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0年内共计3290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6篇、会议论文234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1492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帝旗帜·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政治思想的相关文献由335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柏顺、夏增民、何昕等。
政治思想
-研究学者
- 袁柏顺
- 夏增民
- 何昕
- 李丹
- 李海霞
- 李琳
- 李艳
- 王倩
- 王刚
- 陈百君
- 雷延香
- 仲崇盛
- 佟德志
- 吕焕忠
- 吴涛
- 宋亚文
- 尹红
- 庞明胜
- 张莉
- 李丽
- 李亚平
- 李欣
- 李清凌
- 李红
- 王丽莎
- 王燕
- 王锐
- 王鹏
- 田中阳
- 纪宁
- 范立舟
- 董伟伟
- 董怀良
- 蔡伟良
- 许仲举
- 谢耀亭
- 郑旭东
- 雷信来
- 龚郭清
- 严丰润
- 于萍
- 于鲲
- 付小彪
- 任义
- 何广寿
- 何璇
- 何秀敏
- 何霖
- 何飞
- 党群生
-
-
漆程成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有了较大发展.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国话语,注重专题研究,更加强调方法论的多元化,更加关注研究对象的扩展,提升了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水平.但依然存在回应时代命题不够、学科基础不稳、学术僵化问题明显、学科话语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我国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健康发展,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
-
-
张国骥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可以表述为“尚简政治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少为、为而不争、不妄为等.老子尚简政治思想是一个整体:少为,是老子对执政者的施政进行量的制约;为而不争,是老子对执政者的辅助性与百姓的自主性之间的主次关系进行确定,百姓的自为是主要的,执政者的施政是辅助性的;不妄为,是老子对执政者的施政进行质的规定,执政者的妄为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最好的政治,是执政者的施政简到不留痕迹,使百姓感觉不到有执政者的存在.而要达到简易施政的效果,执政者须寡欲清静,顺应天道民心,如此就可以达到天下之治.
-
-
张鸿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三皇之世”传说是华夏先民思考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所给出的最初一批答案,其主题涉及世界观的基本问题、社会观的基本问题和政治观的基本问题,即宇宙及天地的本源问题、社会及人类的本源问题和国家及君主的本源问题,其给出的答案是神创造了天地、人类、国家、君主.“三皇五帝”传说具有鲜明的强调圣王的历史作用的导向.这种导向来自一个从华夏国家产生之初的典型的神创说向神创圣作说演化的过程.这种演化趋势推动政治理论向圣创国家说和人创国家说演化.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是最先有著名思想家在政治理论上彻底摒弃神创国家说的国度.这种历史现象表明,中国政治思想的意义之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
-
布桑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大司徒绛曲坚赞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帕木竹巴万户,同时努力争取元中央对帕木竹巴政权在乌斯藏地区统治地位合法性的认可,在西藏历史上建立了继萨迦政权之后的又一地方政权——第司帕木竹巴政权,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在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总结大司徒绛曲坚赞的重要的政治思想,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提供资料.
-
-
莫小娇
- 《学理论》
| 2020年
-
摘要: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曾是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能够绵延不绝两千多年是因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如今,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一部分也借鉴了先秦儒家政治思想,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通过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与中国当代政治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分析总结,阐述先秦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的政治借鉴和政治认同作用,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
-
-
-
-
-
-
-
王睿智;
朱年涛
-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二十次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论语》中涉及了如何安邦定国的良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从儒家的视角来看,仁德是崇高无上的信念,执政者治理好国家需要具备仁德之心.仁是《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谈论的最重要的话题,也是孔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孝悌是孔子仁道最根本的内容,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德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是政权稳定的重要保证.以德治国是儒家学派一贯主张的政治思想.执政者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民本主义原则,以民为本.
-
-
秦昌林;
王春燕
- 《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贺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贺龙经历了湖南的军阀混战、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投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及南昌起义,最终由一个新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师长到任第二十军军长,均将指挥机关设于鄂城城区大北门正街30号.贺龙政治思想的转变是在北伐过程中形成的,其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从鄂城开始的,在鄂城驻军期间是其实现人生道路转折的重要时期.贺龙北伐军军部旧址是贺龙任军长时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北伐战争时期的遗址,是贺龙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实物见证,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建筑物。旧址与鄂州百姓共同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历经沧桑。
-
-
席俊杰
- 《对接京津——绿色发展与财政政策会》
| 2016年
-
摘要:
自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政治思想中成为主流.独尊儒术如同一股春风,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士人的情怀,并对其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追溯了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并运用政治文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独尊儒术对历代士人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影响.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士人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是价值观所特有的内容,表现在士人的言谈举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当士人被一整套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所武装时,他的其他政治意识如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都将白觉地被纳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支配之下。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对士人价值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
-
张溢木;
王乐
- 《“伦理视域下的城市发展”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建筑工程学著作,北宋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对宋代以来的政治思想与伦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营造法式》一书将中和思想视为理论核心、将定分思想视为规制要求、将权变思想视为实践方法.此三者的有机融合,不仅建构起当时较为完备的建筑理论体系框架,而且其所体现的道器相融的人文特征、遵礼守制的价值导向,更是完美地将崇理、尚序、重和、守礼、循规、权变的政治伦理思想投射在建筑这一物质形态上.
-
-
胡元潮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档案工作、文化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文化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档案、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奋力推进新时代先进档案文化建设.
-
-
胡元潮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档案工作、文化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文化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档案、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奋力推进新时代先进档案文化建设.
-
-
胡元潮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档案工作、文化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文化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档案、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奋力推进新时代先进档案文化建设.
-
-
胡元潮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档案工作、文化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文化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档案、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奋力推进新时代先进档案文化建设.
-
-
乔清举
- 《第八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其基本原则是天人合一.其所谓天的规定性"生生",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其所谓人的规定性"为天地立心"、使万物"尽性".儒家把道德共同体推及整个自然界,从宗教、道德、政治三个层次展开对于自然的生态性认识和保护,具有整体主义的特点.在宗教层面上,儒家保留着自然之魅的观念,认为一些动植物具有神性,要求祭祀它们,祭祀土地山川,"报本反始".在道德层面上,儒家把仁理解为"爱人以及物",提出"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及于土""恩至于水""恩及于金石"等说法.在政治层面上,历代政权都设立官职、颁布政令、法律保护自然.生态地存在是人类根本的存在方式;发掘传统生态智慧,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