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极

太极

太极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4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中国哲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52篇;相关期刊1108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现代营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暨海峡两岸中医药与太极养生文化研讨会、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残疾预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等;太极的相关文献由3692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兆、王志远、林荣银等。

太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3 占比:75.4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852 占比:24.32%

总计:3504篇

太极—发文趋势图

太极

-研究学者

  • 鲁兆
  • 王志远
  • 林荣银
  • 王荣华
  • 翁心诚
  • 苏耀辉
  • 吕志军
  • 张宝银
  • 魏博
  • 扈罗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罗雅丽; 陈劲松; 陈莎莎; 刘双
    • 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太极步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33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观察组、运动想象(MI)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与常规康复方案;MI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式太极步,即把7类太极拳步态融入运动想象疗法中。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步态分析、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结果:FMA、BBS、MBI评分结果比较,干预8周后3组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其余2组(P<0.05),MI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态分析结果比较,干预8周后3组步行周期、步长偏差、左右摆动相偏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侧髋关节屈伸、患侧膝关节屈伸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步长偏差、左右摆动相偏差、患侧髋关节屈伸度3个方面的改善均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在患侧膝关节屈伸度方面,观察组仅优于对照组,与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步行周期一项观察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等速肌力测试,治疗8周后3组在180°膝耐力指数(ER)和60°膝峰力矩(P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上述两项指标均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而MI组也在上述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在fNIRS方面,治疗前3组3个区域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SMC、SMA区域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在PMC区域3组均与治疗前无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在SMC区域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SMA区域观察组仅高于对照组,与MI无差别;在PMC区域,3组间无差别。结论:太极式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功能以及异常步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 唐强; 王雪; 李炳瑶; 沙莎; 朱路文
    • 摘要: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改良太极功法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LE-F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共纳入33例,对照组无脱落,共纳入3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LE-FMA、BBS、MBI、MFES评分,6MWT步行距离,TUGT用时及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用时、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MA、BBS、MBI、MFES评分及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6MWT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FMA、BBS、MBI、MFES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TUGT用时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改良太极功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以及跌倒效能。
    • 摘要: 太极薪火,生生不息。2021年12月11日,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临汾分会会长、山西临汾太极禅院院长臧新权开山收徒仪式在临汾举行。薛飞飞、廖英、孙正祥、吴俊勇、徐能瑞、蔡峰、周红、臧奇、吉英英、郭珍每、程志刚、杨梓琪、周晋炎、邱舒然、梁恒瑞、牛小牛、贾诗然17名准弟子有幸被臧新权老师接纳为弟子,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王西安拳法第三代传人。
    • 刘珍珠; 胡建鹏; 刘金涛; 王伟航; 史延昊; 翟双庆
