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践论

实践论

实践论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3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30篇;相关期刊911种,包括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前线、实事求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等;实践论的相关文献由1848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剑杰、胡义成、朱宝信等。

实践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0 占比:68.7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830 占比:30.82%

总计:2693篇

实践论—发文趋势图

实践论

-研究学者

  • 陆剑杰
  • 胡义成
  • 朱宝信
  • 雍涛
  • 沧南
  • 许全兴
  • 杨在峰
  • 杨超
  • 濮良贤
  • 王中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嘉乐
    • 摘要: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两论”为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科学方法,第二部分探讨了“两论”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指明基本方向,即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着重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 唐魁玉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经历了百年历程的伟大政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自我革命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气象的背后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秘密。鉴于中国共产党取得非凡成就是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所以只有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省思,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这既是一个认识逻辑,又是一个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蕴和价值,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丰富和完善。为了在未来实现对内发展和对外建立人类共同体的双重需要,中国共产党仍须不断保持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并将此精神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从上述目标出发,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才会得到发扬,并彰显其伟力。
    • 成旭梅
    • 摘要: “务实与务虚”这个话题,令我想起一则旧文《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以下简称《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生态,很像是在“荒岛”上“等待”黎明的姿态。《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这是王小波的手笔,一个很短小的作品,却充满了以解构为建构的理趣,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可是,虚与实是美学的概念,与实践论的务虚务实并不是一回事.
    • 刘广涛
    • 摘要: 《秋水》虽属于《庄子》外篇,可其中宏伟的思想、超迈的境界、深刻的哲理、严谨的逻辑乃至才华横溢的语言,足以代表庄子的哲学水准和美学风格。《秋水》上篇包括海神与河伯的七次问答,体现着庄子的认识论和矛盾论;下篇包括六个精心安排的寓言故事,体现着庄子体道悟道的实践论。认识论、矛盾论和实践论思想彰显出庄子开阔的思想格局和严密的内在逻辑。镶嵌于对话结构中的哲学命题,一方面丰富了《秋水》篇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得其主旨深奥玄远,易生歧义。《秋水》中所蕴含的“相对论”与“齐物论”,二者对立统一,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在“道通为一”的思想格局中,蕴含着万物差别和物论蜂起的逻辑前提。
    • 陈皓钰
    • 摘要: 阐释活动主要由“理解”“解释”“应用”构成。“应用”作为阐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古典时期以来至少形成了技艺-方法论、本体论、实践论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分别以保存特定文本维持作者原意、证成阐释者自我存在的意义、改变并解释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目的。三者在当下共同发展,为丰富意义世界给予了充足的可能性,为构建中国阐释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 屈云东; 毛寒
    • 摘要: 以贫困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哲学研究范式,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维视角,建构了贫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从本体论视角,阐释贫困设计的概念、本质、理念、表征等内涵;从价值论视角,阐述贫困设计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实践论视角,阐述贫困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贫困设计实践路径,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扶贫实践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 温锦俊
    • 摘要: 《 实践论》 在当代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其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对认识发展过程的阐述及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探讨,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现实问题,系统长远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勇于克服教条主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实践哲学层面加以解读,汲取传统实践智慧的养分,发扬其中的辩证唯物论思想。
    • 杜靖
    • 摘要: 中外历史学家呼应或契合“唐宋变革论”,主张宋代以来各朝代宗族是一个新阶段、新发明和新类型。从思想史和实践人类学论来看,未必尽然,因为宋代以来各地宗族实践的要素及精神都早已在中古乃至先秦时期准备好了,并一直在践行。宋代以来的宗族,不过是历史的实践者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面对各自的问题而有意识搬取过往诸要素,并任意组合的结果。中古时期的士族及观念并没有随着残唐五代的结束而终止,相反,延续下来。那些士族或大族后裔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从世系主干上滑落下来,变成了旁系和普通人。当然,也可能是朝代更替或政治原因而“废贵为庶”。但是,士族、大族的观念仍然在他们意识里,并结合时代语境而演绎,因而不一定全都是“庶民化”或“礼仪向下”的结果,故新形态一说值得再讨论。中国宗族研究要回到人的立场,回到实践者主体性上去理解,才有可能看清其本质。
    • 朱智捷
    • 摘要: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山之作。文章因事而著、合时而作,"两论"有现实逻辑方面和理论逻辑方面两条清晰的写作背景。要准确把握《实践论》与《矛盾论》的辩证统一关系,就须坚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宽广视角:《实践论》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认识论,《矛盾论》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相互统一的辩证法。重读经典,是为了从经典中汲取对当下有益的思想启发和理论价值。
    • 胡忠均
    • 摘要: 乘现代科技之风,顺经济发展之潮,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舆情治理势在必行。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媒体的作用日益彰显,但也易于随时触碰舆情而引发“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全媒体生态新潮流,掌控网络舆情动态新趋势,积极应对复杂的舆情表现,充分运用新技术,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相关法制法规,促进全媒体生态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