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年浙江省防痨协会第34届学术年会
2017年浙江省防痨协会第34届学术年会

2017年浙江省防痨协会第34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7-10

主办单位:;浙江省防痨协会;;浙江省结核病诊疗中心;;

会议文集:2017年浙江省防痨协会第3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我市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对2011-2015年衢州市登记报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11-2015年全市共登记报告老年肺结核4099例,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占44.3%;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构成比为45.1%,户籍以本地户籍居多(99.3%),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83.5%),75.1%的老年肺结核就诊延误,老年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为84.6%. 结论:衢州市老年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大,阳性率高,就诊延误情况严重,是重要的传染源.应加强老年肺结核宣传力度,做好早期发现与治疗管理工作,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 摘要:目的:观察内消瘰疬丸辅助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颈淋巴结结核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标准化疗方案2H-R-Z-E/10H-R-E;对照组52例,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内消瘰疬丸口服,9g/次,2次/d.比较治疗1、3、6个月末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块病灶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3、6个月末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末观察组颈部淋巴结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末,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对照组2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内消瘰疬丸辅助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可提高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加快淋巴结肿块的吸收、破溃伤口的愈合,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西药观察组,且长期(1年)口服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后入路行病灶彻底清除并植骨治疗多节段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2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多节段腰骶椎结核45例;平均年龄47±14.6岁;根据前路腹部切口不同,分为传统切口组19例,改良切口组2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病变累及节段L4-S115例,L3-S26例,L3-S15例;骨破坏均以腰4,5,腰5骶1椎间隙为主;14例患者有神经根性症状,4例有马尾压迫症状.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情况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脊髓功能,脊柱矫形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45例病例获得随访32±10.21(24-45)个月;前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切口长度(传统切口组28.3±3.5、改良切口组16.4±3.4)、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传统切口组:46.3±12.4、改良切口组:35.7±7.9)、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达100%,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完全恢复;术前、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脊柱矫形Cobb角恢复情况、及病灶治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后前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前路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外对多节段腰骶椎结核的治疗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该术式较传统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解剖显露清楚、胃肠道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经十一肋腹膜外改良小切口治疗腰椎1~2(简称"L1~2")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应用一期后-前路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外科治疗的L1~2结核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经十一肋腹膜外改良小切口组(改良组,28例)和传统肾切口组(传统组,2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住院时间、神经损伤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脊柱矫形、植骨融合、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等指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改良组手术时长[(242.21±20.87)min]、手术切口长度[(9.4±1.1)cm]、住院时长[(15.42±2.50)d]、术后1d的VAS评分[(5.6±0.58)分]及术后15d的VAS评分[(4.0±0.20)分]均优于传统组[(291.67±25.63)min、(23.3±3.2)cm、(18.78±4.51)d、(6.2±0.38)分,(4.4±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01;t=19.78,P=0.001;t=3.08,P=0.004;t=3.68,P=0.001;t=4.24,P=0.001);但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720.25±80.32)ml、784.17±84.73)ml]、并发症发生例数[7.14%(2/28)、7.40%(2/27)],植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x2=0.025,P=0.987;术后12个月为x2=1.699;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经十一肋腹膜外改良小切口病灶清除融合治疗L1~2椎体结核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肾切口,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改善术后疼痛,加速术后康复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结核强直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月膝关节结核屈曲或伸直位强直膝10例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结核控制情况,行实验室及膝关节MRI、X线、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后,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术后抗结核治疗,随访观察关节假体稳定性,评估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关节结核的复发情况. 结果:10例患者中6例陈旧性结核,4例活动期结核;术前膝关节强直角度15°-55°.获24-54月随访,平均35.4月;手术时间90-118min,平均102min;患者术后至末次随访,膝关节屈膝角度恢复至95°-120°,平均105±14.8°;伸直角度-5°-10°,平均0.5±7°,术前膝关节HSS评分46.6±16.2术后恢复至79.6±9.6.至末次随访,全部假体未见松动,结核无复发. 结论:膝关节结核伴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确保关节稳定性、个体化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普通表面膝关节置换治疗强直膝关节结核在临床上可行,但术前需充分评估结核控制情况及膝关节软组织、骨质条件,同时活动期关节结核置.
