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建构
主动建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929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山东教育:中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2002年海峡两岸特殊教育研讨会等;主动建构的相关文献由708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新佳、张英、李海燕等。
主动建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929篇
占比:98.31%
总计:39599篇
主动建构
-研究学者
- 顾新佳
- 张英
- 李海燕
- 王慧
- 荀瑾
- 丁征
- 俞柯霞
- 叶名涛
- 吉宏军
- 周余峰
- 周国芳
- 尹启洋(点评)
- 崔金环
- 崔雪梅
- 张晓梅
- 张红星
- 徐丽华
- 朱乐怡
- 朱李红
- 李俊峰
- 李晓艳
- 李辉
- 杨谦
- 林华
- 汤在武(执教)
- 洪荟春
- 王锋
- 董天
- 许红琴
- 谢飞祥
- 贾春花
- 赵伟新
- 闫战民
- 阚俊山
- 陈尚虎
- 陈晓梅
- 陈秀蓉
- 陈颖
- 高灿
- 鲍娟
- 黄永乔
- 黄金票
- 龙军
- 丁先宝
- 丁华
- 丁平
- 丁志宁
- 丁浩勇
- 丁理册
- 丁雨莲
-
-
何春妮;
卢远;
龚玉葵
-
-
摘要: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运用认知主义理论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的“锋与天气”一节为例,研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化运用策略。
-
-
张坤华
-
-
摘要:
教育要指向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应双向奔赴、互为成就。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须坚守儿童立场,关注学生自主性的培育,以切实提升课后服务内在品质。一、价值召唤:课后服务培育学生自主性的意义1.课后服务政策的内在逻辑在我国,课后服务是伴随中小学“减负”问题治理而产生和发展的,历经系列政策演进。
-
-
邱洁雯;
汤建钢
-
-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当今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表层的机械学习,这种学习不利于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费曼学习法是一种提倡学生把知识简化,以教授他人促进自身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使用费曼学习法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化,本文就费曼学习法的基本步骤、对数学学习的作用、运用策略以及具体如何实施等进行分析。
-
-
曹萍
-
-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探究性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
-
丁雨莲;
陆荷芳
-
-
摘要:
一、设计真情境,激发真期待从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上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什么是真实情境?陆志平老师认为“创设合适的单元学习情境,保持作品情境与学习情境的协调,不仅能使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也能使单元目标、任务等设计更加自然和谐。”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主题情境.
-
-
邓文娥
-
-
摘要:
“教学即交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基于证据做出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和评议。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的低效,使得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降低。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提出,是针对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交流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
-
顾新佳
-
-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断追求“深入浅出”,呼唤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期待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特级教师周卫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分析如何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统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力求顺应学情、深究本质、建立体系、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
徐宁;
魏爽
-
-
摘要: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课型之一。有效的试卷讲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试卷讲评中,笔者通常采用“查-究-明-延”四个步骤。一、查--自查自纠,初步探因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试卷讲评课同样要体现“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
-
张红俭
-
-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多次提到“探究”一词,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指南》精神与情境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这对幼儿园科学情境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谁在冬眠”是“快乐冬日”主题里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怎样把一次科学常识活动开展得有趣生动,让孩子主动建构知识呢?情境是很好的载体。本次活动借助故事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发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
-
邹海燕
-
-
摘要:
练习课如果只是机械训练,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案可以从学生立场和学科本质出发,通过驱动问题、锚基任务、学习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练习课学习路径,引领学生在练习课上主动建构认知。
-
-
李婕
- 《2002年海峡两岸特殊教育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焦点访谈、开放式问卷、自编五级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188位元元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超常学生的数学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喜爱的程度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且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高二、初一年级显着高於高一年级. 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是倾向於建构的.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但高二又回升,初一年级显着高於高一年级. 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是非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地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 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了解比较深入、全面.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降低,但有趣的是高二年级却与初一年级均数接近,初一年级显着高於高一年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