    • 摘要: [目的]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 韩湖初
    • 摘要: 近年《文心雕龙》的翻译注释著作不少,但发现一些本来已经接近原意的研究成果却没有被注意吸收,结果抄来抄去距离原意反而越来越远。这就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尤其一些关键文句的解读。如首篇《原道》首句“文之为德”及其后的“人文之元,肇自太极”的“太极”,本来早已有学者指出前者“德”应训“得道”,后者“太极”是指伏羲氏作八卦,并作了详细的辨析。但译注家均未注意,应引以为鉴。
    • 陈仁仁
    • 摘要: “太极”是中国古代易学史和哲学史上一个有着核心地位的重要范畴。先秦时期的“太极”当是空间义,而汉唐时期诠释“太极”的主流观念是物质构成与宇宙演化意义上的“元气”论。到了宋代,对“太极”的诠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具体的“气”转变为从形而上的义理和本体上来对其予以诠释。太极“元气”论,逐渐被太极“性”论、“理”论等扬弃甚至消解。在这个过程中,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栻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不但消解了太极“元气”论,而且将其转化为太极“性”论,对朱熹的太极“理”论有重要启示意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形上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保学; 金玉柱; 王岗
    • 摘要: 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时代需求下,以哲学、美学、文化、体育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梳理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阐释其思想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包括可感之身和可思之身的技术实践,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道的文化实践,生命关怀和日常生活化的审美实践;其技术实践恪守功夫逻辑,文化实践遵循伦理逻辑,审美实践体现生生逻辑,总体上三者之间呈螺旋递进的逻辑关系。武术身体美学资源不仅为身体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素材,更是为身体美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学理支持,期许通过管窥之见达致引玉之效。
    • 王立冬; 谢迅; 郭野; 邱锴
    • 摘要: 目的:评估太极拳练习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对Pub Med、Cochrane、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2月25日。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Stata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917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KOA患者疼痛(SMD=-0.84、95%CI=-1.10~-0.58)、关节僵硬(SMD=-0.79、95%CI=-1.09~-0.48、P<0.05)、身体功能(SMD=-0.88、95%CI=-1.19~-0.57,P<0.05)、6分钟步行测试(SMD=0.60、95%CI=0.11~1.09,P<0.05)以及“起立-行走”表现(SMD=-0.65、95%CI=-0.91~-0.38,P<0.05)。针对研究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并未很好地解释异质性来源,基于不同干预时间的亚组分析只能从部分程度上解释异质性来源。结论:太极拳练习可有效改善KOA患者的疼痛、功能、僵硬并提高运动能力。未来应加强对方法学和结局指标的统一性等的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 胡晓艺
    • 摘要: “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哲学史的学术梳理可以“说”出汉民族的致思历程,而以文字为认识论,对汉语“极”字作哲学分析,则可以“道”出汉民族本源的生态存在。由此出发对汉语生态哲学进行思考:一方面,对汉语文字进行生态哲学维度的挖掘,汉语文字作为一个生态的系统,可以“道”出汉民族天人合一、心物同源的存在,词汇的边界拓展道出汉民族思维的“活络”;另一方面,从汉语文字角度对中国哲学具有生态意蕴的命题、概念进行开掘,汉语“道”生态,需要哲学学者去“道”哲学,对汉语生态维度的“天地不言”予以哲学的“再言”。“极”高明而“道”中庸,于“静默”的“书写”中突破西方语言哲学“词”与“物”的逻辑,代之以“文”与“道”的学术自觉,探索从让哲学“说”汉语,到让汉语“道”哲学的当代“讲”法。
    • 王岑依; 焦欣荣; 任园园; 陆阿明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运动对健康老年人运动表现、平衡、肌力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按照改良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临床实验,共4455例老年人。结果:太极运动组在起立行走测试(TUG)(MD=2.62,95%CI[-4.00,1.24],P<0.00001)、5次“坐-站”试验(5tSS)(MD=-1.74,95%CI[-2.77,-0.70],P=0.001)、30 s坐站测试(30 sCST)(MD=4.02,95%CI[-0.20,8.24],P=0.06)、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MD=1.41,95%CI[-0.06,2.87],P=0.06)、功能性前伸试验(FRT)(MD=2.16,95%CI[0.94,3.38],P=0.0005)、闭眼单腿站立时间(MD=3.18,95%CI[0.70,5.67],P=0.01)、睁眼单腿站立时间(MD=10.08,95%CI[4.62,-15.55],P=0.0003)等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太级干预组相比对照组在提高手握力(SMD=0.46,95%CI[0.00,0.93],P=0.05)、提升髋关节屈曲肌力(SMD=0.58,95%CI[0.25,0.92],P=0.0007)、增强膝关节伸展肌力(SMD=0.55,95%CI[0.25,0.85],P=0.0003)、提升踝关节背屈肌力(SMD=0.64,95%CI[0.16,1.13],P=0.009)等指标上可能具有优势效应。结论:现阶段的临床证据表明,太极运动能有效提高健康老年人的运功表现、平衡能力和肌力等相关运动功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