  •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实施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手术的27名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骨性融合、手术前后血沉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手术时间90~195min,平均(115.9±32.5)min,术中出血量35~95ml,平均(62.3±14.6)ml.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3±1.27)、(2.26±0.85);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血沉分别为(45.26±10.10)、(13.19±3.27),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病灶均治愈,踝关节有效融合. 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固定效果稳定等优点,可以加快术后愈合,提高关节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6年7月~2012年7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结核患者,且获得中期随访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18例患者合并神经损伤,根据Frankel分级,B级6例,C级5例,D级7例.全程督导抗结核治疗,术后观察结核中毒症状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和腰椎功能情况分别评估. 结果:32例患者获得27~85个月(平均51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结核症状逐渐得到控制,胸腰痛缓解.18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术前6例B级患者,3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5例C级和7例D级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腰椎功能按JOA疗效评定方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的JOA优良率分别为72.05%、83.71%、83.83%、85.06%、87.15%,术后不同时期优良率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加州大学(Universith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进行评价,术后2年53.1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术后获得5年随访,退变率为86.96%,与术前及术后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腰椎功能和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期随访发现术后邻近节段出现较高的退行性改变.
  • 摘要:目的:评价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椎结核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70~82岁,平均76.3岁;病程3~15个月,平均5.3个月.累及节段为T6~T11.患者均有午后潮热、胸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血沉35~116mm/h,平均63.7mm/h.C反应蛋白27~93mg/1,平均65.2mg/1,磁共振影像检查均提示有椎体间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合并脊髓损伤21例,Frankel分级C级7例、D级14例.脊柱后凸畸形15例,脊柱后凸Cobb角15°~34°,平均22.7°.术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3~5周,术前、术后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18个月,记录术后神经功能及融合情况,后凸Cobb角,定期监测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术后2例合并胸腔积液,肺部感染,4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窦道形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8个月,手术时间130~195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400~1000ml,平均700mL,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8个月,平均6.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血沉,C反应蛋白开始明显下降,术后4周基本降至正常;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5例,经加强护肝治疗、调整抗结核药物,肝功能逐渐恢复.末次随访合并脊髓损伤的21例患者FrankelD级3例、E级18例,术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6°~21°,平均11.5°. 结论: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可以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在同一皮肤切口下满意地清除病灶、进行椎体间植,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标准化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对治疗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30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的临床资料和检验数据,获取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30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282例(92.5%)至少发生了1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胃肠道反应46.9%、甲状腺功能减退41.3%、低钾血症34.1%、肾功能异常29.8%、血液系统损害21.6%、药物性肝损害19.0%、关节或肌肉疼痛11.1%以及耳毒性和前庭功能障碍8.5%.性别、年龄、户籍、既往二线抗结核药物用药史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P>0.05).依据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法,本研究中不良反应与所使用抗结核药物肯定有关的有34例,很可能有关的为236例,可能有关的为12例,可疑有关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282例患者中,175例(62.1%)对症处理后能够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89例(31.6%)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未停止治疗,只有18例(6.4%)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不良反应是否发生对治疗转归没有明显影响(P>0.05). 结论:尽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但是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处理的,通过及时监测、妥善处理,还是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为了解浙江省普通居民对肺结核早期临床症状的认知情况,揭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我省更好的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1个地市中选择了11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600个家庭作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对咳嗽、咳痰、咳血、胸痛、盗汗、消瘦/乏力、发烧、气短/气喘等肺结核常见症状的认知情况等信息,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边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肺结核症状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浙江省普通人群对肺结核常见症状的认知水平为27.1%,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者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文盲者相比,小学(OR=1.41,95CI:1.04-1.92)、初中(OR=2.09,95%CI:1.53-2.86)、高中(OR=2.81,95%CI.:1.95-4.06)和大学(OR=3.94,95%CI.:2.52-6.14)均与肺结核症状的认知程度有关联;与农民相比,医务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也是影响认知水平改善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9.02(95%CI:5.02-16.20)、2.24(95%CI:1.16-4.32)和1.42(95%CI:1.01-1.99).与人均收入小于1.5万元者相比,人均收入≥1.5万元是认知程度改善的促进因素(OR=1.38,95%CI:1.18-1.62);就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式而言,主动学习、广播、报纸/杂志、传单/折页、电影/电视、网络、听说及学校等都是对肺结核症状认知改善的促进因素. 结论:浙江省公众对肺结核常见症状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和信息的来源与途径等都会对该认知程度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学生结核病疫情的基本情况,为学校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浙江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分析学生结核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等特征与患病的关系. 结果:浙江省2011-2016年累计报告学生结核病例8054例,学生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不明显,耐药状况呈上升趋势.学生结核病主要集中在高中(40.09%)和大学(44.26%),15.78%为省外户籍;学生结核病常年发生,发病高峰在4-5月份.学生病例以肺结核为主(92.13%);以新患者为主(98.27%);学生结核病发现方式较单一,以就诊转诊为主(83.13%);学生结核病就诊延误比较长(29天);学生病例大部分能够治疗成功(96.50%).学生结核病传染病报告卡12.42%没有填报学校相关信息. 结论:需全面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学生体检结核病筛查比例急需提高,重点关注中学高校寄宿学生健康,学生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需引起警惕.
