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2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47147篇;相关期刊839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等;局部麻醉的相关文献由6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家骧、李涛、保占波等。

局部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2 占比:5.20%

会议论文>

论文:110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47147 占比:94.58%

总计:49849篇

局部麻醉—发文趋势图

局部麻醉

-研究学者

  • 倪家骧
  • 李涛
  • 保占波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进
  • 王强
  • 王敏
  • 刘毅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锦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清醒镇静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5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3例),前者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者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清醒镇静麻醉,在检查期间积极加强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支气管检查时间为(13.44±1.48)min,对照组为(14.01±3.88)min,组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检查期间的血压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9/253),低于对照组的18.18%,数据之间存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喉咙痛、胸痛,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存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明显有所缓解。结论局部麻醉联合静脉清醒镇静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结合护理干预的配合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不会增加检查时间,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陆荣森; 梁华良; 黄广龙; 黄芳伟; 梁多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局部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两组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上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局部麻醉用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影响较小,且可保护肾功能,可优先选择。
    • 唐永玺; 王宁; 刘慧倩; 姚俊杰; 尹志康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麻下双镜联合碎石取石术治疗高危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2021年8月我科对14例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复杂肾结石在局麻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中、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CT评估结石一期清除率。结果14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完成双镜联合碎石取石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0~165 min,中位手术时间105 min。术中经皮肾通道建立、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软镜鞘置入、碎石过程和术后2、6、24 h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9±0.8)、(3.3±0.5)、(2.4±0.5)、(2.9±0.5)、(2.6±0.6)、(2.1±0.3)和(1.4±0.5)分,14例均对术中镇痛效果满意,术中无一例因无法耐受手术而更改麻醉方式。术后1例需要输血。1例术后发热>38.5°C,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围术期无Clavien-DindoⅡ级以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5.9 d。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CT,一期结石清除率78.6%(11/14),其中3例残石最长径>4 mm,2~4周后局麻下行输尿管软镜清石。结论局麻下双镜联合碎石取石术处理高危复杂性肾结石安全、可行。
    • 陈鹏文; 麻仲敏; 吴可双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区域麻醉对持续性术后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并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镇痛方式;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联合区域麻醉的方式进行术后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术后48小时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48.9%),疼痛护理非常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麻醉联合区域麻醉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
    • 龙凯; 曹佩; 季天骄
    • 摘要: 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是临床局部麻醉的重要需求。然而,无论是当前临床使用的局麻药,还是生物毒素类潜在新型麻醉药均存在时效较短的问题。利用脂质体、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装载局麻药进行控释,可实现药物的长效、按需释放,从而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简要概述可用于局麻药控释的药物载体,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控释体系的设计、功能及其用于局部麻醉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此研究领域的挑战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
    • 李默晗; 孙丰润; 王涛; 贺渝淼; 马超; 黄宇光
    • 摘要: 术中麻醉根据麻醉药物分布范围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其中局部麻醉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传统剂型经皮递送局麻药作用时间较短,且脂溶性差,限制了其在体表透皮方面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新型体表镇痛局麻药递送系统可将涂抹于皮肤的药物递送至真皮层以阻滞神经末梢痛觉传入,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提高了药物递送效率。此外,透皮给药相较于注射给药可显著增加给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本文概述了常用的局麻药透皮吸收促进方法以及目前已上市的透皮局麻药物,并结合研究进展对局部麻醉透皮技术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一展望。
    • 唐程菲; 陆度甫; 高明
    • 摘要: 接受外科手术损伤胸壁完整性的患者经常会遭受极其严重的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恢复进程,还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术后慢性疼痛。因此对此类患者施行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尤为重要。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是一种新型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的局部麻醉技术,由Blanco[1]于2013年首次提出。它是指将局麻药注入到前锯肌浅层或深部间隙,通过局麻药物在筋膜间隙内的扩散以实现对神经的阻滞,可为阻滞侧胸壁前外侧部分提供较为完全、确切的镇痛作用。该技术安全有效、阻滞成功率高、临床简便易行、对患者不良影响小,自提出后便受到了广泛关注,现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的围术期疼痛管理中,展示了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现将SAPB的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供临床麻醉工作者参考。
    • 陶勇; 汪娜; 叶勇; 孙婷婷; 胡悦; 马国威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局麻药佐剂用于患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拟行腹股沟疝气修补术的患儿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R组、RA组、RS组、RDX组及RDE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缝合前行切口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局麻液的配制:5组均为0.2%罗哌卡因5 ml,R组即原药液,RA组含肾上腺素25μg;RS组含舒芬太尼0.1μg/kg(≥30 kg为舒芬太尼3μg);RDX组含地塞米松0.2 mg/kg(≥25 kg为地塞米松5 mg);RDE组含右美托咪定0.3μg/kg。记录各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有效镇痛时间。采用FLACC疼痛行为评分法评估患儿在术后苏醒时(T_(0))、苏醒后1 h(T_(1))、2 h(T_(2))、3 h(T_(3))、4 h(T_(4))、5 h(T_(5))的疼痛程度。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患儿躁动程度。结果 RA、RDX、RDE组有效镇痛时间较R组、RS组延长,RDX组、RDE组有效镇痛时间较RA组延长,RDE组有效镇痛时间较RDX组延长(P<0.01)。5组患儿在T_(3)~T_(5)时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29,11.087,4.075,P<0.01)。与R组比较,RA组在T_(3)时FLACC评分降低,RDX组在T_(3)、T_(4)时FLACC评分降低,RDE组在T_(3)~T_(5)时FLACC评分降低(P<0.01)。RS组和RDE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较R组下降(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是较为理想的局麻药佐剂,与罗哌卡因配伍能有效延长镇痛时间,降低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程度。
    • 任芳莉; 谢利君; 石香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00例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术前焦虑情绪,保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护理满意度。
    • 漆涛; 钟超; 吉冰; 罗锐; 兰桦; 张华梅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局麻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欠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麻复合组及局麻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术,其中针麻复合组患者取穴左右内关、足三里,术前15 min至术毕实施穴位电刺激,术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记录术前、进针、背根神经节热凝时(60°C-65°C-70°C)、术毕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MAP、HR及VAS评分在(60°C-65°C-70°C)热凝时、VAS评分在进针时及两组患者的HR在术毕时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复合局部麻醉能满足临床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手术所需求的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