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7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257702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39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郝定均、王强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7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57702 占比:99.43%

总计:259184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研究学者

  • 李涛
  • 郝定均
  • 王强
  • 李中锋
  • 贺宝荣
  • 赵刚
  • 邓强
  • 张亮
  • 曾逸文
  • 朱裕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二松; 马朋朋; 张鑫; 张春林; 蔡明; 苏峰; 刘肃; 李伟; 胡振顺; 张志敏
    • 摘要: 背景:以往研究中恢复骨折椎体强度或刚度所需的骨水泥体积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椎体在不同区域和个体之间体积大小差异、骨折前后体积差异、骨水泥体积和分布不对等引起。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治疗椎体骨折所需的骨水泥灌注量。方法:选取8只成年绵羊,经筛选T8-L2椎体后最终获得50个椎体,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初始强度和刚度、骨折后椎体前缘高度,使用有限元技术精确计算每个椎体骨折后体积,得出骨水泥注射体积。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拉丁方设计,50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标本分为两阶段处理:第一阶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分别注射体积5%,10%,15%,20%的低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第二阶段,分别注射体积15%,16%,17%,18%,19%,20%的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将两阶段的标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椎体术前高度、宽度、深度、脱钙前后骨密度、强度和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第一阶段:与术前比较,5%,10%,15%组术后椎体强度降低(P0.05)。④结果表明,在保证骨水泥无渗漏前提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占骨折椎体体积16%骨水泥联合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和高度恢复为最佳。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与结论:(1)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4)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5)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④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⑤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张沛; 杜源; 金祺; 孙承军
    • 摘要: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758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OVCF男女发病率比为1∶2.2。②年龄50~94(75.2±8.9)岁,70~79岁为好发年龄段。③758例患者共发生844个椎体骨折,其中胸椎377个(44.67%),腰椎467个(55.33%)。单节段椎体骨折677例(89.31%)。T_(11)~L_(2)椎体骨折582个(68.96%)。④90岁前各年龄段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体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延长(增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中70~79岁为好发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T_(11)~L_(2)椎体为骨折好发部位,单节段椎体骨折最为多见,90岁以前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延长(增加)。
    • 李佳平; 李龙; 李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按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PKP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CRP、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TPⅠNP、β-CTX、OPG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BGP、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反应,也能改善骨代谢指标,值得推广。
    • 陈淘; 林国文
    • 摘要: 目的:观察芪骨胶囊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96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PKP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3 d口服芪骨胶囊,两组术后每天常规补充钙剂。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3个月疼痛、功能障碍程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骨代谢指标。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β-crosslaps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otal-PⅠNP、OC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芪骨胶囊联合PKP手术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 陈浩; 张贤锋; 杨凡朋
    •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伤椎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观察其手术疗效,同时计算患者术后伤椎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分析该指标与临床疗效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 d,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KP手术能够有效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程度,恢复躯体功能及骨折椎体结构,骨水泥的弥散容积与患者疼痛恢复、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 黄重; 贾瑞鹏; 刘亦恒; 张超; 刘科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过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应用PKP治疗OVCF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指标,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在107例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8例,渗漏率为16.82%,通过对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骨水泥注入量>5 mL、术前Cobb角>24°是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患者年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骨水泥注入量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张芬; 王峰; 王怀泽; 孙奎; 刘德春; 宋阳春
    • 摘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经典方案,通过球囊扩张可以恢复伤椎的高度,骨水泥强化稳定伤椎以及骨水泥的热效应可以达到快速止痛。但PKP手术并没有解决椎体外的软组织损伤问题,部分患者术后腰背部残余痛并不能完全缓解,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小针刀疗法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特色疗法 [2] 。本研究通过小针刀治疗PKP术后的残余痛,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杜宝生; 陈兆树
    • 摘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凭借其良好的畸形纠正效果以及即时缓解疼痛症状等优势,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治疗中运用广泛,近远期疗效得到肯定[1]。但PKP手术中骨水泥渗漏率仍达到15%~45%[2]。明胶海绵具有止血填充、封堵作用,近年来,逐步用于椎体成形术中的骨水泥渗漏预防,但用于PKP手术的报道以及经验总结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探讨填塞明胶海绵碎粒在PKP手术治疗OVCF中的运用价值,报道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