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2083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三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第二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等;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献由1067位作者贡献,包括石仕元、费骏、康宁等。

腰椎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1 占比:3.36%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2083 占比:96.36%

总计:12540篇

腰椎结核—发文趋势图

腰椎结核

-研究学者

  • 石仕元
  • 费骏
  • 康宁
  • 王自立
  • 胡胜平
  • 赖震
  • 佘远举
  • 刘学来
  • 刘朝阳
  • 张宏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军; 杨群; 张锐; 姜畅
    • 摘要: 背景:腰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骨质破坏明显、神经症状显著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应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18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2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不同随访期间影像学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在术后6个月左右逐渐稳定,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等;④提示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手术节段植骨融合,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杨军; 杨群; 张锐; 姜畅
    • 摘要: 背景:腰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骨质破坏明显、神经症状显著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应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18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2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不同随访期间影像学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在术后6个月左右逐渐稳定,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等;④提示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手术节段植骨融合,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刘思源; 饶涛; 赵衡; 窦吉辰; 周奕; 柳庆华; 寸新华
    • 摘要: 目的:对比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以椎间隙病变为主的腰椎结核患者42例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15)和PLIF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结核复发迹象,均未出现内固定装置障碍。结论:OLIF治疗以椎间隙破坏为主的腰椎结核的短期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PLIF相比,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创伤小,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符合加速康复的要求。聚醚醚酮材料是否能安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付拴虎; 钟远鸣; 卢大汉; 覃浩然; 伍亮; 陈勇喜; 许伟; 覃海飚
    • 摘要: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腰椎结核1年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腰椎结核患者。随访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随访(15.10±1.37)个月,最终纳入有效病例50例,根据手术的方式选择,将患者分为A组(椎间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2例和B组(前后联合入路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18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2例病例随访过程中,脱落病例2例(1例病例死亡、1例病例自动退出),最终纳入有效病例50例。终末随访时两组间在年龄、性别、ESR、CRP、Cobb角、VAS、JOA、ODI评分、ASI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行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结核,后外侧椎间孔镜下置入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同样可以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可以起到缓慢释放药物、提高病灶局部链霉素药物浓度,起到强效杀菌作用,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可以达到充分减压、清除病灶组织及达到骨性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 姜超; 尹思; 赵为公; 张银刚; 张小卫; 杨益民; 张永远; 冯超帅; 郝定均; 杜恒
    • 摘要: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微创组),接受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有无结核全身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Cobb角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188.64±18.59)min vs.(201.60±22.67)min]、术中出血量[(118.64±22.95)mL vs.(553.60±100.54)mL]、术后引流量[(134.55±36.48)mL vs.(291.20±61.53)mL]、住院时间[(12.86±2.17)d vs.(15.80±3.03)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ESR、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腰椎前凸Cobb角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微创技术可减小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解非; 张智翔; 李天云; 崔博
    • 摘要: 目的比较增强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疑似60例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增强CT和MRI图像,以病理或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60例患者中,有42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增强CT检出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Kappa值为0.615;MRI检出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41;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P<0.05),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结论增强CT与MRI对诊断腰椎结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MRI优于增强CT,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增强CT在死骨形成检出率优于MRI。
    • 罗清龙; 蓝勇波; 邱荣志; 林祥静; 蔡建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对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丢失量、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丢失量均明显改善(P0.05);肌间隙入路组出血量低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更佳。
    • 张皓; 刘华; 邹波; 张玥; 高秋明
    • 摘要: 脊柱结核为最常见的一种肺外结核,发病率占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以胸椎最为常见,腰椎次之,易造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瘫痪。由于脊柱结核的病灶部位较为特殊,且致残率较高,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性,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初次手术后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术后复发,其复发率为1.28%~25%[1]。现报道1例经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病例。
    • 肖殿超; 万宗科; 张金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病灶清除术治疗中青年腰椎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78例中青年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单纯前入路行病灶清除术的26例患者资料纳入A组,采用单纯后入路行病灶清除术的26例患者资料纳入B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病灶清除术的26例患者资料纳入C组。分析比较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手、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A组次之,B组术中出血量最少;C组出院时间长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入路病灶清除术可缩短中青年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时间,单纯后入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而前后联合入路可降低患者Cobb角。
    • 付拴虎; 宋泉生; 秦凯; 卢大汉; 覃海飚; 谷金; 陈勇喜; 覃浩然; 韦家鼎; 伍亮
    • 摘要: 背景:相关骨结核动物模型实验显示,通过硫酸钙人工骨载药可缓慢、持久地释放抗结核药物,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其还可修复病灶局部骨缺损,促进骨性融合.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6-69岁,试验组12例接受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6例接受前后联合入路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及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试验获得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P<0.05),腰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术后的Cobb角均有丢失现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手术行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结核,后外侧椎间孔镜下植入载链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