  • 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老年结核病防治对策,为不同目标人群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5-201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年龄≥60周岁)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10年间,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病和菌阳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整个报告发病患者中仍占较大比例(25.00%左右),老年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2.23倍,菌阳肺结核是其他人群的2.76倍;老年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总数以60~64岁组最多,为2144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以75~79岁组最高,为181.22/10万;老年患者中复治比例是其他人群的1.6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0.34,P<0.001);老年患者就诊延误比例为61.60%,高于其他人群(5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0.59,P<0.001). 结论:浙江省老年肺结核病和菌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有下降,但老年肺结核患者所占比例仍较大,菌阳率高,是重要的传染源,应加强特定人群宣传力度,做好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工作.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后的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杭州、绍兴、湖州、衢州和丽水市在2009-2012年6月确诊并接受社区治疗管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意愿与需求,并根据患者转归状况,分析不同方式的社区管理对患者治愈率的影响. 结果:接受社区管理患者共220例,治愈率为65.91%,其中大专及以上、工人、新患者、药物注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的患者治愈率相对较高;药物注射治疗地点为家庭的治愈率为86.67%,高于在社区治疗的68.15%和其他地点治疗的54.84%(P=0.03);药物注射治疗地点离家距离S5km的治愈率为67.74%,高于离家距离>5km的治愈率36.36%(P=0.04);有社区医生/护士随访管理的治愈率为70.39%,高于无随访管理患者的55.88%(P=0.04).65.91%的患者表示愿意在社区接受药物注射治疗,94.09%的患者选择在家服药治疗. 结论:社区管理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亟需提高,应重视患者的意愿和服务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real-time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TB)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两种不同类型靶标核酸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评估联合应用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诊为肺结核并且痰涂片至少3次阴性的患者1155例灌洗液标本,剔除295例未明确诊断病例,肺结核确诊患者672例纳入肺结核组,其它肺部疾病188例(包括4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纳入对照组.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SAT-TB与FQ-PCR联合检测的各类评价指标,并与单一SAT-TB、FQ-PCR、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Bactec MGIT960)、抗酸杆菌染色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以AFS、MIGT960、SAT-TB、FQ-PCR、SAT-TB与FQ-PCR联合检测平行试验(单阳)、系列试验(双阳)为检验变量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507、0.501、0.670、0.660、0.734、0.658,准确性依次为29.45%、33.64%、58.67%、58.32%、67.40%、49.82%,SAT-TB和PCR-FP单独检测或者联合检测其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病诊断价值比较:平行试验>SAT-TB>FQ-PCR>系列试验>涂片>MIGT960. 结论:与细菌学检测方法比较,SAT-TB与FQ-PCR联合检测痰涂阴性肺结核病诊断具有快速、敏感、鉴别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等优势,缩短了确诊时间,提高准确率,给痰涂阴性肺结核患者提供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值得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报道一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的成人继发性肺结核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及与其他常见肺部疾病相鉴别,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摘要:回顾性分析作者收治的一例肺CT表现为反晕征的成人继发性肺结核及国内万方医学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类似病例57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与相关疾病相鉴别,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发现表现为反晕征的肺结核病例多为无基础疾病、不吸烟、青壮年患者,且临床症状轻微.并且肺结核的反晕征有其独特的特点,对其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 摘要:目的:采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估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直接检测临床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225例(肺结核组)和非肺结核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CPA进行检测,并同时使用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三种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作为对照.根据每种方法对样本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去除经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26个样本,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和交叉引物扩增技术的灵敏度分别为46.73%(93/199),63.32%(126/199),69.85%(139/199),70.35%(140/199),假阳性率分别为0%(0/82),0%(0/82),1.22%(1/82),1.22%(1/82).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29、0.817、0.841、0.843,均P<0.01. 结论: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交叉引物扩增技术诊断结核病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作为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摘要:患者,男性,78岁,2015年4月25日因"反复发热20余天"入住我院结核病房.患者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图1A):两肺感染性病变伴两侧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2.7× 109/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35×109/L.生化常规:尿素氮7.5mmol/L,肌酐67.7umol/L,总白蛋白36umol/L,白蛋白20.6 umol/L,谷丙转氨酶20U/L,甘油三酯3.9mmol/L.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8.8秒,凝血酶原时间15秒,纤维蛋白原89mg/dl.血清铁蛋白829.7μg/L,肿瘤指标、ANCA和抗核抗体均阴性,骨髓免疫分型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活检偶见噬血细胞(图2),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治疗主要是舒普深3.0g Q8h静脉注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HLH临床典型表现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等为主要特征,但是临床上HLH症状表现隐匿,医生往往容易漏诊和误诊,病死率非常高。