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题
数学试题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922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中学教研:数学版、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数学通讯:学生阅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一届三次学术研讨会等;数学试题的相关文献由17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勇、祝其浩、赵春祥等。
数学试题
-研究学者
- 王勇
- 祝其浩
- 赵春祥
- 等
- 邹明
- 屠新民
- 陈德前
- 刘康宁
- 孙士放
- 孟祥东
- 张林
- 晨旭
- 杜瑜
- 谢广喜
- 刘顿
- 夏国华
- 安振平
- 宋庆
- 徐利根
- 曾安雄
- 李桂强
- 汤文卿
- 石小辉
- 袁亚平
- 袁桂珍
- 高慧明
- 代银
- 单文海
- 周秀捧
- 喻俊鹏
- 宋凡忠
- 徐建义
- 曹凤山
- 李树臣
- 查正开
- 沈岳夫
- 熊斌
- 甘志国
- 白志锋
- 陆惠娟
- 任根保
- 何昌俊
- 余献虎
- 俞新龙
- 刘应平
- 刘成龙
- 刘智强
- 华志远
- 孔凡哲
- 张健
-
-
曾鑫洋;
孙悦;
胡典顺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1.问题的提出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往往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分析、探究、抽象等方式来实现数学思维化过程,最终解决数学试题.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改革传统数学试题教学?GeoGebra作为一款沟通"数"与"形"的动态数学学科软件,可以通过建立直观与抽象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能够开展数学实验发展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等.
-
-
刘清;
胡典顺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一、引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课标》)指出,在命题中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是考查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素养导向的高考命题注重情境化试题的考查[2].史宁中提出,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3]."三会"都强调了数学与世界的联系,优质的数学试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考查层面,而应当合理采纳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走出数学课本,将现实生活数学化.因此,试题情境化不仅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与需求,也是实现学生终极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
-
朱传美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文[1]对两道数学试题提出质疑及修改,文[2]对“三角形中”的一些试题提出错误及修改,这些试题都是“几何”类试题.为什么“几何”类试题这么容易出错呢?因为“代数”类试题具有严密的代数演绎推理过程,所以出错率很低,而“几何”类试题就不一样了,这类试题首先必须要满足几何图形的自身内在的要求才行,不然,虽然能做出一个答案,但不符合几何图形存在的意义(如三角形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仍是一道错题,而这恰恰是命题者最容易忽视的,只考虑到数据的合理性,而最终错在试题的基础要求上;有时还会出现题目本身不错但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错的情况,这说明连命题者本人也会犯错,“几何”类题目的错误真是防不胜防.
-
-
张国治;
王贝宁;
滑冰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数学试题的编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功之一.笔者认为,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指有关的数学概念必须是被准确定义的,有关的记号必须是被清晰标明的,条件必须是充分的、不矛盾的,条件必须是独立的、最少的,叙述必须是清楚的,要求必须是可行的,解题思路是自然的.
-
-
林文柱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一道经典的数学试题,挖掘其考查的数学知识与思想,都能追溯其最原始、最朴素、最常见、最熟悉的母题系列,通过表象再去探寻数学本质,就会发现数学知识是如此的交融绚丽,可把多种数学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形成数学试题变式的一道亮丽风景.
-
-
蒋正拥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数学试题往往以某一个具体问题为背景,让考生去探索问题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果我们在解题时能够利用好一些函数模型,总结这些函数模型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深挖问题的根源,就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得问题快速得到解决.
-
-
王晓兵
- 《中学生数学》
| 2020年
-
摘要:
初中数学试题中经常会有一些解答题,并且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一题多问的解答题.这类题目常常会令一部分同学感到畏难,甚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一类题目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一类题目的特点,也就抓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入点,找到了解决这种问题的钥匙,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使得难题不再难.下面列举几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
-
占磊
- 《小学教学:数学版》
| 2020年
-
摘要:
一位数学教师在群里求教一道数学试题,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练习册中的一道题,题目如图1所示。对此题,老师们共有三种不同观点。观点一:选D。持该观点的老师认为,从图中只能看出甲和乙的面积是相等的,但是题目问的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且又没有给出其他的条件,所以,答案只能选D。
-
-
-
-
李世臣
-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一届三次学术研讨会》
-
摘要:
2014年武汉中考数学第26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其根植于初中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向于高中优生选拔和素养要求,是一道设计巧妙、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就平面内的定点张抛物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张双曲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与两条平行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与两条相交直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
李世臣
-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一届三次学术研讨会》
-
摘要:
2014年武汉中考数学第26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其根植于初中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向于高中优生选拔和素养要求,是一道设计巧妙、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就平面内的定点张抛物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张双曲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与两条平行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与两条相交直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
李世臣
-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一届三次学术研讨会》
-
摘要:
2014年武汉中考数学第26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其根植于初中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向于高中优生选拔和素养要求,是一道设计巧妙、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就平面内的定点张抛物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张双曲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与两条平行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与两条相交直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
李世臣
-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一届三次学术研讨会》
-
摘要:
2014年武汉中考数学第26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其根植于初中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向于高中优生选拔和素养要求,是一道设计巧妙、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就平面内的定点张抛物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张双曲线上两点成直角问题、与两条平行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与两条相交直线上的点张直角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