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儿童研究

儿童研究

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244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应用心理学、父母必读、少年儿童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2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等;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成尚荣、张纯颖、高振宇等。

儿童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244 占比:99.66%

总计:68479篇

儿童研究—发文趋势图

儿童研究

-研究学者

  • 成尚荣
  • 张纯颖
  • 高振宇
  • 孙云晓
  • 王丽华
  • 王艳
  • 张华
  • 程晓云
  • 鄢超云
  • 丁海东

儿童研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兰; 金香君
    • 摘要: 儿童同伴文化研究是儿童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坚守儿童立场的体现,对于理解儿童本真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民族志方法,深入3所幼儿园,探究儿童创造同伴文化的过程。结果发现3所幼儿园的儿童都基于各自生活的幼儿园环境,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意义符号,其所形成的儿童同伴文化包含五项核心主题,分别是自我展现、友好相处、冲突分化、集体性的常规游戏、对班级规则的“二次调整”。儿童“自我”的成长是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的内在源泉;同伴间的共同游戏是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的核心动力;对成人文化的阐释性再构是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的路径机制;幼儿园文化的包容性是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的外部环境要素。儿童通过对社会生活的集体参与获得了所属文化的成员资格。儿童对成人世界信息与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在生产同伴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反哺成人文化,幼儿园应支持儿童同伴文化的生长。
    • 贺慧敏; 胡振京
    • 摘要: 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的成人主导性与活动参与的儿童主体性形成的二元格局,导致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时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不可调和的悖论,这是教师进行儿童研究的根源性原因。教师儿童研究的本质是通过研究儿童个体或群体,发现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促进儿童的发展。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立场基于成人、研究的实践性欠缺、研究取向过于功利化等原因,阻碍了国内教师儿童研究的有效开展。要明确儿童研究的“儿童属性”,在鲜明的“儿童立场”中、在具体的“多维情景”中,以真实的“教师之眼”开展研究,从而提升教师儿童研究的实效性。
    • 南钢; 郭文霞
    • 摘要: 我国的儿童研究起步较晚,纵观现有的研究,虽然已经形成了关注问题解决、关注弱势群体、聚焦儿童发展、侧重权利补偿等特点,但依然存在着对象上儿童群体的缺失、内容中儿童生活世界的缺失、取向上儿童立场的缺失、方法上儿童参与的缺席等问题。面向未来,儿童研究将呈现出儿童主体、多元整合、深层立体、学科融合等基本趋势。为此,亟需通过“有儿童”的研究、扎根田野的研究、视域融合的研究、学科跨界的研究等路径来深化现有的儿童研究
    • 边霞; 张克明
    • 摘要: 我国儿童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三十余年,历经初萌与沉寂期、重启与奠基期、发展与繁荣期、蓄力与育新期四个阶段,已形成儿童文化基本理论研究、基于儿童文化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儿童文化“事实”及其生态研究、儿童文化元研究等主题,研究热点与演进轨迹逐渐显现,对儿童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范围宽泛,研究视角局限,关注对象单一,偏重思辨研究等问题。未来需要对儿童文化研究正本清源,明确研究定位,推动建立儿童文化研究自有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使之成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借鉴儿童人类学、新童年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吸纳多元研究主体,加强跨界对话与合作;关注儿童文化的多样性,拓展研究对象与内容,回归儿童文化的“复数”样貌;创新研究方法,走进儿童文化的“田野”,展示儿童文化生成的过程性与动态性,增强儿童文化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 叶婷
    • 摘要: 曾作忠是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创办者,任职期间,他筚路蓝缕、报效桑梓;锐意革新、奔走经营;三度迁校、应对时艰;护院未果、毅然离校。学术研究上,他不仅是才华出众、勤于著述的教育家,拓展比较教育视野,躬身中国教育改革探索;也是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心理学家,擅长引介国外理论,推进实验心理学科发展。而其作为儿童学研究者的身份却鲜被提及,他重视儿童研究基础,搭建儿童领域研究框架:珍视儿童,多角度形成儿童观点;强调科学,多方法展开儿童研究;重视发展,多维度探究儿童行为;观照现实,多方面谋求儿童幸福。曾作忠是中国儿童学发展初创期儿童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我国现代儿童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方向的引领者。
    • 彭琴仙
    • 摘要: 译林版英语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增设了语法板块,面对这一新板块,教师有着很多困惑和问题.本文基于儿童研究探讨了语法板块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有效的语法板块教学可以尝试从"依托语篇故事,感知语法;引领自主探究,发现规则;创设语用情境,反复实践"入手,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语法板块教学方式.
    • 黄秋燕
    • 摘要: 作为一名长期在“小人国”打转的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坚定“儿童立场”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基于儿童”,才能真正地“为了儿童”,只有潜心儿童研究才能抒写教育大情怀。笔者将立足低年段“儿童本位”,从研究别样课堂、设计拓展活动、开发STEM学习等方面初步探讨开展小学低年段科学教育活动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 成尚荣
    • 摘要: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科育人、综合育人、课程综合化实施以及儿童研究;要进行校本化的创新实践,并寻找自己的密码;要回到本意上去,在发展综合素质上着眼,在跨界合作上着力,在保障机制上寻求突破。
    • 李玲玲
    • 摘要: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教学中,教学与儿童研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新的学习模式全面推进“泛·参与式课堂”的教学改革,以研究“儿童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的广泛、宽泛、活泛的三维立体转型,研究儿童的兴趣、心理和行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动掌控教与学双向回旋之舵。
    • 毛乐; 鄢超云
    • 摘要: 马赛克方法是儿童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隐喻是认识和理解马赛克方法的重要方式.运用隐喻分析的方式对马赛克方法进行解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中共有41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来源域包括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人类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标域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资料、研究过程三种类型.隐喻在克拉克建构马赛克方法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命名功能、认知功能与文化功能."融合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研究方式"的本质统一于马赛克的意象之中,从而形成克拉克研究方法论的系统合理的证成逻辑,也为我们思考当今教育问题提供了经典的证成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