总之,结核相关性HLH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流式细胞术测定炎症因子谱对结核相关性HLH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长疗程用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1例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原耐多药化疗方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恶化,加用利奈唑胺后明显改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学改善、影像学表现和不良反应,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患者接受利奈唑胺600mg,每日2次联合原方案抗结核治疗,病情迅速改善,症状明显缓解,利奈唑胺共计用药4月,肺部阴影吸收,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阴转,随访16月,病情无反复,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耐多药结核病尤其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化疗过程出现病情反复,加用利奈唑胺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 摘要:目的:采用RNA恒温扩增荧光实时检测技术(the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AT-TB)检测临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评估该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灌洗液标本,剔除部分未明确诊断和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标本,最终992份灌洗液标本纳入肺结核组(n=992),同期采集在我院呼吸科及职业病科住院的非结核病患者标本,159份灌洗液标本纳入对照组(n=159).分别进行SAT-TB、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Bactec MGIT960)、抗酸杆菌染色镜检(AFS),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每种方法对样本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以AFS、MIGT960、SAT-TB为检验变量时,灌洗液标本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35、0.681、0.758,其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AFS、MIGT960和SAT-TB均可以作为阳性结果的诊断指标. 结论:SAT-TB为肺结核患者的确诊提供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辅助手段,尤其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测上具有较大优势,值得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国内关于免疫正常宿主肺隐球菌病的报道并不少见,患者往往无明确的病原接触史,肺部影像学无特异性,往往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等.而类似结核的侵袭性支气管肺隐球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国内鲜见报道.本文报道一例影像学类似结核的侵袭性支气管肺隐球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诊治过程曲折,可资临床医师借鉴.
  • 摘要:本文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促进依从性改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认为以多种形式加强对结核患者的健康宣教机及远程随访、减轻药物副反应,加强心理干预、提高家庭及社会对患者的支持系统、呼吁政府加大对贫困患者的经济补偿力度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等能有效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相关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术后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接受的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后,9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87例,延期愈合6例,未愈合2例.随访1年原切口结核局部复发3例,无非切口部位复发病例.切口未愈及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及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于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治疗,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通畅引流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等处理措施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调查结核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10年1月-2011年6月结核重症监护室81例MDR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和检出部位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结果:在8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占67.90%(55例);APACHE-Ⅱ评分为20-30分占59.26%(48例),血清白蛋白<30g/L占81.48%(66例);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分别为34.57%(28例)、29.63%(24例)、27.16%(22例);具有四种、四种以上、三种、两种侵入性操作者分别为37.04%(30例)、30.87%(25例)、24.69%(20例)、7.40%(6例);细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占58%(47例),革兰氏阳性菌占22.2%(18例),真菌占19.8%(16例). 结论:结核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多见,病情危重,且存在侵入性操作多、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制订完善的防控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顺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和预防肠梗阻复发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共纳入经内科治疗失败需手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患者15例.入院后治疗:强化抗结核、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术前在DSA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至空肠持续减压2周,术中肠黏连松解和肠切除后,将肠梗阻导管顺行引导至末端回肠行小肠内排列.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液、全肠外营养支持、继续抗结核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经肠梗阻导管注入大承气汤100mlBI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患者排气后带管进水,如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可进流食,并胃肠减压接平压;排便后进食半流质,并关闭肠梗阻导管.术后卧位7d,防止肠管移位.如患者排气、排便顺利;进食无不适,自术后第10天起每日2次口服液体石蜡50ml后拔管50cm左右,至术后第14天可完全拔除. 结果:15例病例均按预定方案成功手术,解除梗阻原因.肠梗阻导管均放置成功,平均置管时间23min.术后排气时间为(4.91±2.27)d;术后排便时间为(5.72±2.64)d.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0.0%(3/15):1例切口感染;2例鼻咽炎.术后随访15例5-40个月,2例(13.3%)在术后6个月内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100.0%,无因肠梗阻再手术病例. 结论:结核性肠梗阻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术后的复发率.
