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哲学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62941篇;相关期刊554种,包括学理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2014年中国武义·江南养生旅游论坛暨全域化生态养生旅游研讨会、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等;生态哲学的相关文献由857位作者贡献,包括包庆德、乔清举、李世雁等。

生态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2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2941 占比:98.66%

总计:63795篇

生态哲学—发文趋势图

生态哲学

-研究学者

  • 包庆德
  • 乔清举
  • 李世雁
  • 余谋昌
  • 卢风
  • 杨虹
  • 关文信
  • 孙淑萍
  • 陈红兵
  • 颜悦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闪闪; 郭春喜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交互及对立关系的产生与消解的伟大创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内涵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哲学思潮对现代生态问题的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协同、人的全面发展等辩证关系出发,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从理论维度上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从实践维度上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体系化发展,探索构建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从时代价值维度看,是我国对全球生态问题和发展责任的积极关切和自觉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全球生态安全共治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新方案,也为全球生态建设提供新智慧。
    • 王希科
    • 摘要: 中国古代先哲们对生态问题进行过诸多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制天命而用之”等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仁爱万物”“以礼制欲”等观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先哲对自然的道德关怀。这些生态智慧,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 唐德晟
    • 摘要: 以庄子“道论”“气论”和“齐物论”为生态哲学思想理论基础,探索“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发展原则以及“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生态循环意识,探求庄子生态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代价值。
    • 黎祖交
    • 摘要: 卢风和王远哲合著的《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一书,于2022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内容如下: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学者是德国学者伊林·费切尔。此一概念的提出,为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提供了最具有综合性的思想框架。人类思想史将会证明,此一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创新之一。工业文明在20世纪60、70年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暴露了它的深重危机。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大量使用矿物能源的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必须走向生态文明才可能谋求可持续发展。
    • 高娜
    • 摘要: 消费是社会大众的主要金融活动之一,而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组成的关键部分,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正向促进的意义,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也有利于金融的发展,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文章聚焦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思维的实践应用,从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的角度理解绿色消费,为绿色消费及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理论性的贡献。
    • 李坤梁
    • 摘要: 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总结贵州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运行以及保护理念,从生态文明思想和人化自然观的角度思考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先在性的建设逻辑、人依靠自然的运行理路以及遵循生态自然规律的保护理念,追溯凤冈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着力推进县域现代化建设。
    • 白洋
    • 摘要: 佛教生态哲学以“缘起性空”为理论基础,所衍生出的“依正不二”“无情有性”等思想内核,具有整体主义认识论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代生态学等理论工具对其加以甄别和诠释,不仅可以为“生命共同体”“自然价值论”“绿色发展”等环境法理论的正当性提供参照,还可以为环境法的整体主义实现进路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特别是“诸法缘起”之于法律体系生态化、“依正不二”之于人类环境权证成、“无情有性”之于自然价值逻辑顺位、“众生平等”之于生物安全与动物福利法律保护、“清净国土”之于环境教育法社会功能发挥等环境法理论与制度完善层面,具有一定思想启示性价值,对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环境法学领域的转化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 刘秦民
    • 摘要: “生命共同体”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思维的全新理念,它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判断,又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命性与整体性的现实肯定。“生命共同体”一方面是从生命的有机性、生成性、活动性和系统性来描摹人与人的对象世界的,超越了人与自然对立二元思维对自然或人的单一肯认;另一方面更是基于社会历史的现实与中华文化的优秀理念表达出来的全新生态哲学理念。因此,“生命共同体”既是生命反思生态问题中的哲学理念,强调从生命视野出发去考察生态问题;又是追求生态和谐的实践理念,强调自然内部各要素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建三者的有机统一;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以实践作为构建原则,以具有“生命”属性的自然存在物作为对象,以共同体的方式,为解决当今人类生态问题以及实现生命繁荣所提出的现实方案。
    • 胡晓艺
    • 摘要: “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哲学史的学术梳理可以“说”出汉民族的致思历程,而以文字为认识论,对汉语“极”字作哲学分析,则可以“道”出汉民族本源的生态存在。由此出发对汉语生态哲学进行思考:一方面,对汉语文字进行生态哲学维度的挖掘,汉语文字作为一个生态的系统,可以“道”出汉民族天人合一、心物同源的存在,词汇的边界拓展道出汉民族思维的“活络”;另一方面,从汉语文字角度对中国哲学具有生态意蕴的命题、概念进行开掘,汉语“道”生态,需要哲学学者去“道”哲学,对汉语生态维度的“天地不言”予以哲学的“再言”。“极”高明而“道”中庸,于“静默”的“书写”中突破西方语言哲学“词”与“物”的逻辑,代之以“文”与“道”的学术自觉,探索从让哲学“说”汉语,到让汉语“道”哲学的当代“讲”法。
    • 刘冰月
    • 摘要: 奥德姆在《生态学基础》中把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贯通的整体论思维,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学哲学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解读,分析奥德姆整体论思维的涌现论原理、扩大尺度问题研究的内在哲学意蕴以及探究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的关系,挖掘它们对于提升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资源,对人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