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6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56篇、会议论文426篇、专利文献707875篇;相关期刊103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浙江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北京大学女性盆底重建与微创手术研讨会等;手术方式的相关文献由1445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李强、刘勇等。

手术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56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42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07875 占比:99.06%

总计:714557篇

手术方式—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慕虎; 励新健; 汪路明; 吕望; 胡坚
    • 摘要: 机器人辅助胸腔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近几年来逐渐开始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但其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视频辅助胸腔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相比,优劣对比仍存争议.近期研究发现,在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中,相较于VATS,虽然RATS的手术时间延长、成本明显增加,但由于RATS具有更好的术中稳定性和安全性,患者依旧可以从中获益,包括术中出血少、中转开胸率低和淋巴结清扫多,患者30d死亡率、住院时间等也明显减少.在袖式肺叶切除术中,RATS在支气管吻合、气道重建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也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几年RATS与VATS在不同手术方式下治疗N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赵海峰; 吴雪霁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手术的眼眶肿瘤患者77例(79眼),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不同,采用前路开眶、外侧开眶及眶内容物剜除术,观察术中肿瘤的切除是否完整、术后并发症如瞳孔的改变、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77例中有7例7眼(9.1%)肿瘤残留,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10.3%)高于外侧开眶术、眶内容物剜除术(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三种手术入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5%、14.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有1例1眼(1.3%)复发,三种手术入路患者术后复发率(14.3%、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眶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及生物学特性,以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的可能。
    • 张震岳; 崔中豪; 郝延科
    • 摘要: 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脊柱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疼痛缓解迅速的优点得到临床认可,大大减少了OVCF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术后生存质量。针对OVCF具体情况,对各类手术效果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姚瑶; 占永立; 李深; 叶明; 路晓光; 母淑娟; 王思婕
    • 摘要: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其中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常选用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其手术方式多样化,分别有传统端侧吻合术、传统端端吻合术、传统侧侧吻合术及改良的端侧吻合术、改良的端端吻合术、改良的侧侧吻合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不同术式,阐述各自优缺点,以期指导临床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手术的开展。
    • 蔡雅冰; 邹艳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自我接纳水平和体力活动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接诊乳腺癌患者共2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接纳量表(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癌症患者体力活动测定量表(EPIC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EPIC-PAQ)、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cancer,FACT-B)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接纳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及生存质量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自我接纳水平、体力活动与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探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自我接纳量表总分为(42.46±5.43)分,体力活动量表总分为(70.56±16.56)分,生活质量条目均分为(2.81±0.73)分;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接纳水平、体力活动存在相关性(r=0.381、0.4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手术方式、自我接纳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均为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受家庭月收入、手术方式、自我接纳水平和体力活动的影响,且生存质量与自我接纳水平及体力活动呈正相关。可通过心理干预及从事适宜的体力活动来改善自我接纳水平及体力活动能力,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 马金鑫; 武建英; 马伟
    • 摘要: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 CBT)属于头颈部常见的副神经节瘤,属于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长期以来由于CBT患者数量少且分布具有地域性,所以关于CBT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但随着CBT患者对高质量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着治疗技术的革新。既往的临床实践中表明,手术治疗几乎是所有的CBT较为理想的选择,患者对于手术的效果也较为满意。临床上常结合Shamblin分型对临床手术治疗进行指导,提高了手术治愈的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进展情况,本文围绕CBT在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以及其对于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进行探究。
    • 何平海; 臧国辉; 陈勇兵
    •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保守治疗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VATS组34例,保守治疗组28例,比较VATS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感染性休克、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胸管保留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比较VATS组一期缝合与非一期缝合在切口感染、感染性休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胸管保留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比较不同手术时机下VATS一期缝合在白细胞、CRP指标、胸管保留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结果VATS组感染性休克、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胸管保留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VATS综合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微创安全,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并降低病死率从而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 乔名坤; 崔超
    • 摘要: 结核性脓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较长,病情较复杂,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临床手段,若治疗不积极或处理方式不对,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并发症。结核性脓胸早期阶段即渗出期,结核性脓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注药溶解纤维素治疗,而一旦进入纤维脓液期和纤维机化期脓胸阶段,或出现结核性脓胸外穿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时大多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在结核性脓胸的不同阶段采取相适应的手术方式会使患者获得较大收益。
    • 强济斌; 黄晓菲; 吴志强; 张庆卫; 陈鑫
    • 摘要: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标准腹腔镜治疗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旨在为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2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其中腹腔镜组(n=176)行标准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器人组(n=152)行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包含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随访尿控和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尿道膀胱颈吻合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即刻尿控、术后1、3个月尿控率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情况好等明显优势,机器人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在临床上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住院费用较高,这是限制其在我国开展的主要原因。
    • 杨柳; 郑洁怀; 蔡一陶
    • 摘要: 目的:探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影像学表现及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医院2020年3月收治的一例儿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DFSP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的低回声肿块,常高于皮肤,可有分叶,多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典型的CT表现为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大部分增强后呈较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_(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_(2)WI脂肪抑制像及STIR呈高信号,而在DWI上多呈高信号表现。部分病例的表现亦不典型。结论:超声、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理穿刺方能确诊,但是仍被认为是DFSP的首选检查,超声安全廉价,重复性好,可清楚观察肿块的边界、内部回声、血运情况等,且方便多次随访;CT、MRI则对于肿块的侵犯深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强化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影像诊断对于患者手术范围的评估及术后的随访也有重要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