  • 摘要:目的:评价咯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结核伴中量咯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结核病治疗中心2012年5月-2014年5月68例肺结核伴中量咳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止规抗结核(3HRZE/10HRE)加(巴曲亭、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静脉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咯血方内服,1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其咳血停止时间治疗组亦明显短于对照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咯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中量咯血具有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结核外科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方法:由8名护士2名医生组成QCC团队,设定主题为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按QCC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包括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与讨论,比较活动前后非计划拔管率. 结果:实施QCC后,结核外科的非计划拔管率由原来的3,5%降低至0.76%,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改良胸腹腔引流管连接方面获得专利一项.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结核外科的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凝聚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体动脉栓塞术预处理联合肺胸膜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科行胸膜肺切除术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56例,根据术前咯血量大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有中到大量咯血者(24小时咯血量大于100ml)进入观察组29例,术前经导管行病灶区域体动脉栓塞预处理,栓塞后24-48h行胸膜肺切除术;少量咯血或无咯血者27例进入对照组,直接行常规胸膜肺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判断区域体动脉栓塞术预处理联合肺胸膜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29例,其中全肺毁损者12例,部分肺毁损者17例,其中25例(86.2%)出现病理性支气管动脉供血,所有患者均合并非支气管体动脉供血,26例(89.7%)患者合并肋间后动脉供血,5例(17.2%)患者合并胸廓内动脉供血,20例(68.9%)患者合并锁骨下动脉供血,8例(27.6%)患者合并膈下动脉供血.经术前区域动脉栓塞预处理后,术中、术后出血量(800±220)ml,手术时间(101±60)min;对照组患者27例,其中全肺毁损者8例,上肺毁损者19例,术前未行动脉栓塞,术中、术后出血量(1620±350)ml,手术时间(150±48)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例(10.3%),并发脓胸3例(10.3%),对照组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例(11.1%),并发脓胸4例(14.8%),并发呼吸功能衰竭2例(7.4%),两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阳和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79例颈淋巴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阳和汤剂,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方面,两组积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10周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为4.31+2.04,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为9.11+1.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淋巴结核比单纯西医抗结核治疗疗效显著,同时能较快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方法改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05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55例及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予指南推荐的天晴甘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舒肝益气汤,1个月为1疗程,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益气汤对改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有明显临床疗效.
  • 摘要: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引流胸腔或腹腔的积液或用于气胸置管引流,,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细,引流效果佳,对患者创伤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因中心静脉导管出口端与临床上普通一次性引流袋或胸腔引流瓶连接不匹配,易造成有研究者报道采用无菌橡胶管和一次性肛管,或一次性2ml注射器进行连接,或三通旋塞、或肝素帽改进后接引流瓶,或应用静脉输液器皮管改良后连接中心静脉导管,但连接后两端或需要用丝线结扎或用胶布缠绕,或操作繁杂,易造成结扎不紧密、胶布缠绕松脱等问题,发生液体渗漏或导管脱落等,将直接影响引流效果,甚至造成气胸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为此本设计者专门设计了一款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可控式胸腹腔引流连接管).本连接管头端采用螺纹接口,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不规则螺口接口处紧密连接,连接管的末端采用由细渐粗的喇叭开口端,主要是为了该连接管其喇叭接口既可以接一次性引流袋,又可以接一次性的胸腔引流瓶。设计合理,安全性高,连接紧密,单根包装消毒,拆开即用,为一次性使用连接管。该连接管处专门设计有软硅胶软管,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负压式挤压操作,减少导管堵管的发生。该连接管细硅胶管处还设有控制阀,主要用于控制大量胸腹腔积液置管放胸腹腔积液的速度,防止积液引流过快导致患者虚脱或不适等反应。本连接管操作简便,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因连接紧密减少了导管松脱、漏液或人为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方法学.方法:采用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RAA),针对保守的插入序列IS6110和IS1081设计引物和探针,在35-40°C环境中对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常见细菌和真菌进行检测.结果:针对IS6110和IS1081序列合成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有效扩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DNA,而对细菌真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均无扩增;在39°C条件下20min即可得到扩增结果;最低扩增为103拷贝.结论:RAA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对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
  • 摘要:探讨嘉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流行状况,为NTM的研究提供依据.对嘉兴市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13-2014年NTM菌株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显示,1003株分枝杆菌中,NTM 95株,检出率9.47%.对9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耐药83株,耐药率为87.37%.老年人群为NTM易感人群,65岁以上为感染高峰,男女性别比为2.52∶1,户籍人口NTM分离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3,P<0.001).NTM耐药情况严重,应强化县级结防机构分枝杆菌的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室机制,加强多学科建设,利用现代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完善NTM的疫情监测.
