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恩格斯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0年内共计3660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2篇、会议论文28篇、相关期刊14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实、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第十四届四校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等;恩格斯的相关文献由334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力丹、李爱华、孟宪平等。
恩格斯
-研究学者
- 陈力丹
- 李爱华
- 孟宪平
- 周世兴
- 郑洁
- 王志林
- 高放
- 刘建军
- 吴家华
- 李红梅
- 赵家祥
- 俞良早
- 刘孚威1
- 张爱武
- 蔺运珍
- 陈先达
- 何中华
- 刘同舫
- 张秀琴
- 李纪才
- 梅荣政
- 汪亭友
- 王贤斌
- 郭大俊
- 顾海良
- 马瑞丽
- 严书翰
- 刘勇
- 刘建伟
- 刘怀玉
- 包毅
- 吴宁
- 周仲秋
- 周太山
- 周泽之
- 张亮
- 张亮亮
- 张文君
- 张新
- 张桂静
- 张燕
- 张达明
- 李忠杰
- 李慧
- 李新市
- 杜秀娟
- 桑明旭
- 王冲
- 王初根
- 聂锦芳
-
-
李阎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作的长篇导言,引发了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恩格斯是坚持革命还是转向改良的长时期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方向乃至进程.所以,澄清这一问题十分必要.实际上,恩格斯坚持社会革命目标原则与坚持政治革命道路策略是辩证统一的,他关于社会革命的原则是坚定的,是一以贯之的;关于政治革命的策略是灵活的,主张依据条件相机行事.超越恩格斯革命与改良之争,在更广视野中审视和把握恩格斯革命观能够得出结论:政治革命不能操之过急,要等待时机;社会革命一定要发生,别无选择.
-
-
许耀桐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成长与壮大作出了实践和理论的卓越贡献.恩格斯阐述了现代国家进入政党时代并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性质,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特殊性和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要有正确的纲领和路线,要善于开展党内斗争,要有严格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实行党内民主,要实现党的团结统一,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优良作风,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干部应有良好品德.恩格斯致力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和理论阐述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昭示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昭示了党是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锐利武器,党要永远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党要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
-
蒋海蛟;
牟琛
- 《甘肃理论学刊》
| 2020年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认识经历了初步探索、科学分析、深入探究与丰富拓展等阶段,在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关于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并呈现出实践特性、赓续特性与衔接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不仅为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也为正确把握与有效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南.
-
-
汪越;
孙熙国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1912年发表的《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在中国早期传播较为完整的译本,是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第一次译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部“译述”作品,译者翻译《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借马克思主义文本传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因此译者基于自身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对原文进行了阶级立场的改造,使得这部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扭曲的因而是镜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译者理想的“中人社会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并非公式化的套用,而是传播主体有意识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尝试.虽然这种尝试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但前人的经验教训为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
-
-
-
-
-
-
-
Zhu Ziyi;
朱紫祎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被恩格斯评价为"最好的工具与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曾因同时遭遇了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赞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指责,仍是当前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重返恩格斯研究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文本视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旨与思想限度,是拨开对于恩格斯思想种种曲解迷雾的"众妙之门".晚年恩格斯通过研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论证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性质,并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理论思维工具反思了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与马克思强调的辩证法的革命性相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和武器,解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面对的时代问题,认识和改变现实.
-
-
杨璐
- 《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称得上是经典论述.本文分析了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思想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阐述了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在地位、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制度方面地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当代问题,分析了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妇女斗争的思想武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同时,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妇女解放事业的实践过程中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整个人类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实践上、制度上的源泉和基石。
-
-
赵利民
-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它们看作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过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发现各自的民族性格及其文化特质.马恩研究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还有着强烈的现实目的,即通过发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价值借以批判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文化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完美人性的赞美及同时提出古希腊艺术具有永久魅力.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影响下的艺术的异化状况进行对比,指出资本主义与艺术相敌对的重要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注,还在于他们认为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文学对于当代文学艺术在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各个民族的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马恩关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理论建构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
- 《第十四届四校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留下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本群.这些文本在中国翻译、出版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是一个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也是一个由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展开再创作的过程,彰显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还是一个不断和国际学术界交流和对话、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视野和世界历史眼光.
-
-
-
-
商志晓;
李国锋
- 《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的"裂缝",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思想.在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益于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认识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现实条件和实现路径,即"善待自然"、"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它清晰而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不能对立,必须和谐相处;必须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克服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与自然关系.
-
-
郑洁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生态图景.在人们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寻找理论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以此作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借此在实践中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
-
-
毛承治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全面总结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之作.其核心生态思想是关于人与自然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其理论的科学性及内涵的深刻性成为现代人类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全球生态危机大背景下,《自然辩证法》一书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及方法理论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显现出巨大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也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