:结核病房护士结核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高职业风险人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应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护士的执业安全.
  • 摘要: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模式.为加强护士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结核性专科医院中引入OSCE模式,改革了传统理论、技能分解考核形式,较客观地评价了护士的综合能力,找出了护士培训中的薄弱环节.适合在专科医院护理培训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摘要:总结本院出院的8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方法,认为:全程专人专管,建立患者的复诊资料档案;建立复诊时间表,保证患者按时复诊;电话提醒复诊时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质的服务,增加了患者的信心等管理方式达到了按月复诊,坚持服药,规范化治疗的目的.
  • 摘要:目的:通过对抗结核病人诊疗过程中检测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等指标,同时结合患者患者一般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来达到对抗结核过程中需预防性保肝人群的筛查,以减低抗结核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减少盲目保肝带来的医疗资源的浪费.rn 方法:随机选择2011-2014年本院住院或门诊近3年来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200例抗结核治疗未出现肝功损害者作为对照组(B组).在抗结核方案可比性条件下,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一般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及生化指标,特别是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特点;对比两组间差异.研究组各时间段血生化各指标如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谷氨酸转肽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在黄疸指数、转氨酶等指标发生改变前后变化情况,作出各生化指标在判断肝功异常特别是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黄疸出现异常前变化情况,并作出灵敏度比较,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rn 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A组平均年龄58岁,B组年龄35岁,,平均年龄A组明显大于B组,P<0.05.低于标准体重A组103(51.5%)人,多为中、重度营养不良,B组32例(16%)人,多为轻、中度营养不良,两组比较,P<0.05.性别差别,A组,男性145(%)人,B组,男性l15(%)人,男女性别比例比较,P<0.05.长期饮酒或酗酒病例A组100(50%)人,B组45(22.5%)人,两组比较P<0.05.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在抗结核治疗前A组虽差于B组,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A组肝功能异常前1周,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等各生化指标变化较显著,随肝功能异常各指标达到极值,与同期B组各指标相比已出现了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或P<0.01).在各指标中,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rn 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病人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 摘要:本文采用方便取样,在整理收集了2009年到2011年部分在本所门诊监化管理的以肺结核为主要诊断的病人资料,对三年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每人平均电话追访督导次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仍有断药现象发生。因此建议病人监化管理DOTS工作的内涵应进一步丰富。DOTS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下药物。对行动不便和其他原因很难实现每次医务人员面视下服药病例,加入家庭督导员的同时参与,双重管理病人服药,对有效保证病人规律治疗有协同作用;另外,监化管理工作的细节有可改进的空间。对老龄患者和需要提醒的患者(发生过断药患者),加强家庭督导员(亲朋好友督导员)培训;对年青有文化、有工作的患者,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加强电话追访的同时,采用方便病人,灵活监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病人信息管理,利用医生工作站,对来诊“特需”病人的进行特别提示:此病人就诊不规律,有断药现象,加强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对发生药物反应,肝功异常需要停药保肝病例,及时通告、提示,以减少护士不必要的追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病人采用收取押金或治疗费用预收,完成病程后全额退款,对中途中断者将扣除相关治疗费用的管理形式,对保证病人完成治疗有较好的调整作用,病人对服药重视程度高,好管理。针对老龄易断药和拒绝服药的对策,对每例患者同时培训出1-2名家属督导员,建立联系,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病人疗程的监督工作。
  • 摘要: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以及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的某些特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探讨结核分支杆菌L型形成的机制及其在结核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的意义.rn 方法:将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7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L型形成后将培养物过滤,获得结核分支杆菌L型纯培养物并对其形态、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等进行观察.rn 结果:结核分支杆菌在中高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作用下均可形成L型,而在低浓度药物作用下无反应,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这些抗结核药物不再敏感,但对大环内酯,喹诺酮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呈圆形,短杆形,不规则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抗酸染色为淡染.rn 结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细菌型,也能够诱导其形成L型而造成这些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治疗无效.根据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建议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联合使用结核分支杆菌L型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s)两种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rn 方法: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方法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T-SPOT.TB)对28份活动性结核患者(A组)和106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B组)进行检测,同时对2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罗氏培养检测.rn 结果:T-SPOT.TB与QFT-GIT对于活动性结核诊断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POT.TB与QFT-GIT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67.92%、43.33%、97.3%和78.57%、62.26%、35.48%、94.29%.两种方法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7,其一致性较满意(X 2=44.59,P<0.01).同时以罗氏培养为金标准检测28例活动性肺结核,T-SPOT.TB和QFT-GIT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5.71%、85.71%和83.33%、71.42%.rn 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T-SPOT.TB方法相对优于QFT-GIT检测技术;考虑经济成本及操作流程,QFT-GIT检测技术更适用于大样本筛查.