  •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温州市2010-2014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0-2014年温州市共登记初治涂阳肺结核病7803例,登记发病率为17.20/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差异(x2=786.00,P<0.01),男女性别比为2.15∶1;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登记时间呈现年初、年末低,中间两季度相对较高的趋势.发现方式以转诊和因症就诊为主;就诊延误率为58.21%;痰菌二月末阴转率为85.93%,治愈率为90.41%. 结论:温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疫情仍然较为严重,应加强对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与管理.
  •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市免费结核病治疗中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根据结核病专报中温州市2013-2015结核病人登记数和免费结核药品的季度报表,通过Excel来计算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使用比率并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结果:2013-2015年免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比例分别为62%、74%、62%;FDC-HR使用比例分别为32%、34%、53%..结论:温州市2013-2015年免费结核病治疗中FDC制剂的使用情况总体符合结核病管理要求,还需加强药品统一规格和厂家,提高药品质量,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用药宣教提高服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杭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优势菌种及其耐药性. 方法:采用PNB/TCH生长试验对1972例患者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标本中NTM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枝杆菌分子线性探针法和16S rRNA基因PCR产物测序鉴定NTM菌种.分析性别和年龄对NTM易感性的影响.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NTM分离菌株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IF)、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 结果:9.8%(193/1972)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标本PNB/TCH生长试验结果阳性.分子线性探针法和16S rRNA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193例PNB/TCH生长试验阳性标本中,66.3%为单一NTM、18.1%为2种分枝杆菌、8.3%为结核分枝杆菌、7.3%为非分枝杆菌属细菌感染.173株NTM(单一感染128株+混合感染45株)中,胞内分枝杆菌占57.8%,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12.1%、9.8%、9.8%和5.8%).35例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标本中,28.5%和20.0%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或龟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NTM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1.67∶1),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80.4%)显著高于50岁以下人群(P<0.01),肺部感染比例(95.1%)远高于其他部位(P<0.01).NTM分离株对INH耐药率为100%,对其他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也高达70.3%~90.6%. 结论:胞内分枝杆菌是杭州地区近年优势流行的NTM菌种,NTM主要引起肺部感染且中老年人易感,NTM临床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
  • 摘要:目的:分析温州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药品供应与管理状况,探讨二线抗结核药品供应管理模式. 方法:利用Excel表对项目实施期间二线药品供应管理数据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项目药品供应特点和问题. 结果:2013年11月~2016年3月,共接收到22批药品,包括10种药物,最少的1批是1种药物,最多的1批是10种药物;每批药品接收间隔时间不等,最长86天,最短6天.项目实施期间有7种药品出现过药品断供状况,向其他项目市疾控调剂5次,过期破损药品有5种,破损率PAS最高,达40.64%. 结论:温州市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二线药品供应与使用管理模式为耐多药病人的治疗提供了质量保障,还需提高药品使用与管理的监测,加强药品的可获得性.
  • 摘要:目的:调查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9所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病例组,37所发生单个病例但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作为对照组,分析造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首次报告时间为80.89±76.82天,对照组为28.29±24.32天(t=3.58,P=0.01);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报告疾控中心时间为81.11±76.69天,对照组为27.81±24.28天(t=3.64,P=0.01);病例组首例病例发病至开展调查时间为82.00±76.88天,对照组为30.37±24.88天(t=3.49,P=0.01).两组学校在落实晨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原因追查制度、学生复课制度、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方面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病例组在入学体检、PPD筛查、校医、专职校医、校医传染病防治培训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种宣传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延误诊断和报告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重要因素,应加强病人的早发现和早报告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
  • 摘要:目的:建立学校结核病预警模型,以便及时发现浙江省绍兴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 方法: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5年绍兴市学校每半月报告结核病病例数,以半月顺序号(1~144)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为因变量,获得回归方程.再以回归方程得到每半月(1~144)的模拟病例数,计算1~24个半月的残差、残差移动平均、残差标准差.根据实际病例数,分别以X+1.0S、X+1.6S、X+2.0S作为预警线,建立预警图. 结果:获得回归方程Y=-0.014X+6.34.每半个月的模拟发病数的移动平均残差的标准差分别为3.26、2.11、2.13、2.31、3.88、4.22、4.02、3.84、3.90、3.03、2.34、2.21、2.07、2.19、2.08、2.21、2.32、2.43、2.63、2.41、3.11、3.19、3.46和3.23.2010-2015年,绍兴市共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3起,聚集性疫情Ⅱ级7起,聚集性疫情Ⅲ级14起.预警模型预警结核病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Ⅱ级和聚集性疫情Ⅲ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8.61%;100%、99.30%;71.43%、99.30%. 结论:利用移动平均方法建立的预警模型有助于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
