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9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5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62888篇;相关期刊1219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2014年中国武义·江南养生旅游论坛暨全域化生态养生旅游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等;生态伦理的相关文献由2622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孟勤、祝小茗、张彭松等。

生态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5 占比:3.65%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62888 占比:96.19%

总计:65377篇

生态伦理—发文趋势图

生态伦理

-研究学者

  • 曹孟勤
  • 祝小茗
  • 张彭松
  • 付文中
  • 周鑫
  • 李承宗
  • 周兰珍
  • 曾建平
  • 薛勇民
  • 包庆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润港
    • 摘要: “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一直被历代哲人所推崇,现如今依然备受学者关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伦理智慧蕴含四重维度,即,强调个人要勇于承担责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胸怀宽广,要开放包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重维度可以发现,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价值,即:仁者仁心的使命担当;待人如己的平等观念;顺应自然的环保意识;物我同源的包容胸怀。
    • 宋倩文
    •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面对世界性生态危机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探索其生态伦理思想意蕴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伦理思想进行阐释,以期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把握而从中获得相关启示。
    • 陶露露; 马秀鹏
    • 摘要: 《夏日走过山间》(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是美国生态文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1838-1914)的一本关于荒野保存,生态观念建立的自然传记。文章试图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批评的视角解读《夏日走过山间》,从荒野价值、荒野与人类社会矛盾以及跨越矛盾的人与自然相处方式三个部分来分析此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从而揭示出缪尔对于人与荒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赵靓
    • 摘要: 生态伦理问题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将当代设计放入生态议题的范畴中,但却趋于符号化,以至于泛滥。本文将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下对快递包装设计进行简要分析,结合相关案例剖析快递包装领域内造成的资源浪费、材料污染等与生态伦理观相悖的问题与现象,总结生态伦理观下快递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而促进快递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 刘丽琼
    • 摘要: 生态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对生态伦理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产品设计进行分析,主要从环保、简洁、人性化及伦理道德等层面上展开详细探讨。产品设计对生态环境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它通过紧紧贴合人的终极需求,引领自然社会的生态追求,从而有助于实现个体与整体的高度和谐。
    • 郭笑雨
    • 摘要: 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化解公共卫生危机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方案,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势而谋、因势而动的生动展现,其中也为我们明确指引了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走向加以伦理考量的思维路向。具体而言,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方案中蕴含着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权伦理维度,保卫共同地球家园的生态伦理维度,维护健康发展权利的健康伦理维度及携手迈向全球健康的共享伦理维度。从伦理学视角加以阐释,一方面能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人文关怀指引、生态文化保障、健康发展动力与共享价值支撑;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助推形成更加稳固的发展共同体,秉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经济复苏与民生改善。
    • 艾芳
    • 摘要: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古籍中蕴含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农事节日神话传说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节日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解释了节日的来源。本文以记述口传古籍农事节日为基础,结合节时的民俗活动,挖掘蕴涵其中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力求在现代语境下,引发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对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益世界生态伦理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 张祝平
    • 摘要: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为大众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价值指向,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伦理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在人工智能发展之下,须提升对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理性认知能力,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调节,持续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伦理的逻辑契合。同时,加强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生态伦理风险进行有效预判,从而使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助力作用。
    • 吴頔
    •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是对协同推进中国美丽的积极回应,也是增强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当前高校生态伦理教育面临着被严重忽视、教育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教育合力等现状。对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创新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推动建设生态伦理的家校共育机制,加强生态伦理的实践教育,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 王希科
    • 摘要: 中国古代先哲们对生态问题进行过诸多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制天命而用之”等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仁爱万物”“以礼制欲”等观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先哲对自然的道德关怀。这些生态智慧,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