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论

价值论

价值论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2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经济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074篇;相关期刊84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2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庆祝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开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价值论的相关文献由1433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志龙、李德顺、马俊峰等。

价值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5 占比:30.7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3074 占比:68.68%

总计:4476篇

价值论—发文趋势图

价值论

-研究学者

  • 唐志龙
  • 李德顺
  • 马俊峰
  • 孙伟平
  • 江畅
  • 赵馥洁
  • 李力
  • 王丽娜
  • 陈新汉
  • 张登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新民; 何冠岐
    • 摘要: 心灵哲学的一个新趋势是拓展其视野,不仅继续重视研究原有的语义学、形而上学问题,而且开始探讨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和内在于人类经验的转化的可能性及途径问题,进而导致了“规范的心灵科学和哲学”的诞生。由于这类研究在完成价值论和解脱论任务的同时,兼有“如实知心”的求真性意义,也是切入心灵哲学本体论问题、本质问题研究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因此可看作是心灵哲学向前发展的一条特殊进路。而要推进和完善这一心灵研究的进路,应“回到东方”,开发和思考它们在这一领域留下的宝贵资源。
    • 高新民; 何冠岐
    • 摘要: 心灵哲学的一个新趋势是拓展其视野,不仅继续重视研究原有的语义学、形而上学问题,而且开始探讨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和内在于人类经验的转化的可能性及途径问题,进而导致了“规范的心灵科学和哲学”的诞生。由于这类研究在完成价值论和解脱论任务的同时,兼有“如实知心”的求真性意义,也是切入心灵哲学本体论问题、本质问题研究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因此可看作是心灵哲学向前发展的一条特殊进路。而要推进和完善这一心灵研究的进路,应“回到东方”,开发和思考它们在这一领域留下的宝贵资源。
    • 岑朝阳
    • 摘要: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以物的差异性为原点,历经物的等级性、物的社会性与物的象征性,从而完成或接近完成了物的符号化过程。符号作为处于存在与其本质之间的一种间隙状态,成为了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元单位与元个体。因此,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三个哲学基本维度对符号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予以分析与揭明,合取各个维度的理论超越及其阈限,从而明确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是必要的。把握界说存在与本质之间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并进行批判性吸收,将有助于契合后工业时代的时代特征,发展具有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最终构建具有本土性与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韩雪冰
    • 摘要: 李宏伟教授所著《超越认识论与价值论之争的技术实践真理研究》一书,针对哲学基本问题和科学技术哲学争论展开研究,充分肯定了我国“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意义,进一步拓展深化了技术实践自身的真理意义认识,给我们许多富有新意的思考启发。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正确,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 胡铁生
    • 摘要: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维与叙事的新模式,反传统、摈弃终极价值和崇尚零度写作等特征成为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下的定论。然而,这些基本特征仅为其表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些表象之下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的通俗化发展则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对人性的文学叙事与反思,仍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尤其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学作家作品中叙事与反思的核心内容。这就形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另类思维和叙事模式,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非完美性以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完美性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当代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以通俗化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和人本质弱点批判以及人类理想社会憧憬的新途径。因此,唯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认知视角,从作品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发展,才能对其文学价值作出相对公允的评价。
    • 周瑜
    • 摘要: 文章主要回顾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两种价值理论。 基于对不同的社会时期价值构成的不同解释,斯密提出了两种价值理论:在原始社会中,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成立,但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和土地所有权的出现,他转而又提出了三种收入价值论。 斯密价值论提出的目的始终在于探索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而非其内在的因果逻辑。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斯密的价值理论进行了客观评价,并且阐述了马克思对斯密价值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 万金鹏; 刘文珍
    • 摘要: “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是中央提出的关于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西藏发展领域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发展与共享三个维度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从历史逻辑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从上述三个维度处理民族问题与涉藏问题的延续与发展。在实践中,需要从理念、机制、措施等三个层面加以落实。
    • 舒练
    • 摘要: “比较”既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特质又是该学科的理论根基,特围绕“以何存在、以何比较”“能否认识、能否比较”“为何研究、为何比较”三题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展开研究,探寻该学科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基础。从“以何存在、以何比较”维度看,将“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他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性存在作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可以有效凸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的关系性思维以及该学科的理论特质。从“能否认识、能否比较”维度看,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主体在语言、经验、思维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独有优势,认识客体的“可比性”与“通约性”,以及认识中介的不断丰富创新,是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被认识的肯定性回答。从“为何研究、为何比较”维度看,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
    • 屈云东; 毛寒
    • 摘要: 以贫困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哲学研究范式,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维视角,建构了贫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从本体论视角,阐释贫困设计的概念、本质、理念、表征等内涵;从价值论视角,阐述贫困设计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实践论视角,阐述贫困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贫困设计实践路径,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扶贫实践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 韦妙; 何舟洋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智能教育革命方兴未艾,各类智能教育新应用为教育发展增值赋能的同时也隐匿着巨大的伦理风险,不断侵蚀着人类教育几千年来所坚守的道德基础。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重哲学视角对智能教育的技术伦理问题进行本质还原,探寻智能教育伦理风险的原点逻辑和治理之道。从本体论出发,智能技术的本质是以符号世界替代真实世界,这会引发盲目的科学崇拜,只有保有对智能技术的理性与慎辨才能指向智能教育的澄明进路;从认识论出发,智能技术颠覆了主客二分的"人-技术"关系,奇点超越后混乱的人机关系将导致不可测的道德危机,只有在承认智能技术"类人"身份后赋予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能力才能形塑智能教育的道德进路;从价值论出发,智能技术描绘了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但其深藏的技术偏向可能把教育带向更深层次的歧视和不公,只有依赖制度力量构建问责机制对智能技术应用予以监管,才能促进智能教育的福祉进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