  • 摘要: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是指在特定人群、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异常的结核病患者聚集. 《浙江省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定义为学校在短期内(3个月)发现2例及以上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人(包括结核性胸膜炎).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人员密度大,师生相互学习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疫情的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2016年9月-11月义乌市某小学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义乌市疾控中心及时对该校师生进行了结核病筛查和处置.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分枝杆菌耐药状况,为制定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3县(市)作为耐药监测点,选取监测点2008年和2013年新发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枝杆菌分离株196株进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测定;对耐多药(MDR)菌株进行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PM)、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环丝安酸(CS)、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VFX)、莫西沙星(MOX)]的耐药性测定. 结果:在196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191株.总耐药率为25.1%(48/191),其中新涂阳和复治涂阳耐药率分别为21.9%(36/164)和44.4%(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5);MDR率为6.8%(13/191),其中新涂阳和复治涂阳MDR率分别为4.3%(7/164)和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P<0.01);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19.9%)、H(14.7%)、R(7.9%)、E(3.1%);耐1、2、3和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4.7%、5.2%、2.6%和2.6%;男性与女性的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25.5%(36/141)、6.4%(9/141)和24.0%(12/50)、8.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5和0.93,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4,P>0.05);MDR菌株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达8/13;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OFX和PAS(均为5/13)、CS(4/13)、LVFX和MOX(均为1/4)、CPM(1/13). 结论:温州市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较严重,而且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建议开展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加强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
  • 摘要: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估与比较含氯法齐明(clofazimine,Cfz)、利奈唑胺(linezolid,Lzd)、美罗培南-克拉维酸(meropenem-clavulanate,MC)化疗方案(individual regimen,IR)治疗耐多药/广泛耐多药结核病(MDR/XDR-TB)的疗效. 方法:收集国内外Cfz-IR、Lzd-IR和MC-IR治疗MDR/XDR-T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通过网状Meta分析直接和间接比较Cfz-IR、Lzd-IR和MC-IR治疗MDR/XDR-TB的疗效. 结果:14篇RCT和观察性研究被纳入网状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实验组样本量3289例,对照组样本量2911例.文献质量评估8篇为高质量,6篇为中等质量.根据网状Meta分析的直接比较发现,Lzd-IR(RR:1.16(95%CI:1.01-1.34))、MC-IR(RR:1.33(95%CI:1.14-1.55))治疗MDR/XDR-TB的疗效要优于其对照组的IR.基于本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的间接比较发现,4种治疗MDR/XDR-TB个体化疗方案从好到差的疗效排序:MC-IR(51.7%)、Lzd-IR(32.5%)、Cfz-IR(11.7%)和不含Cfz、Lzd、MC的IR(4.1%). 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MC-IR和Lzd-IR,尤其MC-IR,可作为临床医生治疗MDR/XDR-TB优先选择的个体化疗方案之一.
  • 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构成及耐药情况,为肺结核的耐药筛查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2-2014年北仑区获得的114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及乙胺丁醇(EMB)4种药物的耐药性测定. 结果:11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90株(78.95%)对INH、RFP、SM、EMB四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24株耐药,耐药率为21.05%.其中初始耐药15例,耐药率为15.31%,复治耐药9例,耐药率为56.25%.复治总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至少同时对INH和RFP耐药的耐多药菌株11例,总耐多药率为9.65%;其中初治耐多药率为6.12%,低于复治耐多药率的31.25%(P<0.05). 结论:复治患者是北仑区耐药结核的高危人群,北仑区总耐药情况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三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1954名中学生,898名企业职工,950名事业单位职工,自行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结核病核心防治知识.结果:三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晓率为46.71%,中学生、事业单位干部和企业职工知晓率分别为:40.14%、61.63%、45.24%,中学生低于事业干部和企业职工((x2=958.02,P<0.01)),三类人群的知识薄弱点有所不同.结论:慈溪市三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普遍偏低,应结合不同场所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结核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
  •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三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与信念的效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55名学生,898名企业职工,950名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问卷调查数据. 结果:干预前,三类人群结核病的总知晓率为46.71%;干预后总知晓率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5.68,P<0.01).中学生、事业单位干部和企业职工干预前知晓率分别为:48.84%、61.63%、45.24%,干预后分别提高到79.34%、82.09%、83.7%,分别提高了97.65%、33.20%、8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5.68,P<0.01;x2=786.73,P<0.01;x2=2319.58,P<0.01).正向态度"尽量保持距离"和"更加关心体贴他/她"干预后则分别上升了5.29%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96,P<0.01;x2=16.268,P<0.01;) 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促进对对结核病人正向态度的上升,学生是今后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效的重点人群.
