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间隙入路

肌间隙入路

肌间隙入路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298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基层医学论坛、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等;肌间隙入路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浩、曹晓建、李海俊等。

肌间隙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987 占比:99.89%

总计:93093篇

肌间隙入路—发文趋势图

肌间隙入路

-研究学者

  • 谢浩
  • 曹晓建
  • 李海俊
  • 范顺武
  • 贺旭
  • 靳江波
  • 于晓华
  • 储旭东
  • 刘宸麟
  • 刘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张海飞; 赵云昌; 赵春节; 梁明
    • 摘要: 目的对比腰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和常规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L)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FL结合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的63例L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肌间隙组37例和常规组26例,肌间隙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常规组选取常规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评估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CT和MRI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和双侧横断面多裂肌面积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手术节段ROM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LDH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 徐明奎; 陈美雄; 许日明; 林业武; 罗原泰; 陈英伟; 周理
    • 摘要: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MIS-TLIF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微创组,将采用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开放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止痛药物用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术后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腰椎冠状面Cobb角,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止痛药物用量均少于开放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微创组VAS评分、ODI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发生并发症2例,开放组发生并发症3例,经换药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罗清龙; 蓝勇波; 邱荣志; 林祥静; 蔡建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对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丢失量、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丢失量均明显改善(P0.05);肌间隙入路组出血量低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更佳。
    • 郭飞; 张兴; 胡传亮; 刘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2月应用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38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术后3、6个月复查腰椎CT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4.7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5%;术后总融合率为92.1%,随访中无内固定断裂、脱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隙入路钉钩系统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曾红生; 陈子华; 邹伟龙; 陈建威; 陈鑫营
    • 摘要: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对照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进行复位手术,椎板开窗直接椎管减压。记录两组的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视觉模拟(VAS)评分等指标。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脊柱X线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间接椎管减压用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曾红生; 陈子华; 邹伟龙; 陈建威; 陈鑫营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1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对照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进行复位手术,椎板开窗直接椎管减压.记录两组的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视觉模拟(VAS)评分等指标.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脊柱X线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间接椎管减压用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葛小聪; 陈天实; 王文合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入路固定,观察组行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VAS、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个时间段VAS和ODI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且可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 萧锦瑜; 王振; 尹景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方式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肌间隙组(n=25)与后正中组(n=23).肌间隙组途经肌间隙进行手术,后正中组从后正中途经进行手术,记录2组失血总量、手术操作时长、引流总量、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比2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及Cobb角,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肌间隙组的失血总量、手术操作时长、引流总量、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后正中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微创优势,术后康复进程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孙国荣; 顾庆陟; 夏祎; 朱姗姗; 石林新; 陈然; 蒋传海; 史凤之; 吴成如
    • 摘要: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和经皮置钉技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行微创椎弓根置钉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83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Wiltse入路置钉者43例,纳入Wiltse组;经皮置钉者40例,纳入经皮置钉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关节突关节损伤情况和术后随访期间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伤椎复位率显著高于经皮置钉组,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皮置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Wiltse入路较经皮置钉具有更低的关节突关节损伤率和更稳定、良好的椎体复位率,临床中更值得推广、应用.
    • 严邦胜; 谢健; 潘艳华; 谈军; 邹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肌间隙入路微创置入钉棒系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分为传统入路组与肌间隙入路组各31例.传统入路组沿棘突两旁分离骶脊肌群分离进入;肌间隙入路组在棘突中线旁开2 cm纵行将两侧胸腰筋膜切开,自竖脊肌中钝性分离最长肌及多裂肌之间的间隙分离进入.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肌间隙入路组术后个月、3个月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入路相比,胸腰椎骨折采用肌间隙入路微创置入钉棒系统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远期腰背痛发生率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