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路病灶清除

前路病灶清除

前路病灶清除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333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临床医生、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等;前路病灶清除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力、杨忠利、刘波等。

前路病灶清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339 占比:99.63%

总计:23425篇

前路病灶清除—发文趋势图

前路病灶清除

-研究学者

  • 张力
  • 杨忠利
  • 刘波
  • 左艳武
  • 张云帆
  • 李林勇
  • 李波
  • 李贤坤
  • 樊世峰
  • 武明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方钧; 杨培伟; 余炳田; 龚冰南
    • 摘要: 多数下颈椎结核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等[1]。本研究对脓肿较大、病灶内死骨、空洞、合并脊髓损伤等具有手术指征的下颈椎结核患者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下颈椎结核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37~69岁,平均(58.12±4.81)岁;合并脊髓损伤16例;原发性结核疾病:肺结核20例,消化道结核6例,淋巴结核2例;病变节段:C 3-C 43例,C 4-C 54例,C 5-C 610例,C 6-C 74例,C 3-C 54例,C 4-C 63例。纳入标准:存在椎体破坏,较大脓肿;病灶内存在死骨或空洞;窦道经久不愈;脊髓压迫;颈椎不稳;病变主要累及椎体前、中柱。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心脏等功能障碍;抗结核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未下降者;合并严重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有颈椎创伤史或手术史;ASIA分级A级。
    • 张瑞; 李晓祥; 刘涛; 任星光; 钱澍; 孙嗣国; 钱济先; 廖博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55例腰椎结核患者.记录围手术期指标,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术中出血量360~695 ml,手术时间251~394 min,住院时间8~13 d.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疼痛VAS评分、ODI、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54例椎间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结论 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创伤小、康复快,能彻底清除病灶,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
    • 王维霖; 赵永旭; 李盈义
    • 摘要: 目的 研究一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47例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一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者设为联合组,22例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者设为后路组.所有患者随访16~3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后路组(P<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ODI指数、VAS评分、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 05),但联合组ODI指数显著低于后路组(P<0. 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骨融合效果优于后路组(P<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一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虽然创伤更大,但有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与腰椎功能改善效果,尤其对于骶前或腰大肌脓肿以及结核病灶累及前柱者更适用于前后路联合手术.
    • 柴燕武; 于宪贵; 郑玉; 彭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联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44例胸腰椎结核一期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好难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6.7±28.4)min、(734.1±52.8)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随访后,观察组例患者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愈合良好,无复发或并发症,值得推广.
    • 吉克阿木; 王斌; 杨忠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wiltse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L4~S1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非融合K-R o d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观察组采用脊柱wiltse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术中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6.37±14.38)m L、术后引流量(33.28±4.28)m L、住院时间(5.61±1.08)d均低于对照组[(199.27±16.29)mL、(98.37±5.22)mL、(7.46±1.21)d],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降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升高,观察组下降/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Wiltes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用于L4~S1脊柱结核的治疗的创伤小,可缓解患者疼痛,利于脊柱的功能恢复.
    • 李卫平; 荀传辉; 盛伟斌; 郭海龙
    • 摘要: 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2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后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变化,并对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8.9±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9.2±80.3)mL.患者均按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3.26±1.01)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1.4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无植入[J]松动、移位.同种异体骨28例,术后12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后植入大块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骨支撑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畸形纠正及融合率均较好;经皮内固定微创、近期手术效果好,两种手术顺序均能获得较好手术效果,且无切口感染,体位变换时植骨脱出等并发症;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可选择先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张力性骨块支撑.如能结合前路微创通道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
    • 潘伟; 曹凯
    • 摘要: 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钛网异体骨植骨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结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医院内部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多节段颈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对其实施前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网异体骨植骨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和矢状面序列参数,同时调查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手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的各项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2年后的的JOA评分改善率为95.00%,并发症发生率为0,且随访2年后所有患者均达到了Ⅱ级以上骨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网异体骨植骨内固定可以有效实现对多节段颈椎结核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应用推广.
    • 张云帆; 武明鑫; 李贤坤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后正中切口和多裂肌间隙两种后侧入路方式在腰椎结核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以后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45例,选择多裂肌间隙入路)和B组(45例,选择后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取出手术时间短与B组,其术中出血量、取内固定出血量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裂肌间隙入路后路内固定与现代微创理论相符,可使腰椎结核后路内固定手术相关要求得到满足;前路单节段融合可避免严重破坏正常椎间盘,使脊柱功能得到保护,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张云帆; 武明鑫; 李贤坤
    •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后正中切口和多裂肌间隙两种后侧入路方式在腰椎结核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以后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45例,选择多裂肌间隙入路)和B组(45例,选择后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取出手术时间短与B组,其术中出血量、取内固定出血量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裂肌间隙入路后路内固定与现代微创理论相符,可使腰椎结核后路内固定手术相关要求得到满足;前路单节段融合可避免严重破坏正常椎间盘,使脊柱功能得到保护,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谭秋霞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护理服务方案的编制提供参照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并处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疼痛评分。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系统化治疗与护理以后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经对症处理以后症状显著改善,没有对治疗效率产生影响。结论对经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症状出现概率,推进患者出院进程,有助于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