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徐复观

徐复观

徐复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0412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方论丛、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徐复观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维武、朱立国、邵华等。

徐复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1.3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412 占比:98.66%

总计:30825篇

徐复观—发文趋势图

徐复观

-研究学者

  • 李维武
  • 朱立国
  • 邵华
  • 刘毅青
  • 刘国民
  • 张晚林
  • 王守雪
  • 许松
  • 胡晓明
  • 邓文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欢欢
    • 摘要: 《庄子》一书作为我国文学经典,渗透着与道合一、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其丰富的寓言,蕴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超越和对主体性精神自由的向往。心性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的重要观点,徐复观吸收前人对“心”的多样阐释,认为“心”是人的价值的根源。以心性论来阐释《庄子·内篇》中的寓言,探索有关“心”的精神内蕴,可以为读者更深入地解读《庄子·内篇》寓言提供新视角。
    • 吴思捷
    • 摘要: 1960年代,徐复观与杨逵在台中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两人同为“民间士人”代表,有着根植于民间的乡土精神与政治压迫中坚持良知的“真人”立场。徐复观、胡秋原等人能够体认日据台湾地区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为他们遭受的打压呐喊鸣冤,促成光复后文化界第二次跨越省籍隔阂的团结协作;1970年代后,外省作家为杨逵等日据台湾地区作家作品的重新挖掘付出大量心力,构成乡土文学思潮重要的推进力量,成为打破省籍隔阂、共建台湾地区文学的典范。
    • 孙思邈
    • 摘要: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深入挖掘庄子思想中的艺术精神。他认为,庄子之“道”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崇高体现,庄子主张逍遥自由的思想,这背后恰恰是对现世人生的观照。徐复观以庄子思想为基础解读中国艺术精神,无疑是对庄子思想的深入探讨,其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存在内在的关联。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山水画与“道”的关系最为密切,徐复观由此找寻“虚静”境界中的艺术精神,从人的具体生命心性角度解读中国艺术精神。
    • 王珏
    • 摘要: “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画论中的核心范畴,自谢赫首提以来历代学人对其义理皆有阐发。20世纪,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在对“气韵生动”进行释义时,将主体的地位放到了突出的位置:首先,艺术作品中的“气”因主体精神的融入而得以完整现出,并呈出生生之动的“气韵”之貌,“气韵”是艺术作品呈现内在精神“生动”之貌的基础,“生动”是艺术作品中“气韵”流动的状态,此之为徐氏“气”生乃至“韵”动的“气韵”观;其次,他还从“气韵生动”范畴生成的角度,探出了一条以主体的发现为潜藏脉络、以“艺术性的人伦鉴识——传神之‘神’——‘气韵生动’”为内在发展理路的历史线索。徐复观对“气韵生动”范畴的现代阐释明显有别于以邓以蛰、宗白华等为代表的其他20世纪学人,为中国传统画论的现代阐释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 许松
    • 摘要: 徐复观的乡土书写代表作十篇,分布在两个时段: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二年,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五年。前一时段的创作借文学弥补大陆难回的惆怅,也获益于东海大学期间闲适氛围下的审美观照。后一时段创作是主动参与到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乡土文学之争的成果,变轻灵为沉郁,纾解一己之愤懑,同时壮大乡土阵营之兵威。徐复观的乡土书写既披露农村的荒寒、农民的艰苦多舛,亦以动情的笔调写田畴垄道的桑麻之乐、灵迹秘氛。这种看似矛盾的书写正反映出乡土叙事的丰富内涵。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厉”爱、乡土神迹,与徐复观笔下的农村一起,构成其乡土书写的广阔风景。
    • 许松
    • 摘要: 童庆炳研究《文心雕龙》二十余年,其成就体现在镕冶故美、别启新轨、启发当代文学创作三个方面。他寝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古典文学作品,常用相关的古代文论与古典文学材料来点活、照亮另一段古代文论材料。他也对现代《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万取一收,尤其是对徐复观的龙学研究成果推重有加。童庆炳的龙学研究结合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性格、学养,形成的新的古代文学理论阐释风格,概而论之,有以下三点:更上高楼望苍茫的学术追求;以西印中以西烛中的中国文化自信;文风平易畅达,传其真亦表其美。童庆炳对当代文学创作有深切的思考,他认为刘勰提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造也是具有启发意义”,合观童庆炳与朱光潜、缪钺、徐复观四位先生的针砭之言,可以为新诗的创作困境找到突围口,使古典诗歌创作在新的形式上赓续其金声玉振。
    • 谢乙德
    • 摘要: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不仅形成一个完整有系统的绘画理论,且对后代绘画理论影响至深。然而,谢赫本人却未对“六法”内在关联性以及其具体内容详加解释。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书中对谢赫评画所使用的“气韵生动”一词有详细的释义,并对谢赫“六法”之体系及剩余之五法也进行了粗浅的解释。本文写作旨在于进一步系统性地组织起徐复观对其它五法及六法体系的说明。
    • 朱友舟
    • 摘要: 一、郭店楚简《老子》概述《老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一直被各界关注。自郭店楚简出土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响。其中也以《老子》甲、乙、丙本最为出名。对其基础的文本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比较倾向徐复观、陈鼓应等人的观点。徐复观认为《老子》是老聃的专著,而非多人编纂而成,陈鼓应在其书中也支持这种观点(1),他这样说郭店楚简《老子》:"我们能目睹这一世界最古老的《老子》抄本,何其有幸!"。(2)因此,郭店《老子》作为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即使其文字内容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也为研究中国的哲学史、思想史.
    • 韩星; 杨永明
    • 摘要: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半路从军、政界转身到学术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近三十部皇皇巨著,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学术地位,一定在为学方法上有过人之处,有丰富的经验教训。许松副教授此篇大作专门对徐复观读书治学思想加以详述。他通过对徐复观《青年与教育》《无惭尺布裹头归·生平》《追怀》《偶思与随笔》《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论集续篇》等篇章总相关内容的梳理,从读书治学的意义、路径、应避免的问题几个方面阐述了徐复观的读书治学思想,还特别强调这些治学思想如书江高帆、学海明灯,对于我们今天学人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 吴咏絮
    • 摘要: 宗白华、徐复观对庄子哲学的解读,由《庄子》文本深入作为个体生命的"庄子"其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世界.他们以庄子的"逍遥空间"为基点,揭示了庄子"道—艺"会通的壮伟心灵与山水画这一空间艺术在精神质素、审美倾向、核心技法等层面上千丝万缕的关联,并进一步据此肯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提出了批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