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6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9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678964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7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明、刘军、马向阳等。

后路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8964 占比:99.91%

总计:679548篇

后路手术—发文趋势图

后路手术

-研究学者

  • 李明
  • 刘军
  • 马向阳
  • 丁文元
  • 吕乔
  • 杨子斌
  • 杨峰
  • 白龙
  • 蔡祖祥
  • 谢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金龙
    • 摘要: 近年来,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相比以往的开刀手术,大家对这些似刀非刀的新型治疗方式、适应证,以及毒副反应还是知之甚少。椎管内肿瘤通常选择后路手术,这不可避免地要切开脊柱,露出肿瘤,然后把肿瘤切除。但手术是否要切开脊髓,要看肿瘤的部位。髓外硬膜下肿瘤,在脊髓和硬脊膜之间,所以不用切开脊髓就可以切除。
    • 钟思宇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为本院 80 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其在本院手术治疗时间为 2019 年 8 月~2021 年 8 月,分组方法为计算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40 例参照组与 40 例研究组,分别给予前后组手法复位手术、后路手术,比对两组样本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疼痛及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整体疗效。 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后凸角度及生活质量更高,椎体前缘高度及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较大;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治疗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较大。 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效果优良,对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有助于降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杨善伟
    • 摘要: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路手术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梁山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5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施以后路手术治疗,研究组施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伤锥高度改善率、Cobb角纠正率、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伤锥高度改善率、术中X线暴露时间、Cobb角纠正率与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术后6个月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两组患者CK-MB值均降低,术后7 d<术后3 d<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研究组的CK-MB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可明显减少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其应用价值要高于后路手术
    • 肖伟
    • 摘要: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今天浏览到贵刊2020年23卷第3期《3种入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一文,我对这篇文章提出如下疑义,本着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该引以为戒!1.病例资料文中“对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4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2个节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84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A组(前路手术)、B组(后路手术)和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各28例。”
    • 陈锋; 官众; 贺弘; 许勇; 罗伟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02月-2018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实施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患儿临床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岁;胸椎10例,胸腰椎6例,腰椎9例,骶椎5例;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2例,E级13例。观察患儿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30例随访4~8年,失访2例。脊椎后凸角:术前42~48(44.8±6.20)°,末次随访时18~22(20.4±2.37)°;神经功能:B级1例,术后恢复到D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均恢复到E级。术后1个月1例切口感染,给予抗生素、清创术后治愈;术后1年3例切口窦道形成,清创术后治愈;2例脊柱结核复发,均再次住院实施翻修清创内固定术。1年后,所有患儿均植骨融合;1例骨性融合后出现内固定断裂,予以内固定取出术。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能获得较安全可靠的远期疗效。
    • 何心愉; 周红海; 曾禹铭; 覃鸿图; 刘柏杰; 侯喜安
    • 摘要: 轴性症状是颈椎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颈椎活动受限,颈项部及肩背部长期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颈椎局部解剖结构的损伤机制不同,其中常见的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破坏颈椎骨性结构,颈椎后路手术主要破坏颈椎局部软组织结构,两者均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既与手术相关的一些共性危险因素有关,如颈椎活动度的减少,也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颈椎序列等特有的危险因素有关。本文对颈后伸肌群、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颈椎骨性结构、手术方式等因素与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李希望; 张建光; 田康勇; 钟福阳; 黄丽娜
    • 摘要: 目的:探讨“防中柱压缩棒”在胸腰椎骨折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其中,20例患者应用“防中柱压缩棒”实施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观察组),20例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传统直棒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改善情况,同时为患者实施随访,了解伤椎高度维持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相较之下,观察组具备更少出血量和并发症,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防中柱压缩棒”在胸腰椎骨折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过程会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并发症,缩减工具数量和操作过程中的器械相互干扰,减化程序提高效率。可控的轴向撑开恢复伤椎高度,间接复位伤椎椎管占位和伤椎终板塌陷。
    • 熊宇; 吴石奇; 李亮
    • 摘要: 目的 评估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为后路入路,对照组为前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相对前路手术较差,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入路途径.
    • 孙岩; 董春科; 王好; 韦竑宇; 杨峰; 谭明生
    • 摘要: 背景:椎体成形术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用于治疗脊柱椎体继发性转移瘤,然而鲜有涉及上颈椎区域转移瘤的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后路枕颈部融合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例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出现枕颈部疼痛,其中8例出现明显脊髓压迫症状。采用Tokuhashi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采用脊柱肿瘤不稳定性评分(SINS)用于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JOA评分、N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X线片、三维CT及MRI评估枢椎复位情况,并测量脊髓有效空间(SAC)。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7.7±9.1)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枕颈部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患者平均年龄(68.9±12.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67±30)min,平均失血量为(293±73)ml,注入的平均骨水泥量为(2.8±0.2)ml。术前VAS评分为(7.8±0.9)分,JOA评分为(7.3±2.5)分,NDI评分为(80.0±11.4)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5.4±1.2)分和(4.1±1.2)分,JOA评分为(9.6±2.1)分和(10.9±1.6)分,NDI评分为(63.2±15.6)分和(59.7±15.5)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由术前(7.7±1.6)mm增至末次随访的(11.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可见枢椎不同程度复位,1例患者出现深部伤口感染,采用清创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病情恶化,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采用后路枕颈部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一定复位效果,提供良好的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较少,提高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 林扬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时疼痛较轻,手术创伤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