  • 摘要:目的: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肺泰胶囊联合2HRZE/4HR化疗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某医院12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方案为2HRZE/4HR;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肺泰胶囊,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期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关闭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共纳入113例患者,治疗组58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治疗2、5、6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5.86%、94.83%和100.00%,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的52.73%、81.82%和90.91%(P<0.05).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98.28%,均高于对照组的43.64%和70.91%(P<0.01);治疗组空洞闭合及缩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27.03%和70.27%(P<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咯血等临床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14%和2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泰胶囊联合2HRZE/4HR化疗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肺部病灶的吸收,空洞的缩小、闭合和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 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医院结核病门诊登记的治疗疗程已经结束的肺结核患者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肺结核患者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5730.35±325.12)元,中位数为5325.90元.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高、个人年收入高是保护因素;职业、因病卧床、因病住院、休工天数、伤残级别、症状持续天数、就诊延迟天数、就诊延误、确诊前就诊次数、首诊单位均为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高是保护因素;职业为农民、因病卧床、因病住院、伤残级别高、症状持续天数多、就诊延误、首诊单位为非结核病防治医院均为危险因素(P<0.05). 结论:结核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依然沉重,加强对居民特别是农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保证结核病患者的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治疗,同时增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引导患者就诊流向合理,降低诊疗费用,从而达到降低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的目的.
  • 摘要:目的:对台州某高校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早期发现和控制此类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年3-9月该校结核病发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开展接触者筛查,包括X线胸片检查、痰涂片检测及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及效果. 结果:2014年3-9月该校共发生结核病13例,发病率为747.99/10万;其中3、6、7和8月各1例,9月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9例;所有病例集中在电气专业班级,其中1232班11例,1231班2例,均为大二年级男生,年龄20~23岁;这13例病例临床症状均不明显,仅4例有咳嗽、发热、胸痛及盗汗表现,其余9例均无明显症状;痰涂片检测仅首发病例为抗酸杆菌阳性.对172名接触者进行PPD试验,阳性105人,阳性率61.05%;强阳性34例,强阳性率19.77%,其中涂阳密切接触者阳性率97.06%,强阳性率52.94%,均高于涂阴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0.01). 结论:该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首发病例就诊延迟;建议对15岁以上密切接触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
  • 摘要:目的:了解近4年衢州地区耐多药肺结核的耐药情况,为衢州地区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3-2016年衢州市各结核定点医院上送的结核菌株采用BACTEC MGIT320系统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和二线药物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的耐药性检测. 结果:232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分离出耐多药结核134株,耐多药率5.76%,2013-2016年的耐多药分离率为8.84%,5.97%,4.92%,3.95%;耐多药结核菌株对SM的耐药率为75.37%,EMB耐药率为18.66%,OFX耐药率率为53.73%,KM为11.94%;134株耐多药菌株中,耐药组合以INH+RFP+SM+OFX最为常见,其次是INH+RFP+SM和INH+RFP,初治肺结核的耐药组合排前三位的是INH+RFP+SM+OFX、INH+RFP、INH+RFP+SM,复治肺结核的耐药组合排前三位的是INH+RFP+SM+OFX、INH+RFP+SM、INH+RFP. 结论:衢州市MDR-TB对一线、二线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免费筛查工作,早期发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免费治疗,降低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和流行.
  • 摘要:目的:评估Xpert MTB/RIF系统在诊断肺结核和利福平耐药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临床疑似肺结核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抗酸染色、MGIT320液体培养、液体药敏试验、胶体金试验、基因芯片菌种鉴定和Xpert MTB/RIF检测.统计Xpert MTB/RIF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 结果:435例肺结核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检出率为17.01%(74/435)、液体培养检出率为35.86%(156/435)、Xpert MTB/RIF检出率为35.17%(153/435);以液体培养结合胶体金法菌型鉴定为金标准,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度为94.2%(130/138),特异度为96.39%(267/277)、阳性预测值为92.86%(130/140)、阴性预测值为97.09%(267/275)、Kappa值为0.9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液体药敏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90.0%(9/10),特异度为97.5%(117/120),阳性预测值75.0%(9/12)、阴性预测值99.15%(117/118).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80≥0.75). 结论:Xpert MTB/RIF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准确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适用于普通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和筛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