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凸畸形

后凸畸形

后凸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90126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2014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等;后凸畸形的相关文献由1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宏其、于海洋、唐明星等。

后凸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0126 占比:99.56%

总计:90520篇

后凸畸形—发文趋势图

后凸畸形

-研究学者

  • 张宏其
  • 于海洋
  • 唐明星
  • 王斌
  • 郭超峰
  • 张旭
  • 李超
  • 马原
  • 付青松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成洪; 严望军; 朱文浩; 龙亨国; 刘邦能; 邵伟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平面Pome截骨矫形技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24例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Ponte截骨矫形技术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变化、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术后随访行X线及三维CT复查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6〜48(36.6±3.4)个月,术后脊柱成角畸形明显改善。手术前Cobb角为(37.14±6.42)°,ODI评分为(42.23±2.34)分,JOA评分为(7.53±0.62)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15.34±2.12)°,ODI评分为(4.02±1.52)分,JOA评分为(24.83±0.52)分;上述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及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植骨均Ⅰ期融合,融合时间3〜7(4.2±0.3)个月。结论多平面Pome截骨矫形技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复位去失,且创伤性小。
    • 陈超
    • 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11—2020-11于商城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将术后6个月发生后凸畸形的6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后凸畸形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查阅资料并收集病例资料相关内容,分析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Ⅲ度、骨折分型A3型、术前骨密度值低、Oswestry指数(ODI)评分高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椎体压缩程度Ⅲ度、骨折分型A3型、术前骨密度值低、ODI评分高,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 盛明; 于海洋; 张伟; 张旭; 郑国辉
    • 摘要: 目的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柔韧性(FLEXIBILITY OF KYPHOSIS SECONDARY TO THORACOLUMBAR FRACTUR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6例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及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测量局部后凸LKCA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计算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柔韧性。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病程、椎体高度丢失程度、是否合并KUMMELL病、骨折椎体楔形变侧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和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数据,连续性数据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非连续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将与柔韧性相关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各因素与柔韧性相关程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显示,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柔韧性与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后凸LKCA角呈负相关,与SVA、是否合并Kummell病呈正相关,与其他观察因素无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后凸LKCA角是影响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柔韧性的最显著相关因素。结论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柔韧性与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后凸LKCA角、SVA、是否合并Kummell病有关,术前测量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患者后凸柔韧性,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龙长江; 张贺成; 车晓明
    • 摘要: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人群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伴随艾滋病混合感染及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结核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脊柱结核作为肺外结核严重的常见形式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分型标准作为手术指导,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案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对脊柱结核的分型、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脊柱结核的认识。
    • 施驰宇; 张道鑫; 韩庆斌
    • 摘要: 休门氏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诊断尚存争议的少见疾病,是青少年发生退行性结构性胸腰椎后凸畸形伴腰痛的最常见病因,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连续性椎体终板不规则改变、椎体楔形变及Schmorl结节。休门氏病一般预后良好,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用于脊柱后凸程度较小的患者,主要包括锻炼、理疗、佩戴支具等;手术治疗包括前路松解和支撑术、后路矫形融合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术、脊柱后凸截骨固定术等。该文拟对休门氏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锋; 官众; 贺弘; 许勇; 罗伟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02月-2018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实施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患儿临床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岁;胸椎10例,胸腰椎6例,腰椎9例,骶椎5例;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2例,E级13例。观察患儿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30例随访4~8年,失访2例。脊椎后凸角:术前42~48(44.8±6.20)°,末次随访时18~22(20.4±2.37)°;神经功能:B级1例,术后恢复到D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均恢复到E级。术后1个月1例切口感染,给予抗生素、清创术后治愈;术后1年3例切口窦道形成,清创术后治愈;2例脊柱结核复发,均再次住院实施翻修清创内固定术。1年后,所有患儿均植骨融合;1例骨性融合后出现内固定断裂,予以内固定取出术。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脊柱结核,能获得较安全可靠的远期疗效。
    • 张双姣; 张转运; 庄珊珊; 董媛媛
    • 摘要: 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病人全身麻醉下分期行截骨矫形术,病人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围术期麻醉护理配合中需重视: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护理配合,合理摆放手术体位,加强复位护理配合,预防眼部损伤,做好唤醒试验的护理配合及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护理。
    • 曹强; 段明明; 张亮亮; 冯阳阳; 周煜虎; 王剑飞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 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 焦杰; 许小伟; 张晓越; 卢宏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组(传统手术组)和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组(改良手术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腰痛程度、矢状位垂直轴(SVA)、后凸Cobb角、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治疗后,改良手术组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SVA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朱灏; 刘波; 张华溢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以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OP)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SF)合并后凸畸形(以下简称: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依据截骨技术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单节段组(n=30,给予PSO截骨疗法)与多节段组(n=30,给予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对比2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用时等);矫形效果[手术前与手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胸椎后/前凸角(TK、LL)以及矢状面平衡(SV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节段组手术与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单节段组少(P0.05);术后,多节段组Cobb角大于单节段组(P0.05).2组均未发生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与骨水泥渗漏不良反应.多节段组总发生3例(10.00%)不良反应,且未出现形成假关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节段组11例(36.67%)的发生情况(P<0.05).结论:治疗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不论采用单节段还是多节段截骨疗法均可能实现治疗目标,但多节段法并发症更少,手术各项指标更优异,临床应用更安全,且术后改善情况更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建议优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