  • 摘要:目的:评价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双核酸实时荧光PCR技术对263例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快速检测临床试验研究,并将结果与罗氏PNB法结果比较分析.结果:235株结核分枝杆菌使用双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法阳性228例,与PNB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符合率为97.0%,非结核分枝杆菌28例,阳性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双核酸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实现在1支管内同时进行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污染性少的特点.可作为实验室辅助检测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方法之一.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T-SPOT.TB用于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预测结核发病风险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T-SPOT.TB的实验结果清晰,易于判断。实验设有空白对照、阳性对照以及以ESAT-6和CFP-10肽段库作为刺激原的两个实验孔。空白对照孔内斑点数小于10且阳性对照孔内斑点数大于20时视为实验有效。当空白对照孔内斑点数小于6时,任一实验孔斑点数减去空白对照后大于等于6,结果判为阳性;当空白对照孔内斑点数大于6时,任一实验孔斑点数大于空白对照的2倍,结果判为阳性。T-SPOT.TB的实验结果用每10PBMCs中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 SFCs)的数目来描述,即SFCs/10 PBMCs。研究结果表明T-SPOT.TB在诊断结核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预测结核发病风险方面也具有一定意义,可能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基于结核抗原特异性T细胞向病变部位集中的特点,T-SPOT.TB技术的检测物已不仅局限于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胸腹水、脑脊液等也可用于对肺内及肺外结核的诊断。
  • 摘要:利福霉素类药物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中的药物,也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类抗结核药物,在新发结核病患者中合理地使用利福霉素类药物,从源头上杜绝继发性利福平耐药的发生,是耐多药结核病时代的关键问题.对于初治结核病患者首选仍应是利福平。如患者不能耐受利福平的胃肠道反应或者出现肝损症状,可选用利福喷丁,但是如果系利福平引起的严重的超敏反应,则不能再选用其它的利福霉素类药物。如果患者是HIV/TB双重感染者且正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首选利福布汀进行抗结核治疗。在使用非标准方案时,必须选用足够的敏感药物组成有效方案,并用足疗程。利福喷丁具有脂溶性特点,进食高脂饮食后30分钟口服利福喷汀的生物利用度较空腹服用显著增加,提示在不能耐受空腹服用的情况下,应在高脂饮食后服用。食物会影响利福布汀的吸收速度但不影响其吸收程度,表现为血药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不变,因此,空腹服用利福布汀胃肠道反应明显时,可调整为饭后服用。
  • 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进行比较.rn 方法: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薄层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所有患者共计41例,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组(NTM组);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从同期1026例住院的经菌种鉴定确诊为菌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选取病历尾号为9,并以1:1比例抽取41例,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组,对两组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肺部病变的CT表现包括小叶中心结节、大结节、空洞、实变、支气管扩张、病变分布等因素.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基于单因素分析:支气管扩张常见于NTM组[95.1%(39/41)vs12.2%(5/41),X2=53.408,P<0.05);实变[7.3%(3/41)vs31.7%(13/41),X2=6.290,P=0.005)和单侧病变[4.9%(2/41)vs26.8%(11/41),X2=5.851,P=0.005)则多见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支气管扩张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区分的重要征象(B=5.615,Wald X2=22.747,P<0.001,OR=274.557).rn 结论:NTM薄层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细菌学明确诊断前,NTM薄层CT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治.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封管方法.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的51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全胃肠外营养液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抽回血—生理盐水冲管—输入TPN—生理盐水冲管—肝素钠盐水封管"的封管方法,对照组采用:"抽回血—生理盐水冲管—输入TPN—生理盐水冲管"的封管方法.比较使用两种封管方法,堵管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堵管率23.3%.对照组堵管率为52.3%[P<0.01]。结论:重症肺结核患者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胃肠外营养液时,使用正压接头的情况下,肝素盐水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 摘要:目的:总结本科98例住院病人转运的成功经验.方法:针对本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对整个转运过程进行全程护理安全管理,从转运前的准备、转运中的实施、转运后的收尾等方面制定方案,并贯彻实施.结果:在不中断治疗和手术的情况下,大批量病人院内转运工作安全、有序、快捷的完成,无1例因转运而致病人病情加重.结论:对于院内大批量病人转运,一定要做好全面细致的准备,调动各级人员密切配合,全程做好护理安全监管,能够达到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
  • 摘要:COPD和肺结核病是目前世界上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两大疾病.两病并存时患者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尤其对于岁的老年患者,年龄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新定义.为此,本组实验分析回顾了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入住ICU应用有创呼吸机的肺结核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肺结核合并COPD的患者,临床医师在未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本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点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来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会获得良好的初始治疗效果,以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机。
  • 摘要: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的血糖筛查,并对痰结核菌涂片阳性率与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血糖筛查及糖尿病病人常规肺结核筛查的临床意义.rn 方法:对沈阳市胸科医院住院的375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及空腹血糖筛查,对血糖偏高但尚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者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检查.对痰涂片及血糖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肺结核患者既往有明确糖尿病病史者共513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本次接受空腹血糖筛查共3242人,其中新诊断糖尿病91人,糖耐量减低(IGT)和/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共277人.痰涂片阳性共486人,痰涂片阴性共3269人.(2)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者共604人,占全部肺结核患者的16.09%,其中痰涂阳者140人,涂阳率为23.2%,高于肺结核未合并糖尿病者痰涂阳率1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86,P<0.05).(3)肺结核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初治达13.5%,复治达20.3%,复治较初治合并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90.27,P<0.05).rn 结论:(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后结核排菌率明显增加,所以在临床中不仅要重视肺结核患者的血糖筛查,也要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常规胸片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大大减低结核病治疗难度,缩短疗程,降低传染性,提高两病并存的治疗成功率.(2)糖尿病的存在增加了肺结核的复发风险,是肺结核复发的诱因之一,对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常规定期进行胸片筛查.
  • 摘要: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肺结核电子支气管镜检下病理分型及不同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意义.rn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所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镜下病理分型,并统计分析刷检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F)涂片、BALFF培养、病理活检及术后连续3天痰涂片检查,这5种不同的检查技术对肺结核诊断的阳性率.rn 结果:78例受检患者中72例镜检发现异常,镜下病理分型主要以炎症浸润型(Ⅰ型92.3%),肉芽增殖型(Ⅲ型37.2%),瘢痕狭窄型(Ⅳ型34.6%)为主.刷检涂片、BALFF涂片、BALFF培养、术后痰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9.7%、12.8%、26.9%,这4种不同取材方法的结核菌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的有统计学差异,X2=15.32,P<0.01.且这4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2.8%.其中48例患者行病理活检,其中28例病理为典型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物,故活检与细菌学联合检查阳性率为95.2%,与仅联合结核菌检查的三种联合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35.29,P<0.01.rn 结论:电子支气管镜的多种不同检查技术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率.
  •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护理观察及心理护理.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胸膜炎65例患儿的临床观察,采取积极的治疗、密切观察合并肺外结核的临床表现、护士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的心理,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结果:本组65例病例,自动出院4例(约占16%),痊愈或好转61例(85%).结论:通过对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护理观察特点,实施心理护理,是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关措施.方法:对在结研所内镜中心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麻醉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提高检查和治疗的成功率.结论:术前麻醉时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术前干预、技巧指导可降低其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使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
  • 摘要:通过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宣教,来提升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的外部环境,保证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增强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最终保障肺结核病房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200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在护理实施上更强调优质,主要通过强调个体性、平等性和主导性来体现.结果:观察组的服药,复查,饮食和运动等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结核住院患者,能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得到患者更大程度的认同和支持,从而提高依从性和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 摘要:本文回顾性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7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针对引起VAP的常见原因,认为其是由年龄、合并基础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有应用头抱菌素、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用药史、机械通气时间、营养状况、医务人员相关因素等原因产生,因此应采取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加强病人呼吸道的管理,合理营养,进食时维持半卧位以防误吸,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 摘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中心临床部于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选取了收治的894例肺结核患者,对其中的447例肺结核患者开展了留痰健康教育,强化留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留痰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扩展留痰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加强留痰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留痰健康教育的自觉性,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留痰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超过85%的患者对留痰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充分说明留痰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病人痰菌涂阳检出率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及人格特征,找出结核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相关因素,制定减轻结核科护士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的措施,改善护士的不良心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为感染疾病患者服务.rn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结核科护理工作的60名护士和普通病房的60名护士,围绕年龄、学历、职称、编制、工作压力及感受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结核科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工作压力明显大于普通病房护士,主要表现在工作性质及环境方面,其次为自卑、焦虑等.rn 结论:结核科护士的心身健康水平不高,应引起管理者、社会的高度重视;结核科护士较普通病房护士更容易在人格及情绪方面出现问题,护理管理者应通过人文关怀等各种措施提高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病理学诊断是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传统病理学诊断是通过大体和镜下观察病灶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来获得诊断结果,具有针对性强、准确性高等优势。目前肺结核病的病原体检查主要依靠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近年来穿刺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如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超声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等具有微创、精准、便利、低风险等特点,为菌阴肺结核病和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了更多的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是病理学诊断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的抗体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提高结核病病理学诊断敏感性。分子病理学检测新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快速鉴别诊断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症、快速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快速检测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等优点。
  •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离株RFP的耐药性,为在临床诊断中利用该法快速鉴别苏州市结核RFP耐药菌株的可靠性奠定基础.rn 方法:收集痰液标本45例,利用罗氏固体培养法(金标准)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传统药敏试验;利用晶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芯片杂交和芯片扫描,对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的rpoB-RRDR 511,513,516,526,531和533位点进行检测,将基因芯片检测获得的RFP药敏判读结果与金标准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17例经基因芯片检测过的菌株用PCR法扩增包含rpoB-RRDR的基因片段,经纯化后进行DNA直接测序,将基因芯片对rpoB-RRDR 526,531位点的检测结果与DNA测序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与金标准法相比,基因芯片法对菌株RFP药敏检测的准确率为93.3%(42/45);与DNA测序法相比,基因芯片法对rpoB-RRDR 526,531位点突变型检测的准确率为82.4%(14/17).rn 结论:rpoB-RRDR 526,531位点突变是导致苏州市结核病RFP耐药的主要因素,通过基因芯片法对rpoB基因相关位点的检测可为临床对RFP耐药结核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批量性的检测手段,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